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公司饕餮刷新历史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02-26
  2005中国并购剑指海外
  2005年中国并购市场整体交易规模达到历史新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41.8亿美元成功收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的案例也创下单笔交易的历史纪录。纵观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2005年度“中国十大并购人物”榜单,可以发现中国公司领导者已经开始出海博弈,图谋海外资源、技术、品牌和市场。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宙携中国移动收购华润万众,首次涉足内地以外的电信市场,就是走出去寻找“市场”的有益尝试;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傅成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陈耕前仆后继瞄准的是“资源”。
  明基集团董事长李焜耀对西门子的收购,不仅赢得了心仪已久的“技术”,还“倒贴”到部分现金,充分体现了其并购谈判的素质和财技运用能力。任何一宗并购关键是谈判,而谈判的核心不外乎两个问题:一是利益取舍和处理问题,二是有关人的问题。李焜耀对西门子的收购正是紧紧抓住了这两个关键问题,最终依靠5000万欧元的对价弥补了人员处理问题的平衡。
  并购的成功始于企业家独到的眼光。有的企业可能并不起眼,但它蕴涵着潜在的价值和未来的趋势。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江南春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分众传媒单纯的液晶屏广告业务一直被业内评价为是在“走钢丝”,但江南春却成功地率领分众传媒登陆纳斯达克,并创下9亿美元的市值。2005年7月江南春又以巨资1.83亿美元收购框架媒介从而跨入公寓电梯平面广告领域,创下迄今为止国内间交易额最大的媒体并购案。
  2005年度并购事件中,民营企业少了,行业整合者也少了。并购是公司实现快速扩张的有效途径之一,很多公司领导人为了快速成长而选择了并购。然而这只是漫漫征途的开始,其整合的成功才是并购成功的关键。汽车行业的仰融、红色农业的唐万新、白色家电业的顾雏军等等都是急功近利的前车之鉴。所以围绕市场需求,彼此间商业文化融合的并购才是正确的并购之道。总结联想集团收购IBM PC业务的整合成功,其在管理模式以及企业文化的融合将会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并购人物
  周厚健科龙“灾后重建”
  文·本刊记者戴璐
  
  从顾雏军被捕开始,海信的领军人物周厚健就主动或被动的与之连在了一起。而一切的起点缘于海信参与竞购格林柯尔系的旗帜——科龙电器(000921)。
  2005年9月初,当顾雏军仍身陷囹圄的时候,周厚健得到了广东格林柯尔所持科龙电器的股份,有望成为科龙的新一任大股东。在这个四年来充满了戏剧冲突的上市公司里,海信带来了又一次情节高潮,9个亿的出价让很多人大为吃惊。因为,海信巨额出资的背后是科龙疑影重重的会计报表,仍有很大变数的控制权,以及可能因为造假受到处罚而沦落成ST一族。
  有人说,这是周厚健开始在并购上发力,以在白色家电市场图谋更大的势力。而当顾雏军“天下第一”的冒进失败之后,海信是否会变相接下一棒?
  东方高圣的一位分析师认为,从收购科龙的细节来看,海信做得相当细致和谨慎。无论是出面收购的公司选择,还是转让协议中的一些具体条款,海信每走一步都尽量规避风险。
  据公开资料,海信集团以旗下白色家电的优良公司——海信空调作为收购方,该分析师认为,这为日后重组期间向科龙注入优质的空调主业并谋求协同效应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海信对付款方式、资金动用作了严格的规定。据报道,协议签字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海信空调向格林柯尔支付的2000万元定金,实际是打到全国工商联与海信空调开立的共管账户上。
  此外,在实际支付价款上也留有一定的余地,据公告,格林柯尔及海信空调虽然按照科龙2005半年报为基本定价依据,但是双方共同聘请外部审计师,以 2005年8月31日为基准日进行全面审计,如果审计结果确认的科龙净资产与基准日账面净资产存在着差额,则按照规定比例调整转让价余款。
  可以说,向来稳健的海信在这一次冒险中尽量做好防护措施。即使在签订收购协议不到10天后,遭遇格林柯尔所持科龙股权被司法冻结这样的突发变故,海信高层竟也提前做好了备案。
  然而,在外界看来,收购告成之后,周厚健的挑战才真正开始。
  作为一个山东国企,海信远征几千里得到了科龙,如何克服文化甚至语言上的障碍,恐怕是稳定人心、复苏企业至关重要的一步。即使是周厚健本人也不讳言,两个企业的文化整合左右着这场收购的成败。
  客观地讲,顾雏军时代的科龙,走的是相对急功近利的代工路线,特别在海外战略上,据披露,顾雏军曾表示,科龙不会在海外设厂,原则上在国际市场不输出现自有品牌。而恰好相反的是,海信在国外坚持以自己的品牌拓展。无论是收购韩国大宇在南非的彩电工厂,还是进入美国主流消费电子零售连锁店,乃至在中欧建立自己的彩电工厂,周厚健走的都是品牌优先的战略,这与顾雏军为GE、伊莱克斯、惠而浦等贴牌加工的思路完全不同。
  两个企业差异如此之大的战略观与内部文化,如何实现协同作战?
  周厚健从渠道切入,在国庆黄金周之前就以预付款的形式为科龙的营销系统输血6个亿,同时留住了营销方面的高端人才,并获得了科龙电器内销产品的销售代理权。据分析师评价,这一招算是一举几得,既帮助科龙复苏,也利于共享海信最看好的科龙海外营销系统。
  可以说,海信正在尽可能利用顾雏军积累下来的长处,一点点扭转颓势,但是被顾雏军跌落的不只是一个壳、一笔股权这般简单,科龙失去的市场声誉,大量产能造成的资产闲置,以及尚未说清的财务黑洞,还需要海信方面花费更多的心思进行“灾后重建”。

