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路”的油品物流

来源:来源于网络发布时间:2010-05-31

  从2010年初到4月下旬,中石化香港加气站出现“熄火门”、河南安阳汽油质量事件、海南“问题油”事件……一连串问题将中石化推向风口浪尖,而其中原因仅仅是油品质量问题?
  近日,中石化这个拥有石油勘探、开采、储运、炼制、批发等一体化业务的企业,对媒体和公众承认3月中下旬,河南暴发大量因中石化93号汽油导致的车辆故障事件是由于物流管控问题造成。
  油品物流问题不仅仅是中石化一家燃油供应企业的问题!
  问题油揭开物流伤
  4月17日,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承认,问题出在外购油不符合规定。受炼厂检修和省外炼厂资源调入铁路能力制约等因素影响,炼厂生产无法完全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造成供应紧张,因此采用外购油品来保证市场稳定供应,以缓解市场供需矛盾。中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在运力和库存都吃紧的情况下,不得已向小炼厂采购了劣质油。
  中石化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兴凯日前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对外购油的情况进行了相关介绍。据左兴凯说:“每年中石化约10%的成品油来自外购。在市场有需求时,会采用外购作为必要的补偿。这既是公司经营的需要,更是市场保供的需要。”
  据了解,中石化对外购油品的内控流程比较严格。选择通过资质审核、并提供产品合格证的供应商,其油品还要通过中石化的抽样检查,三项审查合格后才能签订合同;外购油到货后面临物理检验;到达油库后,还要通过两重取样检验的三重检验。通过以上检验合格的油品才能进入到中石化的油库中。储存在油库中的成品油还要经过公司的定检和政府质监部门的抽样化验。两检合格后的外购油装车打铅封,运往中石化的自营加油站和特许加盟的加油站。
  业内人士分析说:外购是指为了保证市场供应从系统外单位购进油品。由于中石油和中石化占有着国内绝大多数的炼油产能,并且具有油品批发能力,外购成品油的现象并不多见。
  记者了解到,外购成品油是一些大型油企的下策之选,原因在于跨界运输面临考验,原油运输不能及时运抵炼油生产车间,从炼油厂运输到各个加油站也会受到运力、交通运输条件等影响,不能及时送达。
  中石化在河南省拥有大型炼化厂——洛阳炼油厂,是中部地区特大型炼化一体化生产基地。此外,中石化在国内惟一的大型油田——中原油田同样位于河南、山东两省交界处。但洛阳炼油厂的成品油并没有顺利地运往同在河南的安阳。“河南省的成品油有45%是通过成品油运输管道运输,其他的部分需要铁路和公路进行运输。”中石化北京总部人士如是说,“我们没有办法支配铁路运输,所以会受到铁路的制约,公路运输同样运力紧张。”
  中石化多数成品油借助铁路运输,为缓解运力的不足,中石化也在力推成品油管道建设,但目前只有新建的郑州-安阳-濮阳成品油管道在稳定地发挥作用。很显然,依靠铁路运输的方式,主动权并不掌握在中石化的手中,而管道也只能满足部分需求。成品油的运输问题,一直是中石化的心头大患。
  装船容易卸船难
  有消息称,在河南安阳中石化加油站因供应不足而对外采购之时,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很多负责进口原油运输的油轮经常‘漂’在港口,无法靠岸。”
  油港是油轮停靠、补给、检修的基地,是水上油运航线的起点和终点,是油品转运、交接、储存的基地,是水上油运方式和其他运输方式相连接的枢纽。因为码头的原油仓储库已经装满原油,所以新运进的原油无库可放,只能在码头漂着。为此,石油公司需要支付给远洋油轮公司“巨额的租船租金”。
  专家认为:“国内企业无论是在石油储备库建造和设施配套,甚至物流规划问题上都非常落后,跟不上石油和成品油需求的步伐。”
  据了解,中国石油原油大部分依靠进口,目前中国船舶承运本国进口原油份额不足10%,另外90%以上只能在即期市场租船运输,依赖国际油轮联合体、环球航运、韩国现代等海外油轮公司承运;也导致原油供应一直不太稳定,从供应链的角度,原油供应也存在巨大风险。
  我国两大石油进口商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团没有自己控制的油轮船队,大部分运输任务是由外国公司来承担。从能源安全角度来看,国内航运企业承担的能源运输比例太低,石油运输极易受制于人。
