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的真正目地是为了帮助员工进步,笔者百度了一下关于“绩效管理”的相关文章多达4,060,000篇,因而绩效管理的要点是点化和启发,在考虑奖惩的同时,更注重启发员工作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把自觉作好工作当作一种习惯。现代化管理,是以提高人的素质,培育人的思维方式作为核心,让员工的个人价值取向与企业价值观统一起来。通过种种管理细节,将人文关怀传导给员工,造成对企业的认同感,员工就会不知不觉将自己的行为与企业的企业价值观统一起来,成为一个对工作热忱的人,对客户热忱的人。员工的心是企业的根,一个企业,所有的高招都必须通过员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失去了主动和自觉,企业也就不能高效运转。现代化管理,追求的是让员工真心向善的人性化管理。
每当到了年末岁初,企业就会出现一种奇特的现象,整个公司的人都在忙着填写表格,都在谈论绩效考核的事情,大家干得热火朝天,充满激情,但当这个时间过去之后,企业又完全回到了现实当中,几乎很少有人去主动关心与绩效有关的事情,这是典型的“表格依靠症”,在绩效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对表格形成了依赖,把填写各种与考核有关的表格看成是绩效管理的全部,比如填写关键绩效指标卡、业绩档案管理卡、业绩反馈卡、绩效改进计划表等等。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考核主要实现两个目的:一是绩效改进,二是价值评价。主管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与下属不断沟通,不断辅导与帮助下属,不断记录员工的工作数据或事实依据,以指导下属作出绩效改进。要想使绩效考核表发挥作用,管理者必须与员工做良好的绩效沟通,只有在绩效沟通的过程中,这些表格才会真正发挥作用,否则,是不能帮助员工改善绩效的。绩效管理理是一个员工和直接主管就绩效问题进行持续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而表格只是他们进行绩效沟通的工具而已,假如把绩效管认识在填写表格的层次,就使绩效管理理失去了灵魂和意义。
有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有很大的误区,把绩效管理当成了奖惩。当考核扣钱成为管理者的一种习惯时,久而久之被考核者也会变得麻木.考核目的不是为了要多扣些钱,而是为了找出差距并予以改善!在对员工的考核的同时应该非常注重员工的满意度,我们的考核制度主要是将员工的工作表现反馈给员工,及时对员工的工作给予正面表扬和评价,让员工感觉到被尊重、被赏识,持续强化正面的行为,使之带来影响产生倍数效应。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帮助员工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更能激励员工的士气,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绩效管理不仅强调工作结果,而且重视达成目标的过程,考核不是为了吹哨子,告诉员工你错了我要惩罚你,而是要在做的过程中教会员工才是符合企业目标的行为!绩效管理的实质——通过对过程的管理达到持续改善!过程中的实时沟通指导才是考核的关键。绩效管理切忌只“考”不“管”,沟通才是硬道理!
合理的绩效面谈很具有技巧性。首先要注意时间和环境。不要在嘈杂的环境中面谈,否则很难深入。最好在会议室中,并且落座不要分主次,这样有利于下属减轻压力感,主动表达意见。并且,绩效面谈双方要至少提前一天越好时间。避开繁忙的工作时间,也可以防止在面谈中心不在焉。
其次是谈话技巧。主要有以下技巧:面谈前要清楚地说明面谈的目的,在平等立场上进行商讨,倾听并鼓励部属讲话,重点在绩效而非性格,优点与缺点并重,勿将考核与工资混为一谈,以积极的方式结束面谈,建立并维持彼此信赖。
总之,要有效掌控面谈气氛,用心去沟通,不要走过场,摆架子,而是通过绩效,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彼此信任,激发员工士气。
在一个企业的价值创造过程中,在在着“20/80”的规律,即20%的骨干人员创造企业80%的价值;而且在每一位员工身上“二八原理”同样适用,即80%的工作任务是由20%的关键行为完成的。因此,必须抓住20%的关键行为,努力作得完美,这样就能抓住业绩的重心。 要实现优秀的绩效管理,就要注重目标管理和ABC分类法。目标管理就是让管理人员和被管理者共同参加工作目标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工作目标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授权、双向的沟通、自我激励是其主要要素,实质是“目标绩效导向的自我管理”。ABC分类法也叫主次因素分析法,是项目管理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根据事物在技术或经济方面的主要特征,进行分类排队,分清重点和一般,从而有区别地确定管理方式的一种分析方法。由于它把被分析的对象分成A、B、C三类,所以又称为ABC分析法。A类因素,发生频率为70%~80%,是主要影响因素。B类因素,发生频率为10%~20%,是次要影响因素。C类因素,发生频率为0~10%,是一般影响因素。运用ABC分类法可以从最重要的问题入手,逐次解决所有的问题。
另外,知识对于企业已经成为比资本、土地等资源重要得多的一种资源。而知识是由人所掌控的,知识资源的价值体现,不仅有赖于企业内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同时还有赖于企业整体的知识管理水平。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不论这些知识和技能是存在于数据库中、被印刷于纸上亦或是存在于人们的脑海里——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下面我用一个寓言说明如何进行知识管理。
池塘里面住着很多鱼,一直过着平静的生活。一直到有人搬到了池塘边生活,他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因为有人经常来池塘边钓鱼。于是,池塘里的鱼越来越少,鱼儿都非常紧张。但是鱼儿却发现住在池塘东面的鱼没有几条被人钓走,于是大家纷纷去求教。住在池塘东面的鱼也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开会分析,住在池塘东面的鱼全是草鱼,他们只吃草为生,原来,由于草鱼只吃草,钓鱼人用的蚯蚓就没有了用处。这个优秀的经验马上在鱼儿之间传播开来,大家都不会去吃悬浮在水中的蚯蚓了,很少有鱼被钓走。
鱼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减少被人钓走呢?分析鱼儿从大量被钓走到很少被钓走的变化,我们会发现其原因是因为鱼儿通过分析池塘东面的鱼很少被钓走的现象后,进行分析与探索,找出了原因,并且在鱼群中推广而产生的结果。也就是说,是一个分析、挖掘数据与经验,将隐性的知识挖掘出来,变为显性知识,并进行推广的过程,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知识管理。
通过对重要岗位的绩效优秀者的技能进行挖掘,为员工树立绩效标杆,同时告诉员工实现优秀绩效的途径与方法。
积极创造员工之间的在工作上的互动交流,通过交流总结、发表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向并同事请教自己不懂的一面。对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深入探讨,产生新的火花。在知识、技能、价值观员工得到整体的提高。
作好知识管理,努力让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未来任何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能力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好、更快。学习型组织不仅要求员工能通过持续学习不断地超越自我,它更强调组织学习,也就是将组织这个整体作为学习的主体来看待,使员工更多地参与知识的交流、共享、互动式的学习,营造一个工作与学习可以便捷地转化和融通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