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教育的六大困惑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02-20
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伤害,于是破罐破摔,自暴自弃,从厌学到逃学,到辍学,过早流入社会。据统计,在违法犯罪的在校生中,差生占大多数,而且很多是职校、技校和中专的所谓“三校生”,打架、逃学、抽烟、“少女妈妈”多出自这里,多少孩子就这样混大了,学坏了……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根独苗苗儿,我们的孩子都是活生生的血肉之躯啊!就为了成年人那些莫名其妙的梦想:望子成龙啊,分数线啊,名校效应啊,职称啊……所有这些偏执的愿望,把他们原本鲜活的心灵给扭曲了,被压抑了,扼杀了,孩子的一生,都要为童年的这种“扭曲”付出沉重代价!
  
  困惑四:为什么高考非得一锤子定音,用一次考试来决定学生的命运难道就公平吗?!
  
  哪怕技艺再高的人也有失手的时候啊!再好的成绩,一次“赌输”了,以前的一切努力就全白费了!一考定终身,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残酷的“大赌”吗?
  我有个外甥,聪明,听话,懂事,学习一直拔尖儿。几乎可以算是中国教育最典型的“精品”了,也是我们老曲家人的骄傲,所有人都认为他能考上清华大学。他一模、二模的成绩都很好,比往年的清华录取分数线要高上40多分,上清华,肯定没有问题
  高考成绩下来了,他考了612分,比清华录取线低了3分!就是这一次考试,就是这3分,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得知分数的那天晚上,他给从小把他带大的姥爷打,电话,没说两句就泣不成声。我那八十多岁的老父亲——这个在日本人监狱里被严刑拷打时,都没掉过眼泪的老八路,也哭得凄凄惨惨。我的妹夫说,那一天就像天塌下来一样,全家都傻了,特别绝望,我那小外甥几乎不吃不喝地在床上躺了一个星期!
  这个让我们全家恨得咬牙切齿的家伙,偏偏就这么自信!自以为上清华有把握,所有的志愿报的都是清华!这下可好了,连大学都没得上了!
  寒窗苦读12年啊,这孩子从没有痛痛快快地玩过一天,一直就像一个机器人一样学习,每天十几个小时陷在各种题海中,就为这一次。到头来,竟是一场空。
  别人提醒我妹妹:复读吧。也是,再熬它一年吧,不过,这可不是他一个人熬,是全家都要跟着熬一年。我看着满头白发的老父亲,忧郁地想:要是这孩子明年作文再没考好,八十好几的老父亲,受得了这刺激吗?
  就在我们全家为这一老一小分外担忧的时候,香港一所大学向我的小外甥发来了录取通知书。香港的许多大学就在这一年,揽走了北京不少未能考上第一志愿的高分考生!香港大学不仅没有为我的外甥没报第一志愿而放弃他,还给了他全额奖学金!
  我妹夫感慨地说:“我真是感到了香港大学的……仁义!”他想了半天,才找到这么个词儿来表达他的感慨!
  孩子到香港上学以后,我妹夫整理他用过的书,感叹到:“真是太多了,这些书对他的未来一点用处也没有!就是为了这一次的考试。”别说3分了,就是1分之差,就可能让孩子落到没学上的地步!这孩子上学这12年,每天接受教师的教诲就是:“你们要学会解题,怎么适应考试。我们所有人都为高考活着,可真正经历这一切后,就觉得像一场梦,就为这一次,搭上我们十几年最美好的时光。”
  其实,我们家不过是中国千千万万个高考家庭中的一个,且因为香港大学的意外录取终未酿成悲剧。然而,每年有多少孩子苦学多年之后,却为这一次考试失误而付出沉重代价?清华大学的一位老教师孙复初这样评价考试: “标准化考试是一杆‘假秤’,无法‘称’出学生真实的才能和能力,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不公正。”
  
  困惑五:题山题海、死记硬背、统一教材加上严酷的考试,能培养出富于创造力的一代人吗?
  
  教育资源怎样转化为人力资源?人才资源怎样提升综合能力?能力怎样转化为创造力?说到底,能力和创造力,才是我们教育的着眼点和最终的目的!进一步说,何以强国?何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可是,放眼中国教育,有多少人关注和研究这些?我们的教育已经变成了什么?变成一种程序,教师们只要娴熟地表演这种程序就可以了,至于学生是否有必要接受这种教育、把他们塑造成什么样儿,就顾不上了。
  前些年,由教育部、团中央和中国科普研究所,从1998年开始,历时3年,涉及全国31个省市近1.2万大中学校学生、一项涉及全国31个省市的大规模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差。
  调查认为:青少年正在失去对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兴趣,青少年对脑科学的认知很肤浅,对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思考法”、“收敛思考法”等,表示“听说而已”或“完全不知道”的占到六七成;具有初步创造人格和创造力特征的青少年比率较低;参加过学科或小发明竞赛的只占三成;多数学生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且存在过于严谨、尊崇权威的倾向。随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观察、想象能力日渐削弱,而思维定势和对权威的服从却日益增强。
  这么多年了,教育改革也吵吵好多年了,但我们真正从培养创造力这一点上反省过我们的教育吗?教育,仅仅是传授知识吗?如果仅仅是用一种漂亮的表演、用一种固定的程序传授知识的话,中国无非多几个只知道死读书的阿克顿罢了!
  有人说美国是“科技发达,教育落后”,而我们中国是“科技落后,教育发达”。我不知这结论是否正确,不过我周围倒是有不少留学生把正上中学的孩子带到美国后,孩子轻而易举地就成了班上学习成绩最好的尖子,所以对这个结论我并不怀疑。
  中国的中学生每年都能击败众多对手而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各种奖项。可是,聪明的中国孩子长大以后怎么就不行了呢?为什么起点超前,而终点落后?输在哪儿了?
  起点是什么,是教育:终点是什么?终点是一个民族持久的、快速发展的能力!
  人的创造力从何而来?创造力不仅需要科学的教育方法,开发人的大脑功能,也需要宽松、自由,需要启发与引导,需要个性的张扬,甚至需要玩儿,需要游戏。此外,创造力还与人的其它能力有关:想象力、反应力、意志力、记忆力、表达能力、策划能力等等。
  创造力不是题山题海能堆砌出来的,创造力更是与严厉管教与束缚相悖的。但是有一点,创造力却是可以被严酷的考试教育所扼杀的!
  
  困惑之六:我们一直强调素质教育,究竟要让孩子们具备什么样儿的素质?
  
  素质是人力资源的核心所在。不管干什么,它都与灵魂、源头、核心、能力、成功、成就等承载“使命”的字眼有关。教育概莫能外。我们的素质教育挂在嘴上多年了,却一直在原地踏步。试想,无穷的演算和背诵给孩子们带来了什么?仅仅是失去了创造力吗?自古以来,我们这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都是讲究先做人,再做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