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欢迎的“叛将”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03-07
  Ned并没有挽留住高建华。在离职欢送会上,万廷荣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知道你是为了个人的事业想去尝试,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是如果你在外面干得不顺心,随时可以回来。
  离职之后,高建华还经常参加惠普老同事在一起的活动,之前的上司每季度都会打电话约他吃顿饭,谈论当时的工作和生活状况。
  直到1996年的一天,惠普在中国新成立了一个集科研、生产、全球市场营销为一体的分部,才使他第二次考虑加入惠普,当时的分部总经理打电话来,约他见面,高建华意识到自己与惠普又有了交集。
  中国大饭店的餐厅,两个多小时。“我不是面试你,而是邀请你加盟。”高建华被对方说服了,因为这个新的职位可以弥补他在市场营销领域的短板,比如产品市场职能,全球市场开发经验。
  已经做了汇智卓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高建华,谈起这个选择,仍然非常自豪,因为在跨国公司,很少有经理人能够把市场营销从前端到后端全部都做过。
  高建华第二次离开惠普,是在惠普拆分时被动离开,成为安捷伦科技的一员,当时很多惠普的老员工对失去惠普的名号耿耿于怀,高建华也像许多老惠普人一样感到难过。
  回到惠普,仍然是高建华心中的梦。在安捷伦科技工作期间,他被派到美国工作,全家人过着稳定的生活,毕竟对于华人来说,能在美国知名的大公司里担任二线经理是很不错的工作。
  不过过于稳定而单调的工作使他不甘心这样下去,于是2000年5月,他在美国给中国惠普总裁孙振耀发了一封邮件,希望在中国惠普能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
  第二天,孙振耀回了邮件,说到9月再联系。到了9月,高建华便与孙振耀以及其他几位副总裁面谈,2001年1月,高建华如愿以偿地第三次回到了惠普。半年以后,他成为中国惠普公司决策委员会的成员,又过了一段时间,高建华成为中国惠普首席知识官。
  如今,距离最后一次离开惠普已经3年,高建华在他的新书上市之初,希望到振耀能写一个序,但是因为书名《笑着离开惠普》中有离开二字,高建华这一次没有如愿,只好请中国惠普的第三任总裁程天纵来作序。
  高建华对于孙振耀坦率的回复并没有失望,他回了短信,表达了感谢之意。在惠普,他最喜欢的就是这种平等、坦率的沟通方式。这也是他认为在惠普得到的最宝贵财富。
  
  专家观点
  
  情感因素最微妙
  赵卜成
  
  人们喜欢用“吃回头草”来形容从公司离开又回来的人,其实,有些高管离开之后自己创业,在新的岗位上对原来的公司也会有帮助。这也是一种“回头草”。
  吃不吃回头草,不仅跟离职的方式有关,也跟他(她)与这个公司情感联结的深度和强度有关。
  高管的离职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善意的离职,为了追求更大的挑战,更广阔的舞台,或者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另一种则是因为负面情绪而离职,因为在这个公司不开心,不快乐。
  如果是善意离职,而且不带走公司一批人,那么基本上就有回头的可能。因为他的离职是为了个人的发展,而不是背叛,老板一般也会给予祝福。
  如果是因为负面情绪离职,那么回头的可能性就不大。李开复跟比尔·盖茨谈离职的时候,盖茨朝他咆哮。你觉得这种情况,李开复可能回去吗?
  人不总是理性的,有时候感性因素的作用非常微妙。离开公司之后,老板隔段时间会约你吃饭,同事之间也会有聚会。一旦你在后来的岗位上干得不顺心,而这边又有职位空缺,回来难道不容易吗?
  当一位高管回到原来公司的时候,却意外发现自己的办公室没有被别人用过。同事再在旁边说上一句:“就是等你回来嘛!”那是种什么感觉?也许是公司在他离开之后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也有可能是后来的高管根本不在这边。但是感觉就是不一样。再加上在那边有点儿不愉快,回头就很顺理成章。
  说到底,吃不吃回头草,还是要回到人与人的情感联结有多深。
  
  大公司影响更小
  王新超
  
  人员流动,在现代职业活动中,已经不算新鲜事物。总的来说,人员的流动,特别是骨干人员的流动,小组织面对的压力比大公司要大,小组织受到的损失也较大公司更严重。
  因此,在考虑人员流动问题时,在大公司中,人们更强调维护雇员个体的利益,但在小公司情景中,则雇主的利益,或组织的利益,更受人们的重视。
  如果他们的才能已经是公司财产的一部分,他们离开公司,将向什么地方流动?如果流向公司的竞争对手那里,这种行为是否为一种职业上的“背叛”?
  但是,个体利益与组织利益永远是难以协调与统一的。公司总是强调人们对组织的利益考虑更多一点儿,工作的稳定发展,也不允许人员出现更多的变动。一旦出现人员变动,工作总是需要人做的,空缺的位置总要有人填充。
  因此,在这里又出现我们前面提到的现象,这就是在人员去与留的问题上,甚至对已经离开的人员,是否能在以后重新使用的问题上,大公司比小公司受到的影响更小一点儿,他们可以处理的更灵活一点儿,事情的回旋余地也更大一些。
  现在职业发展的趋势,传统的观点应该更多强调对公司的忠诚,也是更多的从雇主的利益出发。但现在的观点却更强调个体利益,考虑最好的发挥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