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建设是前提
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和便利与否,因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物流业的基本要求,是农产品物流顺畅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农品批发市场,特别是产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的基础建设。
(2)农产品仓储设备的建设,如冷藏汽车、机械冷冻库、气调库等。
(3)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设施的建设。
(4)相应的网络基础设施,特别是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
(二)主体建设是基础
主体是鲜活农产品物流的组织者,是整个物流过程的实施者。其组织程度的提高。其素质的高低,其物流功能的完善程度都极大的影响着农产品物流得效率和物流成本,对提高农民收入,保护消费者利益,增强鲜活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着极大的关联,可以从以下3方面着手:
(1)加强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即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业协会的建设,把分散度小规模的数量众多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产生规模效益,降低交易成本和物流成本;
(2)加强产地批发市场的培育。我国大中城市的销地批发市场占绝大多数。这从亿元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情况就可以看出。2006年全国所有亿元商品批发市场中,大中城市占74.6%,小城市占24.6%。而产地市场更接近农户,能更好的传递市场信息给农户,从而引导生产,促进物流的顺利进行,并降低物流成本;
(3)加快培育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虽然我国有一些诸如双汇、光明乳业等大型企业正在改造其内部物流,但真正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还很少,在企业尽力加强物流公司建设的同时,政府更应加大对一些规范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扶持力度,包括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
(三)模式的选择是关键
当前,在我国主要在用的是自营物流,特别是批发市场主导模式。到2006年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达到4370家,农产品批发交易总额约为1.1万亿元,约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4%,全国交易额亿元以上农产品 批发市场达到772家,全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覆盖了全国大部分城市和农产品主产区,而且己经从数量快速扩张阶段转变到稳定数量、提升功能、创新方式的新阶段。但由于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储藏保鲜设施、产品加工、分选、包装设施、市场信息收集发布系统、市场管理信息化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系统等建设滞后,交易方式落后,导致农产品损耗率高,农业物流运作效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加强专业的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第三方物流含义及发达国家利用状况
第三方物流(简称3PL或TPL),是由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第三方专业企业来承担企业物流活动的一种物流形态。它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买卖,而是为顾客提供以合同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早在1992年,一项对全球500家最大制造商物流主管的调查表明,有37%的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现阶段在美国的一些主要市场上,第三方物流的利用率已经达到73%,还有16%的企业研究未来第三方物流的利用。此外,在国际物流方面也有物流服务外协的趋势。据荷兰国际配送协会的调查表明:三分之二的美国、日本、韩国等的欧洲配送中心是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的.
2.第三方物流相对于自营物流的比较优势
①能够让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提高核心竞争力。由于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很难成为业务上面面俱到的专家,将物流等辅助功能委托给专业公司,可以让企业将自身所拥有的人、财、物等资源集中投入到最擅长的业务中去,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②有效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收益。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采用专业物流运作模式,规模较大,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和谈判能力,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增加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降低农产品到消费者手中的价格,获得规模效益。
③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企业自营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改造仓库,购买物流设备,增设信息网络等等。这些资源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减少了设施设备的投资,还解放了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加速了资本周转。
④通过专业的包装、运输、储藏,有效改进农产品品质。第三方物流在配送过程中,对大部分农产品要进行进一步分类、包装,凭借优良的储藏、包装、运输设施,在流通过程中非但不会降低农产品品质,而且还能起到使农产品优质化的作用。
⑤新技术运用灵活。当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市场需求不断变化时,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能以一种快速,更具成本优势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而对于普通的单个企业而言,不断增加的成本和变化的市场需求,令企业处处捉襟见肘。
⑥第三方物流运作模式强调服务观念,通过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第三方物流中心以电子网络为平台,及时、准确地了解供需双方的需求,根据获取的信息调整配送方案,很好地调节季节性、地域性等问题,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保证物流中心的经济效益,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物流中心的美誉度。
当然,如果生产者分布很散,规模很小,则很难采用第三方物流模式,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科技在不断进步,生产者的组织程度在提高,第三方物流肯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或企业的青睐。
