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新传媒时代的红人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01-21

  正视网络,我们发现:一方面,数字付费电视、宽频电视、手机电视……这些新媒体领域正面临内容、技术和管理相结合的新型人才紧缺的尴尬。即便在人才济济的央视,要找到合适的网络电视人才也并非易事。人才市场上缺少的是懂市场、懂销售、懂技术、懂节目制作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资深的专业技术人才。
  另一方面,高科技同样像双刃剑般地影响着现代传媒业,传统媒体人才纷纷触“网”,一股人才流动的浪潮席卷而来,并呈蔓延之势。继北京网视之后,中视网络、新华社、央视、微软、盛大等纷纷“试水”网络电视,并开始大量招聘相关人才,一场人才争夺战正在展开。网络的强劲发展势头标明其会成为未来的强势媒体平台,传统媒体人才向网站流转的通道也随之被打开。很多大大小小的网站都开出了诱人的月薪吸引资深编辑人才的加盟。过去传统媒体采编人员收入高于网站同行的现象正在改变。目前,类似于在新浪和搜狐的网络编辑的月薪都在5000元左右、中等职位的收入在8000元至10000元。“相信几年后整个网络媒体的广告收入越来越多的时候,从业人员会有一个更好的回报。”新浪网的一位编辑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信心十足。
  在各大媒体刚刚报道了“互联网引发美国人才地震”后不久,这些国内传统媒体就体验到了这种苦涩的滋味,相当一批人员跳入网络这种新兴产业,并且其中不乏原单位的中坚。传统媒体的老总们不由发出哀叹:“这都是网络惹的祸。”自2005年始,传统媒体人才接连成为“网中人”。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入主百度公司市场副总裁;《环球企业家》原总经理兼执行主编李甬出任网易副总裁;《新京报》原副总编王跃春任搜狐常务副总编;原《南方周末》记者王子恢加盟搜狐,任财经频道主编;《凤凰周刊》挖来的主笔王永治也被腾讯招至麾下……搜狐CEO张朝阳说得很直白,因为网站在内容、人才方面的造血功能很差,所以,他们考虑的是从传统媒体挖角。
  这些高级别人才颇具示范效用,在他们背后,更多的是传统媒体的记者编辑加盟网络。某专业刊物的资深编辑说:“就在两年前,我们都很难想象会向网络转型,但是现在大不一样了,我们很多人会考虑转型网站。”
  较之传统媒体而言,网络有着很强的磁力:发展的前冲力、工作的挑战力、高薪的吸引力、空间的凝聚力。8848网站人事部经理徐红涛说:网络公司的运作模式,对人的要求与传统媒体几乎完全不同。在这里,每个人都是主动地、开拓性地去从事自己的工作。
  现在,网络的空间不再虚拟,而是成为传统媒体人才的一种现实选择。一位刚刚被某家知名读书类网站挖去的资深图书界人士分析认为,这种人才流动和资源重组其实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任何新兴科技行业的兴起,都会首先从传统行业中寻求知识、技术人才。传统行业人才的经验是一笔财富,会使新兴行业事半功倍。
  无论传统媒体抑或网络媒体,都在不断谋求发展、寻找更适合的方式和规则,作为传统媒体,关键是学会如何发挥自身优势,调正自己的方位,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与网络共舞。
  未来的中国传媒才市,对人才的职业化程度要求将会更高。而复合型人才,将愈来愈炙手可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