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百明争暗斗 中商暗度陈仓:南京百货业改制风波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03-07
  两个为同一国有大股东控制的对手分别被举牌收购后,一个不惜采用苦肉计力保控股权,一个全面配合新王,实在少见。
  繁华的南京新街口商圈,南京中央商场和南京新街口百货人流如织。这两家令人瞩目的百货巨头都是沪市的上市公司。两个竞争对手在地理意义上毗邻,这在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上非常少见。
  更少见的是两家公司被收购后的资本故事。
  2006年8月,随着股改的深入,南京中商(600280)和南京新百(600682)相继被推上舞台。然而,两家公司都让他们共同的大股东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市国资公司”)感到棘手。
  
  南京新百权利争夺升级 大股东各显神通
  
  在南京新百的控股权争夺中,曾有一场恶战。
  2005年前后,金鹰系以雷霆之势连续举牌南京新百,并进行大宗交易,无论是耗资还是造势,均不亚于后来银泰系对百大集团的敌意收购。
  据南京新百2005年6月7日公告,当时金鹰系持有的南京新百流通股筹码已经超过了国有大股东南京市国资公司。但金鹰方面通过二级市场屡屡强攻,却又不得不面临同南京市国资部门协议收购谈判难以落实的无奈,这场对决的结果让金鹰系骑虎难下。
  直到一年后的股改前夜,作为名义第一大股东的金鹰系始终没有得到南京新百的实际控制权。耗资号称近5个亿的金鹰,得到的仅仅是一个普通投资者的地位,所谓的买壳融资设想更如同水中捞月。
  
  股改成为一次难得的机会,让一直环俟在侧的金鹰力图改变南京新百现有的权利格局。
  由于金鹰系的总持股比例与南京市国资公司非常接近,而且金鹰的持股几乎全部是流通股,一旦开始股改,作为最大非流通股东的南京市国资公司将有可能面临持股下降,被金鹰远远甩在后面的结局。而如果南京市国资公司推出“吝啬”的对价方案,则金鹰系完全可以流通股大股东的身份,在股改的表决中行使否决权。
  形势急转直下之际,南京市国资公司岂肯拱手相让,被动地“国退民进”?
  2006年6月26日,南京市国资公司被告上法庭,原告方竟是上级主管兼大股东南京国资集团,随后南京市国资公司持有的南京新百国家股股份5638.26万股被冻结。国家大股东的内部矛盾将通过法律手段公开化?
  据一位资深分析师评价,南京市国资部门此举实际是“围魏救赵”,希望借此冻结南京新百的国家股,以争取在股改谈判中的时间和话语权。
  就在这个关头,一件让局势更为混乱的事发生了。
  2006年7月末,一份打着中金公司旗号的研究报告流传出来,宣称南京新百被严重低估,有待价值发现。这个莫名其妙的利好消息很快被外界视为“很可能是持有相当数量流通股的股东所为,目的可能是为了出货和争取股改主导权”。作为重量级流通股东的金鹰被列为怀疑对象。
  看来,南京新百的国资方和收购方都在想尽一切办法,只不过前者竭力维持股权结构的现状,而后者则绝不放弃争夺控制权的机会。
  遗憾的是,两大股东的明争暗斗拖延了南京新百的股改,也让这家公司的管理层难免有动荡之感。这是否会损害南京新百的发展机遇?
  
  南京中商有惊无险 意外的握手言和
  
  与南京新百国有和民营大股东之间的决绝态势相比,南京中商似乎实现了平稳过渡。
  同样是在2005年前后经历了民营企业的举牌收购,南京中商迎来雨润集团成为第一大股东看似顺畅,至少没有公开出来任何遭遇国有大股东抵制的负面消息。而且,雨润方面的直接收购代价据披露约为金鹰的一半左右。
  是什么样的策略让雨润避免了金鹰的际遇?
  早在2003年,南京市有关部门已经就南京百货业国有企业的改制提出了l+X方案,这个被专家称为“一个好桃搭配一组烂桃出售”的方案,实际并不被有收购意向的企业买账。
  令人意外的是,接受这个方案的并不是雨润,反而是意属南京新百的金鹰。
  问题在于,金鹰一面举牌增持股份以求从收购竞争中胜出,一面耗资几个亿收购有“烂桃”之嫌的资产之后,却没有如愿从国资部门手中取得南京新百最关键的那部分国有股权。
  而紧随金鹰之后开始举牌收购的雨润,却没有付出这样的代价。
  2005年3月,在雨润以极微弱的优势超过南京市国资公司在南京中商的持股比例之后,原本在“X”部分的资产被送到当地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由此,雨润少了接收这些国有资产的巨大负担。
  据披露,雨润在随后同南京中商原管理层的合作中,也相当顺畅,没有出现南京新百上下抵制金鹰入主的状况。
  2005年8月,雨润的收购获得了证监会批准;2006年6月底,南京中商启动了同样可能让雨润大为受益的股改。
  两相比较,或许雨润跟在金鹰之后出手,有更多的机会让各方总结和反思。这是否传递出一个信号:在中国的转型经济时代,收购中的“顺应国情、因地制宜”总是胜过单纯的资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