以前,提到媒体人才,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编辑、记者,而今,媒体的发展已经进至产业化、资本化运作的品牌竞争时代,将对专门人才知识与能力的构成有着特殊的要求。缘于目前媒体已转轨到运营媒体时段,其从业人员自然也应由传统意义上的“写新闻”延展到“作新闻”,在这个职业新“SHOW”场里,媒体人才引进的视角趋向多元化,人们关注的焦点落在一个结构合理的人才群体上。
当今才市热点何在?人们不由都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传媒这一新的投资业——
日前,国内一家教育服务机构推出一项面向报纸、杂志、电视等传媒机构专业人士的培训项目——传媒管理培训。培训的内容已不再局限于如何写新闻、如何做节目,而将重点放在如何管理传媒上。其广告词赫然写着“站在管理的角度重新审视传媒业务运作”。
随着中国传媒业市场化进程不断加深,谙熟经营管理的高层人才需求量有可能持续增长。从外观之,媒体业予人的印象是人才多样化格局,再瞧端倪,分明是一种复合型人才的趋势,媒体普遍需要的是既懂新闻又懂经济的媒介经营管理人才,除新闻专业外,还掌握另一门学科基本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短缺的是懂市场、管理、编辑等技术的人。
呼之欲出:媒体职业经理人
媒体呼唤成熟的卓具专业化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媒体职业经理人仍将高居才市金领人才排行榜的前列,成为猎头公司竞相争抢的目标。
媒体职业经理人,是指熟知中国传媒国情,懂得运用经营管理和新闻业务知识、经验及技能,以媒体经营管理为职业的经营管理人才。这些人一般应具有三种能力:一是把握体制和政策能力,有政治头脑和制度意识;二是熟悉新闻业务能力,掌握基本新闻业务;三是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懂得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财务会计学等基本经营管理知识。怎样把市场变成“利润”,为媒体的发展导航,称得上是媒体经理人面临的艰辛使命。
传媒产业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必然要求传媒管理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然而不容我们回避的一个现实是,相对内容管理来说,传媒的经营管理非常滞后。在国内媒介行业新生的优秀经营管理人才中,复合型媒体经营管理人才较少,并且大多处于一种散兵游勇的状态,远未形成传媒职业经理人市场气候。一个十分迫切的课题是必须尽快建立和完善选拔、培养传媒经理人的体系,营造适宜其发展的环境,让更多符合中国国情的传媒经理人脱颖而出。
权威人士指出,最保守地估计,中国传媒业起码拥有每年1000亿元以上的广告市场。如此巨大的诱人“奶酪”,赢得了包括全球一流传媒集团在内的目标资本的青睐。据有关媒体透露,已经有7家外资传媒公司正式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了进入申请。“狼”真的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选拔和培养具有采编业务和经营管理双重优势的媒体经理人,强化其经营管理意识和水平,就成为媒体产业化进程的当务之急。
精心塑炼:媒体专家型人才
现在媒体已由过去比较单一的懂新闻、懂专业的采编人员结构转向懂新闻、懂经营、懂管理、懂专业、懂金融的多种专业结构。当前行业类媒体最缺的是专家型人才。
近年来,财经类媒体的崛起成为一大亮点。《中国经营报》历经市场变化,由该报社与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曾经在业界引发热点。有一点早已成了大家的共识,人力资源是传媒竞争力的本质基础与有力支撑。《中国经营报》在20年的成长历程中,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专家型人才,他们有些还成为新兴财经媒体的领军人物。现在媒体不乏综合性新闻的写手,急需的是专门人才。事实表明,这种专家型人才就业门路很广。
