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人事部的规定,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第二次法语口译考试将于2005年上半年在北京举行。这是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加强我国法语专业人才建设的重大举措,可以起到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法语专业人才水平和能力的作用,无疑是国内最具权威性的考试。
消息公布后,不少人四处询问,其中有多年从事法语工作的同志,也有在校的学生,他们很想参加今年的考试,测试一下自己的法语水平,以便为现在或今后从事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笔者绝对不是外交部翻译室的“高翻”,不是笔译名家。不过在二、三十年的文化外交生涯中,一直担任正式场合或者比较重要的文化外事活动的口译工作,也译过几本小书,虽然谈不上什么经验,但在口译方面还有点滴体会,或者说教训。现拟就一篇小文,谈谈这一方面的看法。
今次的口译实务考试将采取面试的方式。考官由3人组成(中国考官2人,法国考官1人)。法文部分由法国考官朗读,中文部分由其中一名中国考官朗读,文章段落间有停顿,以便考生有足够的时间翻译。这种传译方式,和实际工作中的即兴翻译相似。那么考生如何应试以期取得较好的成绩呢?
第一、 注意力需高度集中。
在实际口译工作中,译员需要边听、边记、边想、边译(同声传译除外),而这一切都是在瞬息间完成的,即谈话者的语言先传到译员大脑,然后译员迅速忠实地用流畅的语言把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即刻再现双方谈话的内容,这就要求译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反应迅速,当机立断,容不得思想开小差。如果在翻译过程中遇到个别不懂的词或者没有听清楚,请谈话人再重复一遍或者请其解释一下该词的含义,也不是不可以。但是译员不能老听不懂,总问,那样的话,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翻译了。
今次考试和实际翻译略有不同。考试时,考生即使听不懂,也不能发问,考官也不会回答任何语言方面的问题。
注意力集中不等于过分紧张。只要考生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泰然自若,自然不会心慌意乱。法语水平考试和高考不同,它没有年龄限制。这次没有考好,不妨下次再考。
第二、 听懂是关键。
能听懂谈话人的说话,是对口译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只有“听懂”,你才能翻译,才能将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翻译时不允许掺杂个人的兴趣爱好,更不允许随心所欲地增删,或者将自己的观点说成是人家的看法。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单位接待一位非洲的文化部长。我们接到前方的通知,说这位部长要向当时的国家主席亲自面交该国总统一封重要的信函,因为“绝密”,部长不愿透露信函任何内容。于是部里十分忙乎,一时间猜测很多,甚至显得有点紧张。莫非与台湾问题有关?我部通报了有关部门,商量对策。我当时不是接待组成员,但刘德有副部长要我参与接待工作,担任主席会见该部长时的翻译。
但是从代表团抵京到主席会见结束,也未见这封“绝密”信函。原来,在会见过程中,该部长大谈与邻国的边界纠纷,转达该国总统希望中国支持他们的立场的口信(message)。直到此时,我们才恍然大悟,终于松了口气。事后我们总结工作,认为前方传递的信息可能有误,听者未能理解message一词的确切含义。Message在法文里是有“信件、信函、信息”的意思,但不一定非得是书面的,也可作“口信”解。我们打电话时,假如对方不在,他的同事或自动录音会说“请留言”。这里所说的留言,就是message。这个例子说明“听懂”是多么重要。
即席翻译要求译员有很好的记忆力。但是一个人记忆再好,也不可能将一篇10分钟的讲话一字不漏地口译出来。因此我认为,有必要做记录,记录是帮助我们记忆的一种方式。应试也是如此。当然译员或者考生没有时间去做详细记录,只能记要点、关键词,还有地点、人名以及容易出差错的数字。有实践经验的翻译在工作中积累了一套他自己的经验,尽量减少把过多的精力用在记录上,否则就跟不上谈话人的节奏了。例如市场经济一词,你完全可以用M表示就可以了。如果是汉译法,“听懂”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是法译中,则由法国专家朗读,是标准的巴黎音。但在实际翻译工作中,你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有时发音不规范,特别是非洲人的法语,还有加拿大人的法语,有他们自己的口音。这就需要多接触,多实践,慢慢也就习惯了。
第三、表达最重要。
译员从听懂、记住到用准确流畅的两种语言反复转换,即刻译出谈话双方的内容,从而使他们沟通思想,了解对方的观点,研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使一时找不到解决办法也无大碍),这就达到了翻译的目的。
口译和笔译不同之处是显而易见的。前者动嘴,后者动手。笔译是书面语言,文字结构严谨,遣词、造句经过推敲后很有分寸。译者( traducteur )有较为充裕的时间阅读原文,可查阅词典,必要时还可请教别人,译文可反复修改,以求符合“信、达、雅”的标准。
口译则全然不同。译员 ( interprète ) 不可能事先阅读原稿(将事先译好的稿子照本宣读,这实际上不能算是即席翻译),也不可能带一本字典,更没有时间反复斟酌。口译要求译员“快”和“准”,即迅速将一种语言准确地表述成另一种语言。“钝刀子割肉”式的翻译不是好翻译。因受时间的制约,口译的要求是准确、通顺,而不追求文字的优美,是让人“听”而不是让人“看”。全国法语考试对考生口译的基本要求是,熟练运用口译技巧,完整、准确地译出原话内容,语言流畅。
第四、准备要充分。
万事须有准备,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高考如此,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也不例外。那么如何准备呢?有的人说这可是大海捞针呀!
既然是“口译实务”考试,那一定重在“实务”,测试考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认为,试题不可能是斯汤达尔的一篇小说,或者是其他文学体裁的文章。口译的内容应该涉及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旅游或社会等方面,求“新”,求“实用”,有时往往是综合性的东西,三级口译比较容易,二级口译更重“实践”。所以,考生应对当今国内外有影响的大事给予更多的关注。试想,一个连伊拉克战争或者印度洋海啸都一无所知的人怎么能圆满完成翻译任务呢?
前往应试的人, 有的可能已经在从事翻译工作,有的是在校大学生。面对全国最具权威性的考试,“三堂会审”,难免怯场。因此,我建议考生事先做些模拟考试练习,请有翻译实践经验的同志或者老师选择一些较为口语化的典型文章,作模拟中译法、法译中翻译。如此反复练习,随时纠正错误,语言上必有收获,实践经验提高了,应考的能力自然会增强。
第五、听、说、读、写、译并举,当一个合格的译员。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国外交往与日俱增,我们国家各行各业需要大量的翻译人才,其中多数是青年。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还是“海归”派,讲得一口流利的外语,可是真的要当翻译又有一定的困难;有的人口译非常好,可是让他笔译一篇文章,译出的东西却不大像样。笔者认为,当今的青年应在听、说、读、写、译诸方面全面发展,无论口译或笔译,均能应付自如,这样才能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需要。
当一个合格的翻译,既要有敏锐的政治头脑,又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向更高的目标攀登。在这里,我想要说的是,学好中文非常重要。一个好翻译,应当有较深的汉语功底。同时,当然要掌握好对象国家的语言,即外语。此外要努力扩大知识面,不妨当个“杂家”。
以上是我对口译工作的点滴感受,尤其是对年轻人讲的,希望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