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模式:河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

来源:来源于网络发布时间:2010-07-05

  近日出台的《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提出了河南省物流发展“1+10”模式布局。“1+10”模式的“1”是指郑州这一个国际物流中心,它是河南省对郑州在中部地区物流中心的价值定位;“10”是十大行业物流,即食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钢铁物流、汽车物流、家电物流、纺织服装物流、邮政物流、粮食物流、花卉物流、建材物流,它是指十个未来重点发展的目标行业。“1+10”模式是指河南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它是指通过打造一个国际物流中心,让现代物流发展成为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成为构建制造业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条件,推动相关制造和商贸产业和物流产业的良性互动,助力河南及中部振兴。因为没有物流业的发展,传统制造业很难向现代工业升级,而没有现代工业的物流需求释放,物流业实现规模化、全球化也是空谈。
  河南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十一五”时期制定了《中国郑州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规划纲要》,在“十二五”时期出台了《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1+10”模式是政府针对河南区域经济、区域物流特点制定的物流发展行动纲领,更是河南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共进的集结号。因为政府是物流产业的引导者与协调者,企业才是现代物流运作的主体,多个部门、多个行业的共同配合才能使物流产业深入发展;加之各中部城市物流发展大赛早已开始,如果不抓住历史机遇,抢占物流产业发展先机,郑州将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
  统计显示,河南制造业对物流服务业的影响大过于河南物流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影响,两者的发展并未出现协同发展局面。即物流业既没有在河南的整个产业体系中发挥出“生产力”的战略导向作用,连类似“润滑剂”式的辅助管理功能发挥也十分有限。换言之,河南物流业和制造业还处在协同发展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上。利用河南省2007年投入产出表进行的河南省制造业对物流业支持度的动态变化分析也显示:河南制造业的物流服务对物流产业的支持度是不同的,直接依赖程度高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而第一产业依赖程度最低。河南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协同处于低层次阶段,第二产业与物流业协同以依托协同共生模式为主,第一产业与物流业协同以单向获利共生模式为主,河南省目前还没有出现制造业与物流业平等共生模式的协同。
  河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处在协同发展较低层次的主要原因是协同发展资源能力不足,除了受到工业化进程的阶段性,三次产业结构体系和经济制度环境等一些共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一些河南经济发展中特定因素的制约。主要原因有:由于河南省制造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抑制了对生产者服务的需求;分散的工业布局,难以形成物流服务业有效集聚;制造企业物流外包的开放度不够;制造企业自营物流退出成本高;物流业的资源能力优势不足;河南高成本运营环境也制约了物流业的发展。
  所以要实现把郑州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的目标,需要培育壮大六个优势产业、培育新兴先导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产业集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河南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具体来说,就是需要提升铝深加工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石油化工产业集群、煤化工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业务流程改造,走主辅分离、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的道路。积极鼓励制造企业分散在各个部门和企业的物流需求,转化为社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转化为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现制造业在物流供应链的无缝链接,让物流企业更好地承接制造业的物流需求,完成制造业与物流业在供应链层面上的物流合作,成为资源整合化、网络基地化、流程标准化、信息集成化、决策智能化的现代新型专业物流企业。还需要政府积极推进,从战略和环境上促进协同发展,如通过完善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法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依靠市场机制和法制手段来规范物流市场的主体、客体行业,努力营造税收政策环境,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建立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推进行业协会建设,为物流和制造业的互动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