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构建大物流 开拓大市场

来源:来源于网络发布时间:2010-04-13

 “无商就没市,无市难为城”。人们常用这 10个字,概括商贸物流业对于一个城市发展壮大所起的重要作用。
  现代商贸物流业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 ,被认为是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也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更被认为是 21世纪的朝阳产业。
  宝鸡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要以建设生态园林大城市为重点,打造经济区交通枢纽和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使宝鸡在提升区域辐射力上走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前列。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市委十届七次全会将实施市场体系建设作为率先发展八大工程之一,强力推动实施。
  那么,宝鸡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有何优势?如何实施市场体系建设工程?现代商贸物流业又将如何在宝鸡大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构建西北物流“大码头”
  物流,就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国开挖运河是为了运粮、运盐,郑和下西洋及古代中国人开辟丝绸之路,都是为了进出口贸易。这些贸易活动放在当今社会里就是物流经济活动。
  宝鸡从建市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座以交通为平台,着力发展商贸物流的城市,也是一座商流、物流、人流、信息流等市场要素聚集辐射的城市,素有“旱码头”之称。古代由宝鸡前往巴蜀有两条最重要的通道,这就是褒斜栈道和陈仓栈道,而且古丝绸之路也从这里经过,历史上的宝鸡就是商贾云集、物资集散的重镇。
  今天的宝鸡,商贸流通业更是日益繁荣。近几年,本市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商贸三大优势,培育和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大商贸、大市场、大吞吐的现代大物流气象已经显现出来。
  随着春天的到来,宝鸡商业流通领域也迎来了一个新的繁忙季节。天刚麻麻亮,本市各大商贸市场内已人头攒动,大包、小包的货物正紧张有序地装卸,装满货物的各种车辆往来穿梭……记者在宝鸡火车东站看到,满载机床、锌锭、水泥、钢管以及粮食、食品、果品等货物的专列,正由这里发往全国各地。西部物流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说,这几年,宝鸡的工业品和特色农产品越来越丰富,公司的经营范围和规模也随之扩大,并先后与西安铁路局货运中心、中铁和中海集装箱集团等 20多家物流企业,以及天津、青岛、连云港等港口合作,建立起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大批量、直达式的物流运营模式,保证货运的双向流转。
  据宝鸡市发改委同志介绍,宝鸡现代物流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有货运、仓储、托运、物流信息咨询等各级各类物流企业394家,拥有总资产约 25.65亿元;现有 8个铁路站段办理宝鸡及陕甘两省 14个市县的货运整车和集装箱到发业务,拥有 5954辆货运车辆和 18万多平方米的仓储容量。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每天大约有上百列火车、上万辆汽车进出宝鸡,宝鸡每年仅通过铁路运销的物资就达 250万吨左右,约占大宗物资流通总量的 26%。
  从市商务局了解到,去年全市实现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 4.52亿美元,其中出口 1.74亿美元,仅次于西安,居全省第二位。“宝鸡进进出出的商品,无一不是搭乘‘物流’这趟快车的。”业内人士表示。
  宝鸡作为陕西第二大城市,历来是中原通往西南、西北的咽喉要道,又处在西安、兰州、成都、银川四个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并处在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位置,加上具有多种优势明显的自然资源,已经具备了构建西北现代物流“大码头”的基础,发展壮大现代商贸物流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目前,在“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建设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已经成为各地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各地纷纷发展“物流”业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本地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正是基于对市情的充分分析和对宏观形势的精准把握,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按照关天经济区规划把宝鸡建成特大城市和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要求,实施市场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形成三产发达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商贸物流业逐步繁荣,把宝鸡建成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