(四)法律和标准建设是保障
现代鲜活农产品物流活动涉及到诸多领域,而我国现有与鲜活农产品物流有关的法律法规也多是部门性、区域性的,往往带有部门或地方保护色彩,相应的法律法规修改和制定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物流主体经常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束缚。完善的法律法规是现代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和规范产业发展秩序的保证。生鲜物流立法可以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是确立农业物流主体资格、明确农业物流主体权利义务和农业物流产业进入与退出规制的法律规范;
二是调整农业物流主体从事物流活动行为的法律规范;
三是调整国家与农业物流主体之间、农产品物流主体之间市场关系的法律规范;
四是调整国家、农产品物流主体与生产者、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
当前,物流标准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不仅造成社会资源极大浪费,也制约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联合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物流企业,加紧对农产品物流用语、技术标准、计量标准、数据传输标准、作业和服务标准、成本计算标准的研究,加强对现有标准的整合、修订,规范农产品物流操作、物流设备的统一性、物流安全管理,创造包括设备和制度在内的统
一公共平台,促进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健康发展。上海在全国率先推出食品冷链物流行业地方标准——《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该标准已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批准。
(五)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是提高
农产品物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涉及到和多技术问题,如保鲜技术、装卸技术、包装技术等等,然而,就是这些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鲜活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和物流成本。因此,一定要加强物流技术的开发,从而使鲜活农产品在物流环节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率,降低腐烂率,使鲜活农产品更加快速流通。另外,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安全性,而对鲜活农产品更是这样。鲜活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的安全性也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这方面涉及到技术方面的问题有追溯技术,信息技术及随之而来的硬件及软件方面的开发技术等。
生鲜物流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到运输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运筹 学,系统学,工程学等多门学科;也正是因为其涉及到多学科,交叉性强,各高等院校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几乎还是一片空白,从而导致了农产品物流专业人才非常匮乏。因此,加快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可以从以下4方面着 手:⑴多举办一些生鲜物流方面的研讨会,加强物流理论的研究,从而带动学生学习 物流的兴趣;⑵大学、高职高专学校中增开生鲜物流课程,加快物流知识的传播;⑶ 鼓励物流专业方面的培训工作的开展,特别是带有实践操作性的培训工作的开展,从 而增强物流人才的实际操作能力;⑷进行物流管理方面的资格考试(如物流职业经理 人资格考试),以加快物流知识的普及。
(六)绿色物流和供应链一体化物流是趋势
1.绿色物流。绿色物流是指融入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物流活动,是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物流活动。它是建立在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是物流操作和管理全程的绿色化,它包括集约化资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逆向物流等内容,由于现阶段观念、技术方面与之差距较大,所以暂时还极难实现,但是它是努力的方向,也是实现安全消费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因此,加快绿色农产品批发市场、绿色零售市场、绿色物流配送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2.供应链一体化物流。该模式是指农业物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将其供应链一体化,形成企业物流系统的发展模式。在农业供应链中,具备一定规模、协调与控制能力、较高商业信誉的企业,如果以农产品物流作为发展战略要素,那么该企业会主动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在一定范围内将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中相关客户、供应商和企业联结起来,整合各项物流功能,在服务水平、效率、成本与效益方面做出恰当的物流功能定位,实现供应链一体化运营管理,建立企业农产品物流系统。
3.加强生鲜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按照核心企业的不同,它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的类型:①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配送模式;②贸易企业连锁经营的配送模式;③批发市场的配送模式等。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成本,加快了农产品进入加工领域和投入市场的速度,能将分散的农户组织到供应链中。目前,我国光明乳业等少数企业实现了农产品物流一体化,上海农工商集团等企业正在将其物流一体化延伸到农产品销售环节。但是由于其需要大量投资,资本集中度又很高,还有相关方面的技术问题和人才的缺乏导致现阶段也较难全面实施。但是,在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提高这种发展模式也是应该积极采用的。
4.建立和完善生鲜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包括跟踪(Tracking)和追溯(Tracing)两个方面。跟踪是指从供应链的上游至下游,跟随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运行路径的能力。以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来说就是指从农场到POS零售跟踪蔬菜、水果的能力。追溯是指从供应链下游至上游识别一个特定的单元或一批产品来源的能力,即通过记录标识的方法回溯某个实体来历、用途和位置的能力。以水果蔬菜等农产品来说就是指从POS零售到农场追溯蔬菜、水果的能力。
食品的可追溯系统就是食品供应体系中食品构成与流向的信息与文件记录系统。这就意味着,要建立食品供应链各个环节上信息的标识、采集、传递和关联管理,实现信息的整合、共享,才能在整个供应链中实现可追溯能力。北京食品可追溯系统发展较快,预计到2008年将有240家超市可实现可追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