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寒冬”的逐步加深,作为服务业的重要分支领域的物流产业,所受到的影响也正日益加剧。因上游制造企业减产带来的运量萎缩,直接造成2008年物流行业总体上的各指标增幅呈现较为显著的下降。据国家发改委公布数据显示,尽管2008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89.9万亿元,然而其增幅同比下降达6.7%,同时,物流业增加值和社会物流总费用两项的增幅也分别同比下降4.5%和4.4%。在物流行业内部,众多中小企业也是艰难维系,毛利率下降,甚至出现亏损和半亏损式破产。
就在物流产业寒冬逐渐显现之时,作为最后一个国字号的振兴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出台,它也是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唯一一个服务领域的产业规划。物流业是连接制造和消费的特殊产业领域,《规划》中特别提出包括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九大重点工程。在3月26日,发改委会同工信部等33个部门以及3个相关协会召开会议,具体落实和推进《规划》的编制工作。业界普遍希望本《规划》及后续细则的出台能对物流业调整振兴,甚至是对制造业的带动起积极作用。
《规划》旨在加速物流产业变革
在位于物流产业前端制造业生产萎缩的背景下,物流企业优胜劣汰、洗牌、重组将是物流寒冬带来的必然结果。《规划》也将“调整”作为了“振兴”的前提,可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规划》实施阶段的到来,物流产业的变革即将全面展开。
首先,《规划》着眼于结构变革。
在《规划》框架所涉及的内容中,积极扩大物流市场需求,促进物流企业与生产、商贸企业互动发展,推进物流服务社会化和专业化是将现有物流市场的丰富性和物流产业关联性扩大的举措。基于这些改革方向的物流产业发展,迫切要求市场中一方面出现更具实力和整合性更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另一方面出现专业化程度更高、服务领域更为聚焦的专业物流企业(如食品、药品、农产品、危险化学品等),这将直接影响到中国物流产业现有的体系和结构。
其次,《规划》着眼于技术创新。
将物流信息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科技攻关等列为发展重点,体现了《规划》要求中国物流产业在未来发展道路上要提升科技含量,通过科技发展拓展物流发展空间,提升物流效率,从而满足更新更快的物流需求。“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物流信息化为主线”也是落实和推进《规划》的基本要求。信息化的快车已经让物流业尝到了技术创新的甜头,而基于各方面科技的新成果也必将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第三,《规划》着眼于服务提升。
作为服务行业,物流产业连接生产和消费两个重要环节,而其服务能力的提升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规划》中所提出的物流标准化建设以及城乡物流体系发展,都是对物流服务提升的重要要求。业内有专家评价当前物流瓶颈是“最后一公里”,认为中国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实际上还没有真正建立,这是物流服务要解决的最核心和最重要的问题。赛迪顾问认为将完善物流服务作为物流业发展变革中的紧迫任务,提升物流标准化建设是构建现代物流体系的要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