  此外,我国进口石油主要来自中东和非洲地区,从这两个地区进口的石油主要使用VLCC大型油船,这就要求具有20万吨级接卸能力的港口与之配套。目前,我国沿海港口具有接卸20万吨级以上油船的港口有青岛、宁波、舟山、茂名和大连港,总接卸能力6519万吨。2009年7月,建成的宁波-舟山港册子岛30万吨级原油接卸码头;同年10月,投产的宁波大榭30万吨级原油码头;以及湛江港30万吨级泊位,弥补了中国油品存储缺口。
  但以目前的情况看,大型油船码头接卸能力不能满足未来中国进口石油的需要,往往会导致运输油船的不能及时卸载,造成油品滞留港口,也造成了内地的供应紧张。
  迫切需要信息对接
  目前在北方地区,中石油加油站较多,在南方地区多数加油站隶属于中石化。同时,中石化在南方区域并没有自己的石油开采基地,只能靠各自的各种方式的运输渠道,以保障各地的供应。
  据了解,中石油和中石化这两大成品油零售终端的巨头,双方采取的物流体系却各不相同,中石油拥有自己的运输公司——中石油运输总公司,总部在新疆;中石油运输总公司在北京设有调度中心对各地信息集中监控,同时,该公司还在各地设有运输分公司。
  相比之下,中石化的成品油运输则不成体系,虽然在一些地区设有短程汽车运输公司,但各个区域各自为营,这直接导致了运输调配的不利,间接造成了物流短腿。加之“相互之间信息封闭,尤其是对库存的管理非常落后”,导致了信息不能及时对接,出现了供需的不平衡。
  北京石油在线研究院院长周成当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中国南方地区曾发生几次“油荒”,发生油荒的内在根源就是各个区域之间信息沟通能力不畅,不能够及时地发布库存信号,导致供应紧张。
  由于在某些地区成品油市场不是一个共有主体,由于石油市场体系不完善、不透明,导致供应紧张不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周成当建议建立一个透明公开的石油物流平台,他指出:“在美国石油库存是可以公开的,但是中石油和中石化这样的央企对企业的商业库存信息却不公开。各大石油公司应公布自己的商业库存,这不仅有利于形成价格机制,也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新政策主导新趋势
  5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酝酿已久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石油天然气建设。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与国有石油企业合作油气勘探开发;支持民间资本参股建设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的储运和管道输送设施及网络。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曾向政协提交议案,建议改革当前高度垄断的原油贸易体制,允许民营企业成为原油进口的一分子。
  有专家表示,民营资本进入原油进口领域,有利于石油的市场多元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成品油价格的平稳和市场的有序运行,并利于油品流通和物流体系的建设。
  今年国家石油储备体系的大门首次向民营油企开放。目前,我国已建设了多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但是以民营油企和地方国企为代表的庞大社会库存,一直游离于国家石油储备体系之外。民营油企仓储能力比较分散,单个规模不大,不便于管理,而民营油企一直期望能将其仓储能力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
  对此,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会长赵友山指出,建立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机制,除了中石油、中石化等国有大型石油集团以外,还应该充分发挥民营石油企业的进口和储备能力。如果充分调动起来这些资源,藏油于民间,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另一方面这些石油储量可以供应我国将近一年的石油消耗,在保证国家能源安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但新形势下也急需要一些龙头企业,强化对市场资源的整合嫁接,利于燃油物流渠道的畅通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