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化警惕六大陷阱审慎而行

来源:来源于网络发布时间:2010-02-2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物流业更加重视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同步运用、同步发展。
  发展呈日新月异趋势的各种信息技术,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把把“利器”。利器在手,方能披荆斩棘。同时,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六个陷阱”,物流企业必须审慎行之。规避陷阱,方能顺利前行。
  陷阱一:信息化建设不切实际
  部分物流企业往往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来处理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即片面地解决某一物流作业环节或局部的问题而不是从整个物流系统的角度来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开发出来的软件模块之间互不兼容,无法实现系统的统一和衔接。
  避免在决策准备阶段盲目立项的有效方法是聘请物流信息化专家对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行专门指导,严格按照企业自身的需要合理地选择系统平台,充分考虑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全局性和整体性。
  陷阱二:盲目相信“熟人”
  许多企业在选择软件开发商时,往往倾向于选择自己比较熟悉或由熟人推荐的开发商。但如果开发商只是开发过一些小规模的应用程序,根本没有从事主干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能力,那么这种选择所造成的最终结果也许不会令企业感到满意。
  因此,企业在将物流信息化建设外包给软件开发商时,要对开发商进行细致地考察、分析和比较,要依据多项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如综合考察开发商在物流业内的知名度、开发商的技术研发能力等等,并最终以合同的形式确定与合适的软件开发商的合作关系。
  陷阱三:信息化建设没有持久性
  好的系统软件一般都有很好的延续性和扩展性。那种把所购买的物流软件系统当做冰箱彩电一样旧了就扔、扔了再买的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物流软件系统的规划开发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可以升级或者改造的系统简单地弃之不用,会造成企业资金、人力、时间等资源的巨大浪费。
  因此,企业在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时应当首先做好总体规划,把那些需要紧急开发或者是购买的软件模块提前执行签约开发或者购买,对于可以迟一步考虑的需求放在以后再进行处理,从而做到规划合理,分布运行。
  陷阱四:由不懂信息化的人员领导
  由于物流信息化工作具有较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因而需要组织企业进行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领导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具体包括良好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育与实践背景,较好的管理与组织能力,同时他还要十分熟悉所在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并且能够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信息系统有正确、全面的认识。
  陷阱五:不接受合理的服务支出
  许多企业经常把“软件就是服务”片面理解为:我一旦买了你的软件系统,你就应该为我提供免费的技术服务,任何服务性收费都是不合理的。事实上,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软件系统都有其一定的生命周期,在使用期限内,对于已经开发好并投入到实际生产运营的物流系统软件来说,服务工作尤为重要。当企业的软件系统出现问题,企业的系统维护人员无法解决问题时,最后的办法是让最初的软件开发商来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服务。另外,现有的软件系统需要改造、升级时,由最初的软件开发商来提供这种服务自然也是首选。
  在软件系统应用方面,软件开发商一般是在软件系统投入使用一年以后,对用户提供的常规技术服务才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对于正常维护的服务费用,一般会以年度为时间单位进行结算,费用也会视软件开发规模、开发商的技术实力和开发商品牌等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陷阱六:软件交付使用就万事大吉
  一些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时认为物流软件系统交付使用后,建设工作就完成了一大半。其实,系统在交付使用时,仅仅意味着建设工作的开始。
  因为企业的每一个物流作业环节都将被这个系统贯穿始终,每个环节都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因为使用人员的能力水平或者是软件系统设计开发的缺陷出现意外,要么计算结果有错误、数据传输有问题或者是出现无法正常执行的流程。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软件开发商对企业的作业人员进行软件操作培训和系统维护培训。另外,随着业务需求的变化,系统还面临进一步的升级和改造。因此,软件系统交付使用后,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有很漫长的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