专业媒体的竞争主要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如果能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专家型人才队伍,就会筑就媒体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在香港,专业记者层次很分明:初入行的见习记者主要的工作就是跑料;正式记者或者主笔写稿件;而再高一层的相当于部门主任,主要是作策划;再上去就是专栏作家和总编辑级。历经这些层次,一个记者的能力就会很全面。相较之,国内的记者有些浮躁,确乎样样通,但样样又都不精。由于专业知识少,积累不够,国内的行业媒体记者往往缺乏社会责任感和大局观。鉴于此,有些人感叹,现在能和“企业家平等对话”的记者简直是凤毛麟角。
我们需要着力打造专家型人才,而这些专才也渴求专业的媒体和成熟的行业。
化蛹成蝶:媒体发行营销人才
《华西都市报》发行骨干中的一部分被挖到北京知名媒体、《京华时报》总经理发行奇人谭军波被挖到《重庆商报》、《洛阳日报》原发行核心人之一也被重金挖到《洛阳广播电视报》发行部、《京华时报》部分发行骨干被挖到上海。
众所周知,在媒体从业人员中,发行部门所需人才比采编部门所需要的人员要多出许多。在美国,发行部员工数会超过编辑部和广告部的总和。湖北的《楚天都市报》发行量为100多万份,发行人员已逾5000人,而且还有不断增加的态势。采编、发行、广告媒体号称媒体的“三驾马车”,当前的新闻专业主要是培养新闻采编人才的;目前也设有专门的广告专业,其专业人才似乎也不太缺乏,但是,对于发行业务,目前新闻教育还没有任何反应。在20世纪90年代,报界“挖人”的重点集中在新闻采编人才领域,而到了21世纪,发行营销人才却成为“猎头”的重点。例如,《南方都市报》、《华西都市报》、《京华时报》、《洛阳日报》等报社发行部门的精英被其他报社以高额“转会费”挖走。在媒体发行行业中,要想招到理想的发行人才是比较困难的。而在媒体发行实践中成长起来的一批“稀缺人才”就成为媒体业争相招聘的“抢手货”。种种迹象表明:在当今媒体业,采编人才最为抢手的时代已经终结,发行营销人才的地位正在快速提升,传媒界人才大战的重点正在从采编人才转向发行人才。
我国新闻的采编人才已经出现“过剩”的迹象,而发行人才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目前,不少做发行的人,都属半路出家,他们对媒体发行营销并不熟悉,因而难以满足媒体发行的需要。可以预见,发行营销人才的行情将会在今后几年内一路看涨,发行营销人才将成为抢手货。
创想未来:新闻策划人才
有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创想成就未来。”对于媒体而言,策划可以颠覆传统的理念,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在提升了媒体的知名度的同时,常常会给其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在传媒行业发展处于迅速扩张的现阶段,除了运营人才,媒体的策划人也十分缺乏,这主要是因为它的需求基数比较大。谁都知道“内容”是市场需求的基石与核心,策划作为媒体“灵魂”——内容的制造者,其相关人才需求也一路飘红。
新闻需要策划,新闻策划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由此衍生出一种“策划经济”。由于今天媒体之间的商业竞争已经发展到了白热化程度,媒体需要把内容包装成有看点的产品,才会成为卖点,被受众所接受。在新闻策划过程中,要强调新闻的可预言性,而不突出新闻的弹性和易变性。如此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媒体,新闻受制于消费导向、市场驱动、利润驱动几大元素。
什么样的新闻策划和包装最具备竞争优势呢?独家策划、特别报道以及一系列吸引人眼球的新闻……当媒体通过新闻策划报道时,那些处于策划范围之外的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就相应遭到削弱,而被策划报道的新闻在公共领域获得更高的注意力。所以,某些媒体和网站主页的点击率高的新闻是被策划出来的。
全新改版:网络媒体人才
似乎在一夜之间,网络就已抢滩登陆,并猛烈地撞击着人们的触觉。在新闻跟踪报道等方面,网站已越来越表现出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快速、全面、互动的优势。新闻快速更新、专题报道,尤其是突发事件报道的及时性等正成为网站挑战传统媒体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