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人才亟待专业化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01-19

  翻译,能让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相聚一起毫无障碍地交流。翻译,使国际商务活动变得更频繁,彼此距离拉得更近。在各种国际性活动中,翻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管是政治的还是经济的。
  
  “本公司长年招聘各语种高水平(专业)兼职翻译,欢迎本行业有识之士前来申请。职位要求:1.年龄、性别、地域不限……”在网上搜索“翻译人才”,类似的招聘广告充满荧屏。据悉,福州一家外贸企业甚至打出7000元月薪的“招贤榜”,但过3个月还物色不到“意中人”。
  
  专业化翻译人才全线告急
  
  据报道,上海最近举办了一次翻译大赛,由于缺乏出色译作,一等奖空缺,二等奖则由一位新加坡参赛者获得。我国高水平专业化翻译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冷冰冰的现实。日前,中国翻译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职业翻译6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但高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严重不足,缺口高达90%以上。专家估计,如果按每个省、市、自治区有5—10名高级口译、每个地级以上城市有二三名计算的话,仅高级英语口译人才我国就有500人的缺口,而真正合格的、高级笔译人才的缺口更大。如果进一步细分,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大、人才紧缺的专业翻译人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向:
  一是会议口译。会议口译在各种口译中处于高端项目,包含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口译技能。二是法庭口译。国际诉讼、仲裁事务日益增多,对法庭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三是商务口译。比会议口译的要求稍低一些,企业在国际贸易、谈判等过程中需要大量商务口译人才。四是联络陪同口译。企业、政府机构都有大量的外事接待事务,联络陪同口译的任务就是在接待、旅游等事务中担任口译工作。五是文书翻译。与口译相比,这类笔译人才的需求量更大。
  
  专业化翻译人才何以匮乏
  
  在我国,我们的外语教育已在向幼儿园延伸和普及,外语学习占用的时间和精力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但是,高水平的专业化翻译人才何以匮乏?
  翻译家协会副会长黄源深指出,如今中国的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攻读ABC,但是,不注重高层次的审美情趣、忽视最基本的中文素养,急功近利下的外语学习心态,造成了大量的学生高分低能,导致中国高水平的专业翻译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学者、作家李辉指出,在中国的大学里面,每个学科都要学习外语——托福考试、雅思考试、四六级考试等,都表明我们对外语教学和教育的“重视程度”。为了外语考级,考试者要买书购资料,参加各类辅导班、培训班,甚至动用各种非正常手段和资源,然而考级一旦过关,对于考试者而言学习外语的使命便也完事大吉,因为他已拥有了打通领取其各种资格证书的“敲门砖”,难免会出现外语教育和学习的高投入并没有换来高的回报和产出。再者,现行外语教育考试过于封闭、语言教育与社会需求大为脱节,导致外语考级把学生的精力引向了证书或资格需求,而非能力指向,恐怕也是造成外语教学“只开花不结果”的原因所在。更有甚者,大学毕业之后,参加工作的人仍无法摆脱外语考试的戏弄,不管你从事何种职业,也不管你的专业是否需要,许多职称评定仍把外语成绩,作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外语教育的这种表面繁荣,直至收获了“翻译人才缺口高达90%”这样一枚难以下咽的苦果!这是我们的教育制度、职称评定规则等诸多社会环境因素造成的。
  
  翻译人才需要专业化
  
  专家估算,我国现在每年翻译市场在100亿元左右的规模,而且还在急剧扩大。但现在翻译队伍的素质和水平却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鱼龙混杂,粗制滥造、错译漏译……中国式外语翻译现象处处可见。
  据报道,在亚洲杯北京赛区有这样一场小风波: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在公开新闻发布会上盲目“指责”北京人民。有关人士事后分析,虽然维拉潘对事实的误解,是造成整个事件被严重扭曲的原因之一,但当天维拉潘的中文翻译也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维拉潘多次的言语指向,显然是现场部分球迷,而翻译匆忙之下便多次直译为北京人民……
  翻译,一般理解,是把一种语言文字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或者是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述出来,起着不同语言间的沟通作用。但事实上,一个翻译把某国语言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时,其作用绝不是简单的语言转化,它传递的是一种理念、思想、文化,有着比语言更丰富的内涵。国家外文局培训中心主任王欣表示,翻译能力的薄弱,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交往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无法准确、及时消化来自国际上的巨大信息流,包括经济和科技信息等,将会导致中国失去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中国企业也迫切需要走向世界,翻译的效率和准确度决定了全球化的推进速度。中国翻译界的落后局面,成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走向国际的一个急迫解决的问题。
  
  如何实现翻译人才专业化
  
  那么翻译人才如何才能走向“专业化”呢?
  翻译人才专业化,需要“职业化”塑造。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近260人毕业于外语专业,而且大都是外语专业硕士毕业,其中一些还是翻译专业出身。但外研社主管编审工作的章恩英副总编指出,他们并不指望刚从学校毕业出来的人,就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专业化翻译,因为这还有一个对其进行“职业化”塑造的过程。
  学校能教授的主要是基础技能和基础知识,而翻译涉及方方面面的具体内容和知识。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化翻译,更多地取决于他在工作中的上进心,以及在“职业化”过程中积累的实战经验。该社蔡剑峰总编介绍,外研社对于翻译人才是“既用又养”。一是有意识地把国内最高层次的、翻译水平一流的专家收纳进专家资源库,他们除了帮助外研社具体的工作外,还指导编辑和专业翻译队伍。二是加强联系国际汉学家,让汉学家也成为他们培训团队的座上宾。三是不断从社会上引进和培养一些人才,壮大翻译团队,组成专业的翻译人才队伍。引进的翻译人才与原有翻译共同协作,取长补短,将会弥补社内培养不足之处。四是尽可能在日常工作中给翻译提供机会,让他们获得锻炼提高的机会,使他们越来越成熟,向更专业、更高层次的翻译水平挑战和发展。
  
  翻译人才专业化需要科学管理
  
  在我国,除了外文局、外交部、新华社等工作性质中包含翻译的国家机构,翻译市场上还存在着两大翻译群体:事业单位性质的外语类出版社和纯商业化运作的翻译公司。因此,他们如何使用、培养和管理翻译人才队伍,也是翻译人才实现专业化的关键。
  据了解,现在我国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拥有40多万翻译人员。但大多规模都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缺乏科学的管理方式,其管理译员的方式很类似于国外的签约翻译方式,多是直接选用译员。这就不能排除那些唯利是图的公司,降低译员进入门槛,从而导致翻译市场泥沙俱下。要实现翻译人才的专业化,必须建立翻译市场准入制度,实行对翻译人员的资质认证和持证上岗,进而从源头上杜绝滥竽充数的现象,以提高翻译行业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