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2O可用于制作船底防污漆,某学习小组探究制备Cu2O的方法。
【查阅资料】
① CuSO4与Na2SO3溶液混合可制备Cu2O。
② Cu2O为砖红色固体;酸性条件下生成Cu2+和Cu。
③ Cu2O和Cu(SO3)23-可以相互转化
【实验探究】
24.配制0.25 mol·L-1CuSO4溶液和0.25 mol·L-1 Na2SO3溶液。测得CuSO4溶液pH=4,Na2SO3溶液pH=9。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uSO4溶液pH=4的原因_______。
26.证明ii中砖红色沉淀是Cu2O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
27.经检验i中黄色沉淀含有Cu2SO3,ii中沉淀由黄色变砖红色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8.iii中砖红色沉淀消失的原因是_______。
29.在加热条件下,若向2 mL 0.25 mol·L-1Na2SO3溶液中滴加0.25 mol·L-1CuSO4溶液至
过量,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0.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CuSO4溶液和Na2SO3溶液反应制备Cu2O,应控制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
Cu2++2H2OCu(OH)2+2H+
考查盐类水解方程式的书写。课内基础内容考查。
△
根据盐类水解写出水解方程式,对方程式进行配平,检验氧化亚铜只需要检验歧化反应的产物。后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判断不清,对反应生成物判断错误,对化学式书写产生疏漏
取少量砖红色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砖红色沉淀是Cu2O
根据信息②,可知酸性情况下Cu2O可发生歧化反应。检验Cu2O只需要检验歧化反应产物即可,Cu2+为蓝色溶液,Cu为红色固体。
根据盐类水解写出水解方程式,对方程式进行配平,检验氧化亚铜只需要检验歧化反应的产物。后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判断不清,对反应生成物判断错误,对化学式书写产生疏漏
Cu2SO3 Cu2O+SO2↑
考查陌生方程式书写。ii中反应条件是加热,并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为SO2。直接书写即可。
根据盐类水解写出水解方程式,对方程式进行配平,检验氧化亚铜只需要检验歧化反应的产物。后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判断不清,对反应生成物判断错误,对化学式书写产生疏漏
Cu2O转化得无色Cu(SO3)23-
考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现象。请描述清楚可逆反应方程式、改变的条件及移动方向。可逆反应通过资料③提供,SO32-浓度上升,平衡正移,生成无色的Cu(SO3)23-沉淀消失。
根据盐类水解写出水解方程式,对方程式进行配平,检验氧化亚铜只需要检验歧化反应的产物。后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判断不清,对反应生成物判断错误,对化学式书写产生疏漏
开始先产生沉淀,振荡后溶解,后来产生砖红色沉淀,且沉淀不消失
此问中实验过程,和原题操作不同的地方,是Na2SO3溶液和CuSO4溶液的滴加顺序,先看到的,是CuSO4少量时的现象,对应原题中iii的“沉淀溶解,无色溶液”现象。之后CuSO4滴加至过量,并且有加热条件,应看到的是原过程中ii的“砖红色沉淀,并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现象。
根据盐类水解写出水解方程式,对方程式进行配平,检验氧化亚铜只需要检验歧化反应的产物。后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判断不清,对反应生成物判断错误,对化学式书写产生疏漏
反应温度;CuSO4和Na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
对比原实验中i和ii,可证明“加热”是产生砖红色沉淀的必要条件。 对比原实验ii和iii以及(6)中过程,可证明加入过量的Na2SO3时无Cu2O产生。另外如果Na2SO3加入量过少,则认为还原剂量少,生成Cu2O量不足。“适量Na2SO3”是产生砖红色沉淀的必要条件。
根据盐类水解写出水解方程式,对方程式进行配平,检验氧化亚铜只需要检验歧化反应的产物。后根据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判断不清,对反应生成物判断错误,对化学式书写产生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