  市商务局局长张田力说,市委提出的思路很明确,就是要以建设陕、甘、川、宁毗邻地区物流中心,把本市建成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物流集散地为目标,围绕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城市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县域商贸业发展、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五大重点,建设以市区为中心、县区为支撑、城乡协调发展的流通格局;以物流园区、大型批发市场、大型商业区为主体,形成各类专业市场及各类流通网络相结合的市场结构,着力培育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大型商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重点抓好商业基础设施、批发中心、零售中心、货物储运中心建设。到 2012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城乡一体协调发展和现代化水平较高、地方特点突出的商品市场体系,以实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到 395亿元,力争突破 400亿元,年均递增 14%以上;发展年销售额 1亿元以上的商业零售企业 15个,发展年销售额 10亿元以上的商业零售企业 1个;培育年销售额 1亿元以上的商品市场 15个,培育年销售额 2亿元以上的商品市场 4个,使连锁企业的零售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 20%以上。
  打造商贸物流“加速器”
  “宝鸡构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这个中心具有哪些特征?”答案可以这样概括:第三产业应比周边城市发达,商业规模、营销业的档次明显领先周边城市;批发市场具有区域和全国辐射力;服务业齐全、功能完善,交通优势突出于周边城市,政策环境优于周边城市。业内人士表示。
  我们应该看到,与发达城市相比,目前宝鸡市物流业无论是在总量方面,还是在主体规模上仍然偏小,缺乏一批市场扩张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城乡商业设施大部分是小门面,缺少大型、专业的企业和场所,缺乏市场集群、专业板块来支撑现代流通。也就是说,象西部物流、华誉物流、东岭物流等规模大、功能全、营运模式先进的企业在宝鸡还不多。同时,部分公路不畅通,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低等,也是制约我市物流业发展的瓶颈,这种不健全的市场体系导致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功能和优势不明显。
  如何适应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需要呢?市委书记唐俊昌在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要加快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全面加快陈仓物流园区二期建设,确保物流企业年内入园;继续推进中国钛产业交易中心、东岭集团金属材料、陕汽零部件等物流配送中心建设,构建现代物流体系。二要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提升经二路核心商业区功能,加快高新东区核心商业区建设步伐,全面推进石坝河、清姜、福谭、上马营、代家湾、陈仓 6个区域性商业中心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建设高等级酒店,大力发展休闲娱乐业和中介服务业。三要加快建设区域性专业市场。提升建设一批大型商品批发交易市场,启动实施一批标准化专业市场项目。
  市长戴征社在市委十届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说,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要按照大物流、大交通的目标,构建物流网络、设施和公共信息平台,形成快进快出的现代化流通体系。
  大物流离不开大交通。当前宝鸡市正在加快西宝高速公路改扩建、宝平高速公路建设、西宝快速客运专线建设、筹备宝兰客运专线、实施宝鸡南客站建设,并开工建设宝汉高速公路、合凤高速公路宝鸡段;宝鸡环城高速、县县通高速、渭河南货运专线、麟北运煤专线、城市轻轨、宝鸡支线机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实施之中。与其中一些项目配套的是,石坝河、清姜、福谭、上马营、代家湾、陈仓 6个区域性商业中心建设正在全面推进。下一步,我市还将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连锁企业,建设高等级酒店,大力发展休闲娱乐业和中介服务业,提升经二路核心商业区功能,加快高新东区核心商业区建设步伐。“这些项目建成投运后,宝鸡的交通枢纽地位必将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市场体系必将得到进一步完善,这是推动我市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加速器’。”市发改委市场科科长宋俊海兴奋地向记者说。据他介绍,按照全省“十一五”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 2009年— 2011年宝鸡市产业振兴规划,目前我市正在抓紧实施宝鸡物流商务中心、中国钛产业交易中心、东岭集团金属材料及陕汽零部件物流配送中心、宝鸡建材城、西部农产品交易中心、西部国际物流中心、中粮国际粮油交易中心、西部再生资源交易与再制造园区、义乌国际商城、西北煤炭物流园区等 15个大型商贸物流重点项目。
  另外,还有 3个大项目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一是正在建设中的陈仓现代物流中心。这是陕西省政府确定的全省三大物流园区之一,是以会展中心为核心,集商务会展、商品交易、物流配送、仓储加工、信息处理、财务结算为一体的综合性物流园区,建成后将带动西北地区轻工产品批发贸易,带动宝鸡重工业生产资料物流配送功能的发挥。二是西部物流仓储货运配送信息中心。该项目计划投资 1.5亿元,依托公铁联运优势,旨在建设“煤炭交易、铁路专用货场、仓储园、集装箱货运信息”四大物流支柱产业。三是名优农副产品展销配送中心。这个项目集农产品展销、物流配送、信息服务等功能为一体,对接当地与外地市场,适时组织农民参加全国性、区域性大型农产品会展,大批量推销农产品。
  可以肯定,上述“加速器”建成投运后,将全面提高本市与周边地区市场路网的对接水平,实现商贸物流的“无缝隙”互动,实现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现代物流目标,达到全面提升宝鸡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和国际物流能力的预期目的,进而形成大商贸、大市场、大吞吐、大物流的现代市场体系格局,最终使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的地位在宝鸡得到确立。
  宝鸡市商贸物流业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随着宝鸡物流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物流业态的迈进,预计到 2012年,本市物流业增加值将达到 120多亿元,年增长率力争达到 16%以上,在全市 GDP中的比重达到 11%以上,物流业在第三产业的比重力争突破 50%。
  筑起助农增收“聚宝盆”