2005中国并购人物

(按姓氏拼音排序)

排序

姓名

公司及职务

事件

1

才玮辉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延长石油重组陕西小石油公司,成立中国第四大石油公司。

2

陈耕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总经理

中石油以总价值约为 41.8亿美元现金要约购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所有上市股份。

3

陈洪国

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晨鸣纸业以 7.4亿元收购了ST吉纸的主业资产。

4

陈虹

上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上汽通用五菱以 3亿元正式收购青岛颐中集团,上汽集团又以约5亿美元收购韩国双龙48.92%股权。

5

陈天桥

盛大互动娱乐有限公司董事长

盛大与其控股股东地平线媒体有限公司一起通过公开股票市场交易,收购了新浪 19.5%的已发行普通股,成为新浪的第一大股东。

6

陈晓

永乐家电董事长

以 6000万的较低代价购得灿坤3C。

7

陈勇

富越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富越控股集团以 3.8亿拍得杭州三墩10号地块。随后又以3亿元购得上海美丽华集团公司。

8

邓伟

亿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

亿阳集团与深圳汇润投资有限公司联手以 27.2亿元购得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65%的股权。

9

范伟

上海复地 (集团)有限公司总裁

上海复地 (集团)有限公司以9.2亿元完成对北京柏宏房地产公司全部股权的收购,此外,上海复地还斥资约2.45亿元,收购重庆润江置业全部股权。

10

傅成玉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中海油向美国优尼科公司发出收购要约,收购总额为 185亿美元,但最终因种种阻力中海油退出竞购。

11

傅建中

新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新洲集团以 3.5亿元拿下俄罗斯面积为24万公顷的林场25年的采伐权。又以7469.28万元受让白猫集团所持的白猫29.99%股份。

12

高清愿

中国台湾统一企业集团总裁

统一企业集团斥资 3030万美元收购中国汇源果汁控股公司5%的股权。又联手RichKeen 以10亿元收购完达山50%股份。10月统一仅以100万成功收购了健力宝贸易公司。

13

高振顺

友利控股主席兼执行董事

在香港上市的友利控股宣布,公司斥资 5.5亿港元购入北京保利华亿传媒文化公司50%股权。

14

郭敏杰

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 (600125)以1.34亿元收购了沈阳铁路局所拥有的14.171km铁路支线、及相关必要资产及运输业务,这是国内首例对铁路收购事件。

15

江南春

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以超过 1亿美元收购国内最大电梯平面媒体广告运营商框架媒介公司(Framedia)100%股权。

16

李焜耀

明基集团董事长

西门子 “倒贴”2.5亿欧元给明基并且收购明基价值5000万欧元的新股,持有明基2.5%的股份。另一面,明基需承担全力扭转手机业务亏损的责任和义务。

17

林逢生

中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 9.58亿元收购中远三林置业55%的股权。

18

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新希望以现金方式出资购买山东六合集团近 50%的股份。

19

马云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阿里巴巴收购雅虎 (YAHOO)中国全部资产,同时获得雅虎10亿美元投资。

20

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计划收购马可尼,但是因为低于爱立信的出价而告失败。

21

荣智健

中信泰富主席

以 “成本价”约340万美元收购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团持有的沃尔玛华东百货有限公司35%的股权。8月以约47891.1690万元,全面要约收购大冶特钢剩余41.87的股权。

22

谭旭光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资 10.23亿元受让湘火炬。

23

王东明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信证券与 窗体底端

建银投资 联手出资46亿元收购华夏证券后,又以“零对价”全面收购金通证券,并承担金通证券支付7.81亿元的债务。

24

王建宙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移动 (香港)有限公司以33.84亿港元收购香港主要移动运营商华润万众。

25

王民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出让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85%股权给凯雷投资集团获得3.75亿美元现金。

26

席时平

上海申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以 1美元的价格,消化掉3亿多元的债务,还赚进了2000多万元的净资产,申达股份完成对韩资甲乙(常熟)纺染有限公司的“1美元收购”。

27

郁亮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万科斥资 18.57亿元购入了上海南都置地70%的股权、苏州南都49%的股权、浙江南都房产集团20%的股权。

28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海尔美国公司与两家美国私人银团一起向美泰开出每股 16美元的收购要约。后因低于美国第二大家电巨头惠而浦出价而退出竞价。

29

周厚健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海信斥资 9亿把债务缠身的科龙收入囊中。

30

周中枢

中国五矿集团总裁

通过东方鑫源 (1208.HK)以28.86亿港元反向收购母公司五矿铝业的资产。


  
我来说两句 我要订阅
推荐给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