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物流规划展现新理念新视角

来源:来源于网络发布时间:2009-09-14
德国物流业从服务于制造业、国际贸易起步,依托国内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先进的信息技术,逐渐成长为仅次于贸易、汽车业的第三大产业,以21%的市场份额成为当前欧洲物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巩固德国作为欧洲物流中心的地位,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德国联邦政府成立了货运与物流局,并于2008年9月正式出台了《德国货运与物流总体规划》(简称《规划》),指导未来德国物流业的发展。《规划》展现了德国政府对于未来物流业发展的新思路、新理念和新视角。
  其一,可持续成为衡量运输政策的价值标准。从《规划》的开篇,德国政府就开始强调可持续的重要性,在篇中更是专门论述了可持续对于衡量运输政策的价值指标。指出联邦运输政策的制定要基于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可持续性发展的衡量标准,具体是:
  经济标准:要在更少地占用土地的情况下,为经济繁荣、社会就业以及国家竞争力作出长久的贡献。
  生态标准:要保护好自然资源,保护好当前和子孙后代的生活质量。
  社会标准:运输政策的社会使命就是要确保运输的机动性、安全性以及从业人员良好的工作环境。
  其二,货运与物流的发展成为可持续政策施行的关键。在《规划》开篇,德国政府就给货运与物流定了性。把未来货运与物流的发展,与德国运输系统的形象、与创造就业、促进经济繁荣、与人类的快乐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强调了货运与物流发展对于可持续的重要性。
  其三,认清货运与物流的地位,置其于社会变革的中心。面对经济全球化、劳动力细分、气候变化、环境保护以及人口老龄化、工作环境变化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等社会新的发展需求,货运与物流的发展既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受到这些社会变化影响的主要行业,联邦政府非常清楚这样一个现状,明确地把货运与物流置于社会变革的中心,直击问题。
  其四,强调发展环境友好、气候宜人、无噪音、安全的交通运输。这一点是德国政府明确提出的未来交通愿景。纵观全文,可持续政策措施处处可见,每一项几乎都是围绕这一未来目标而设立的。包括把运输转向铁路和水运,利用海上高速公路,设立分段收费制度等。
  其五,着眼长远,提升物流形象。德国是欧洲的物流中心,德国政府希望能继续保持并且强化这一区域地位。在《规划》中不仅开启“灯塔计划”,提升物流培训的国际地位,而且实施相应的物流营销战略,向世界推销德国的物流,使其成为更富吸引力的物流中心。
  《规划》全文共设置了35个具体措施,应对德国日益增长的客货运输的变化。其主要目的是提供运行高效的交通基础设施,降低机动车能源消耗,提供一个更加清洁、高效、安静的交通系统。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优化利用交通基础设施,使其更加高效。德国是世界交通发展较为完善的国家,对于他们来说,当前的任务是优化利用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发挥潜能。《规划》中,德国政府的做法就是整合各种运输方式,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蔓延,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能力。
  降低出行次数,确保机动性目标。在德国,联邦交通、建设和城市事务部有两大基本目标,其中之一的“机动性”就是针对交通运输来说的。《规划》中,联邦政府提出要降低不必要的运输来维护运输的机动性,旨在提高整个运输链的通畅效果,通过开发欧洲运输网络、充分利用近海运输等措施来实现这一目标。
  将更多的运输转向铁路和水运。从环境友好需求角度出发,德国政府致力于把更多的交通运输量转移到对环境污染较少的铁路和水路运输上来。《规划》中,联邦政府承诺将对综合运输的投资从当前每年的6250万欧元增加到11500万欧元。并且将启动相关战略,把大气污染、气候变化、噪音污染以及交通拥堵等问题纳入到成本考虑范畴,从而使对各种运输方式的经济性评价更为透明。
  升级改造运输通道和枢纽站场。尽管德国政府大力提升运输通行能力,但是在一些主要的交通干道上还是存在着很多的瓶颈。联邦政府通过对客运、货运的分流来减少对同一基础设施的使用冲突,从而减少交通的拥堵。
  环境友好、气候宜人、安静、安全的交通。除了降低铁路沿线的噪音外,联邦政府同时强化了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方面的标准,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此外,还把大量的运输转向铁路和水路,并根据不同路段、不同时段对通行车辆采取不同的税收费率。
  为货运从业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良好的再教育机会。物流业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地位,使得联邦政府希望进一步提升德国物流的国际形象。通过改善货运业从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开展基础性和深度的培训活动,为德国物流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