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联谊会上,主办方提出建立一个组织,以加强各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也就是如今HR协会的前身了。我当然非常赞许这个提议,因为这里的与会者不乏知名企业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正和我由来已久的心事不谋而合。果真能在这样的团体中和资深前辈们探讨与分享他们的经验,对于当时的我来说实在是难得的机会。
然而就在我们这些后辈们欢欣鼓舞时,一位男士的发言至今使我记忆犹新。他说:“我非常了解主办方的美意和各位同行的热情,但是我在这些年也参加了不少类似的聚会,但最后都因为参加人员水平参差和缺乏实用的活动内容,最终难以持久。”
他的一席话不久之后得以应验,这个“北京人事经理联谊会”很快就因无法聚集人气而不了了之。对此我非常遗憾,从我自身的感受中,可以深刻体会到,类似人力资源协会这样的组织对于很多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经验的人力资源从业者是多么具有吸引力,但是那时的协会经常是自发或由非营利组织发起的,因为缺乏明确的宗旨和有力的组织形式而纷纷夭折。
1998年,我在杜邦公司北京分公司人力资源部主持工作,再次应邀参与北京某HR协会,而这才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HR协会。协会的主办方是北京的一家外企服务公司,因而具有丰富的资源,得以建立这样一个水平比较高的交流平台。虽然需要支付一定的年费,然而可以说大部分会员都不在乎,我们更加关注的是活动的品质。
这个协会里的会员,都是各大知名外企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这使我们觉得这样的聚会是非常具有水准的,我们可以在聚会中和自己同层次的职业人力资源经理人讨论和交换意见,得以互相学习。参加这个协会的收获很多,概括起来有三方面。
第一是它设立了一些导入性的课程,我们这一代人力资源工作者可以说是中国较早的一批人力资源经理,是从实践中成长起来的,都是边干边摸索,没几个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协会举办了很多讲座,邀请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人力资源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系统的介绍。这使我受益颇深,诸如招聘、薪酬、激励这些概念就是那时候建立起来的。上升到理论水平去认识问题,对我提升自己的水平,对在工作中深入体会人力资源各项工作的精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它会举办一些午后讨论会,讨论会往往由知名外企人力资源负责人主持,就大家在一段时间关注的某一话题,对某些政策或者案例畅所欲言,发表各自观点。这种讨论会氛围非常轻松,形式有点像下午茶,更加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讨论内容又与人力资源的实际工作紧密相关,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记得一次讨论会上一家知名外企人力资源经理提到了一个问题员工的案例,不久之后在我的工作中就遇到了类似的棘手问题, 然而因为有可以借鉴的经验,问题便迎刃而解。
第三就是可以借助这个平台认识许多圈内人,人力资源的工作是非常忙碌的,平日里结交朋友的机会不多。而协会则让我结识了很多同行朋友,在工作中遇到难题的时候,我经常直接找到这些朋友,询问他们是否碰到过类似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这难道不是一笔财富吗?
总之,这家协会较之多年前的HR协会雏形有着天壤之别,无论是会员层次上还是协会活动内容上,确实提供了人力资源从业者真正需要的东西,这也是其现在还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
然而我感觉,如果希望把类似HR协会或者HR俱乐部这样的组织更精彩地办下去,有几点还可以改进得更好。
这就又要回到十年前,那位人力资源经理在联谊会上发表的观点上了:把握好与会人的水平和层次。因为工作比较忙碌,所以近年来参与协会活动的次数比较少,但是近期参加的一次派对却让我有些困惑。活动开始不久之后我就收到左邻右坐递来的名片一堆,有猎头公司的,有咨询公司的,也有培训公司的,令我有些哭笑不得,而接下来应付此类人等的各种试探更令我心烦意乱无意于关注活动本身。以至活动结束之后,仿佛只见到几个人在前面走马灯似地晃过一遍,至于他们姓甚名谁,是何头衔所讲何物就不得而知了。
协会也好,俱乐部也好,为了维系自身运作而急需扩展规模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如果再任由这种良莠不齐的情况继续下去,难免会造成主要客户群流失的现象,真正的人力资源从业人既无法在协会中得到同行意见、建立同行关系网,又被各种闲杂人等扰得不胜其烦,失去了这些人员参与并积极响应的积极性,还能健康地发展吗?
协会是以其品质建立口碑的,如何在品质和收益之间获得平衡,维系会员层次平衡,是其发展的长远之道。我觉得,有必要根据不同会员的实际需要将会员进行分类,建立不同层次的小协会就是不错的办法。将同类规模的企业放在同一协会或许是最简单可行的方式。另外按照不同的行业,建立行业人力资源协会也很好。因为相同行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会面临更多相似的问题,大家的经验分享也就更加有价值。同行业管理理念和所需人才也有许多共通的地方。建立同行业人力资源协会,对了解行业政策,互相学习,防止互相挖人、进行恶性竞争都有很多好处。
就协会的盈利模式来讲,首先我的观点是一定要将非人力资源工作者清出场外以保证协会质量。但是拥有各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信息,并对各企业人力资源近期动态比较了解的协会,尚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优势,在获得授权的情况下成立专门部门,为各企业人力资源部和猎头公司、咨询公司、培训公司搭起桥梁,赚取提供信息的佣金,既能够提升协会活动质量,也解决了协会盈利问题。
在参与和观望中走过的十年,让我见证了各种HR组织在中国的发展,虽有遗憾偶尔相随,但安慰与欣喜却从未间断,就像一个慢慢长大成人的孩子。作为一名确实曾从其中受益的人力资源工作者,我期待更多高品质的甚至成为品牌的协会出现,如师如友,向天下HR伸出友谊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