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公用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提升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02-05

  所谓公用企业,是指涉及公用事业的经营者,包括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公共交通等行业。公用企业管理者,是指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拥有相应的管理职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职能,直接作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并使生产经营有效运行的工作人员。它包括公用企业的董事长(厂长、经理),也包括内部中层管理人员。
  长期以来,公用企业带有行政权力色彩的行为仍然存在。在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一些公用企业还按照原来的老套路办事,在企业经营中延续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管理方法,在当前形势下,越来越显得不合时宜。笔者根据对公用企业工作的观察,作一些概要分析,提出提升管理者素质的几项措施。
  
  管理者的特殊性
  
  公用企业管理者,就其工作性质而言,与一般企业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有很大不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的方面,可能也正是影响公用企业长远发展的原因。
  首先,公用企业处于政府附属地位,不能象一般企业那样享有经营自主权。但同时也不用为找市场费脑筋。因此,长期以来,公用企业管理者养成了一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经营发生困难,也是“不找市场,先找市长”。
  其次,公用企业基本属于垄断性行业,其中大部分企业利用政府财政投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如市政环卫、市政设施建设维护等),市场是现成的,收入有保证,可以旱涝保收;而另一部分可以自主经营的公用企业(如供水、供电、供气等),垄断着市场,不但不为生计发愁,而且还可以在政府的保护下,不断获得高额利润,企业没有破产危机,管理者也没有生存危机。
  第三,公用企业管理者由上级行政领导任命。他们的绩效标准比较特殊,可能人际关系占有相当的比重,不一定以企业效益论英雄。
  归纳这三点,说明公用企业管理者,尤其是处于领导和决策地位的管理者,是在政府这个保护伞下生存和发展的,很少经受市场风雨的考验,从长远发展着眼,也应迅速提高其素质,为即将到来的生存考验做好思想和行动准备。
  
  提高管理者素质的基本措施
  
  在当前公用企业中,管理者的素质状况总体上是好的,但由于其在管理上缺乏国家机关那样严密的管理考核机制,又有企业的一定自主性,所以有些管理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管理教育不严、思想作风不正、工作方法不当、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不但影响企业公众形象,也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当前效益。所以,提高管理者素质,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第一,领导带头,树立正气。
  针对有些公用企业管理者严格要求自己的力度不够,进取心不强等问题,必须强调树正气,致力于自身政治素质的提高。引导他们通过学习特色理论,提高为人民服务意识,增强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能力、综合协调能力。要正直为人,正派为“官”,正确掌权。在修养方面,要做到自重、自省、自律、自立,在事业上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忠于职守。还要勇于探索、不断进取,树立创新意识、超前意识和效率意识,开创公用企业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摆正位置,以“位”谋“为”。
  在一些公用企业中,有些管理者仍然受到 “官本位”思想束缚,把“官”的大小作为自己行为的着力点,把高职位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很难进入市场经济需要的角色。所以,必须摆正“位”与“为”的关系。所谓“位”,是指管理者的职位,即在公用企业的管理岗位上所处的地位和担当的责任;所谓“为”,是指管理者的作为,在履行岗位职责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取得的政绩。摆正“位”与“为”的关系,就能以一个平常的心看待名利,用超常的工作水平,赢得非凡的管理业绩。
  第三,科学思维,大胆创新。
  当前,一些公用企业管理者局限于落后的思维模式,缺乏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企业发展方面缺乏新思路,在企业改革方面没有新突破,使公用企业的体制改革步伐缓慢,生产效益提高幅度不大。所以,公用企业要大胆创新。一要在实行“企业干部任前公示制”上大胆创新,扩大人事制度民主,防止和避免用人失察、失误,遏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二要在破解“能上不能下”的难题上大胆创新,制定“能者上庸者下”的硬杠杠,做到有章可循,有矩可依;三要在清除“论资排辈”上大胆创新,避免公用企业管理者出现“断层”现象,贻误和影响企业的发展。
  第四,以人为本,团结协作。
  “以人为本”的观念淡薄,是部分公用企业管理者缺乏领导风度的重要原因。有的管理者不尊重部属的人格,遇到问题时往往把矛盾转嫁到部属头上,造成企业内部干群关系紧张,离心离德,缺乏互相信任、通力协作精神。公用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打造长者风度,对自己的部属既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又处处关心、时时爱护,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增强凝聚力和号召力,做一个既聪明又文明的企业管理者。
  第五,面向市场,创新管理。
  缺乏“市场”眼光,是部分公用企业领导者工作着眼点存在的问题,往往提倡“眼睛向内”,忽视了“现场”与“市场”互相影响的客观事实,缺乏“大管理”的思路,导致管理决策出现短期行为。所以,一是要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树立职业化的远大目标,在建立新型管理体制上下功夫,坚持管大管少,管活管好;二是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按市场需求操作考评体系;三是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健全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为管理者施展才华、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第六,引入竞争,选贤任能。
  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的大好形势下,部分公用企业管理者没能认识到,公用企业将面临全球化的市场竞争。这就要求公用企业引入竞争机制,加强自身人力资源建设,根据公用企业管理者的职务分类,积极探索公开招聘、市场选择、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的选拔方式,完善委任制、选任制和聘任制等多种任用形式,及时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
  第七,规范培养,强化监督。
  部分公用企业管理者片面地认为,管理主要靠经验和实践,是“无师自通”,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往往凭主观决策,靠运气行事,造成了粗放管理、短视经营的不良后果。规范公用企业管理者的培养行为,就要建立相应的选拔、培养、考察、使用、监督的新机制。除了采取压担子锻炼、跟踪教育、定期考察、民主评议等一系列措施外,还必须实行内外监督相结合,上级任命与企业聘任相结合等方法,将德才兼备的年轻管理者选拔到企业的重要岗位,为企业的发展建功立业。
  第八,引进吸收,透明激励。
  有些公用企业管理者认为,管理可以走捷径,可以“超常规”,不加认真探讨、论证,盲目照搬,搞“拿来主义”,导致“食洋不化”。实际上,借鉴先进国家的管理经验,一定要适合中国特色,逐步建立和完善公用企业经营管理新机制。对于优秀管理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通过建立科学的社会评价体系,促进企业人才的合理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要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薪酬制度,使薪资与经营者的业绩挂钩,试行年薪制、持股制等,通过增强经营者收入的透明度强化激励效果。
  (作者单位: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自来水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