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我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这上下午4个半小时的时间,对我来说,像是一场战斗,在一阵的手忙脚乱之后,我的公务员考试划上了句号。这次的考试给我留下了些许的遗憾,些许的抱怨,但是这次的投石问路,也给以后的考试积累了临场经验。
120分钟解125道题
行政能力测试(A类),120分钟,125道题,平均每题只有不到一分钟的解答时间。
虽然考试前,考过公务员的人告诉我应该抓紧时间如何如何的,自己也觉得应该这样,但是在考场上,心态根本就不同。求好求对的心理不允许自己放弃太多的题目,时间一分分地流逝,但是仍然很执着地要把那一两题给解出来。结果难题是解出来了,但做到资料分析第三题时,发现时间也不多了,只剩5分钟,所以材料都没来得及看,就蒙了10道题目的答案,匆匆忙忙地交卷了。
现在想来,后悔万分,其实资料分析题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并不会很难,但是因为前面浪费的时间过多,导致连看资料的时间都没有了,真是得不偿失。也许执着是一种好的品质,但是在公务员考试中,该放弃时还是应该放弃。
常识题也不少
行政能力考试虽然在很多人看来备无可备,但是在考场上发现,其实很多题还是可以突击的。
有一些计算题,需要用到公式去解答的,而且也清楚地记得自己曾经学过,但是大脑似乎是短路了,就是挤不出那个公式。有一道常识题:《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希腊的?古罗马的?每个答案看来都很眼熟,但是就是无法确定哪个是正确答案。就在这样的犹豫中,白白浪费了时间。其实这些知识都是在初高中的课本中学到过的,在考前如果可以把初高中的知识系统地突击一下,考试的时候就不用白白浪费这么多的时间在犹豫上了。看来,佛脚临时也是可以抱抱看的。
中文听力不好做
以往打头阵的数字关系题,在这次的考试中被20题听力理解题取代了,以往整段的阅读理解题,在这次的考试中也不见了。记得其中有一个题目是听娃哈哈的老总宗庆后和记者对话,根据对话内容回答该公司的用人政策、为什么采用自己建厂而不是收购其他企业的策略等等。
现在想想,其实听力理解的难度并不高,但是觉得自己做得不是太理想。一方面,因为这是一个新的题型,在以往的公务员考试题目中都没有出现过,会怎么考,事先心里没有一点底,当然也就更加无从准备了。而另一方面来说,以往做的听力理解题多数是出现在英语考试中的,听到中文的听力题竟然会觉得有点怪怪的,脑子总觉得还应该转个弯,所以在做题的时候,动作也似乎是慢了半拍。不过有了这次经验,以后做这种题目一定会顺畅许多了。
出现了数学题
行政能力测试题目的覆盖面广,但是很多人反映其实并不太难,但是我觉得在限定的时间里,要答对这么多的题目,难度还是挺高的。
这次考试中,数学题和图形题都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不是几题,许多题的做法和答案并不像平时接触到的那样,答案可以一目了然,更多的还是需要动动脑子,因而整个做题的时间、速度也就被耽搁下来了。虽然行政能力测试中也有很简单的题目,几秒钟就可以选择正确的答案,但是难题一多,砸下去的时间也多。
申论比较简单
下午的申论考试和行政能力测试相比,觉得简单了不少。申论的材料是关于我国的汽车工业以及某市的交通问题,题目也只有两题:一题是对我国汽车工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概况,这个内容只要梳理材料中相关的内容就可以概括出来了。另一题是一个交通状况的报告。有材料作为支撑,写起来也不会觉得言之无物。自己觉得有一个很清楚的框架在心中,写来觉得很顺,所以提早半个小时交卷了。
这次的公务员考试给我提供了一次练兵的机会,有了这次经验的累积,我可以更好地为下次省公务员考试做准备,弥补不足,发挥自己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