  现代市场体系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产物。我们知道,市场体系是指各类市场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有机整体。其基本特征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其中的统一是指各类市场是一个统一体,商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不存在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现代市场体系概念还包含了“统一开放的城乡市场体系”和“城乡市场一体化”的内容。
  基于对现代市场体系的全面认识和精准把握,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城乡统筹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战略选择。为此,要特别重视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大力实施“双百市场”、“万村千乡市场”、“新网”和“农超对接”试点项目,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在农村设立商业网点,积极推进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方便群众,进一步激活城乡消费,促进农民增收。
  我们还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支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生产与市场对接”的要求。因为,商贸物流作为连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纽带,一方面引导着消费,另一方面通过消费决定着生产。
  无论是中央,还是到地方政府,决策层阐明的一个共同道理就是,商贸物流业的现代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始终伴随着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能够给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外部支持。
  所以,在宝鸡市实施市场体系建设工程中,农村商贸物流业始终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不关注流通的农业是一个不完整的农业。”本市农村政策研究部门的同志表示,“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必须使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换回“真金白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流通比种养业生产还重要。
  近年来,宝鸡市不少地方的特色农产品专业化生产已初具规模,但由于缺乏市场体系的有力支撑,农民发展生产的风险大,也缺乏后劲,这也是造成近几年特色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以及滞销积压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摆在大家面前的问题是,一方面,农民普遍反映消费生活“不方便,不安全,不实惠”,另一方面,农产品流通体系基础薄弱,农民“卖难”问题仍然突出,直接影响农民增收。此外,农村信息化服务滞后,存在“三不”现象,即不知道市场需求,搞不清种什么;不知道卖给谁,不能扩大生产;不知道行情,卖不了好价钱。这些都延缓了农村市场化进程,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
  基于此,宝鸡市商务和供销部门从 2005年起,相继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试点工作,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建设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以大幅度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建立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农产品供应链。据试点企业反映,实现“农超对接”,农民销售农产品价格平均提高约 15%,超市的售价下降 15%,农民、消费者、企业三方受益。
  据有关方面介绍,全面拓展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目的是为了在农民的购与销之间架起金色的物流桥梁。如此,一方面为农民提供“货真、价廉、便利、放心”的商品和服务,另一方面收购农产品进入连锁网络销售,促进农民增收。
  按照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市商务局在《商品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意见》中,已经提出明确目标:至 2012年,全市农村加盟连锁店要达到 6000个以上,商品配送率达到 40%以上,直营连锁店达到 300个,并实行全额商品配送,连锁店覆盖全市所有的乡镇和 90%以上的行政村,使连锁经营方式成为农村市场的主导零售业态,形成以乡级店为骨干、村级店为支撑的农村商品流通网络体系。
  近日又传来好消息——我市共有 3个农产品流通企业的冷链系统建设项目和 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基地建设项目,列入今年省上的农产品“农超对接”项目支持范围,这些项目总投资接近 7000万元。
  另外,根据市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今年由市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全力支持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在市区建设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在每个县区建设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在乡镇和重点村建设专业市场,形成三级农产品流通服务网络,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农民专业技术合作组织从事农产品加工或参股龙头企业的营销体系,让更多的优势主导农产品进入“商贸物流”这条便捷的销售通道,使之“零距离”对接市场,实现农民增收。
  宝鸡,昔日通向大西南和大西北的“旱码头”,今日正全力打造中国现代物流重镇。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宝鸡一定会成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西部商贸物流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