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月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广州日报》今天报道说,珠三角地区的出口型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为主,因为欧美经济不景气,再加上技术壁垒的阻挡,那里的外贸从业者生存更加困难,有人居然改行当起了按摩师。
一个叫阿辉的老外贸员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说去年的外贸环境实在很差,个人感觉比2008年还差,公司业务转移到东南亚了,他就只好下岗在家,迫于生活压力,他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手艺——按摩。在阿辉的记忆里,1998年,他所在的外贸行业利润率超过20%,到2002年缩减到12%-15%,2008年前为5%-8%,2008年次贷风暴来袭,利润下降到3%.直到去年10月,众多企业开始出现零利润,甚至亏损。阿辉说,十年前做外贸,遍地是黄金,而现在呢,他只能靠按摩的手艺勉强养家糊口。
那么阿辉的经历给外贸从业者做出了怎样的警示呢?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进行解读。
主持人:不少的预测和分析报告都说由于受到欧美经济形势的影响,今年我国的外贸出口中小企业的日子更不好过,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就业,从今年的进出口形势来看,您觉得我们的外贸从业者会面临哪些严峻的就业形势?
张建平:实际上2005年我在珠三角做调研的时候,就提醒很多搞加工贸易的台港澳老板,跟他们讲转型升级的问题,但是当时没有一个人同意。今天,阿辉的例子说明了现在中国的对外贸易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人力成本都在上升,汇率也在上升,这些都不利于外贸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另外,我们现在也是最大的货物贸易出口国,人口红利趋于缩减,所以今后的外贸企业做起来只能是越来越难。
目前的形势对就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出路,最简单的出路就是另寻职业。第二,外贸企业可以努力去拓展新兴市场。第三,可以进行产业转移,到亚非拉地区、东欧地区投资,用投资来替代出口。最后,外贸企业要进行转型升级,向更高标准、给高质量、更大的规模发展。另外,鼓励企业进行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创新,这样外贸产品会有更高的附加值,会获得在市场上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