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①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②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参考立意】
(1)敬畏,
(2)自律;
(3)革新,
(4)勇气,
(5)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这道材料作文由孔子和王安石的名言组成。本则材料的关键点是正确把握名言的含义。孔子的“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说的是人要有所敬畏,“天命”“大人”“圣人之言”是敬畏的对象。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说的是人要有勇气。人们在“天变”“祖宗”“人言”面前,不要害怕,要有勇气。综合材料的内容,我们可以从“敬畏和勇气”来思考。写作前,要把握准“敬畏和勇气”的对象或标准,如对缺点的解剖、正义的维护、真理的捍卫我们要“勇”,畏缩退避只会成为“一介懦夫”,遭来唾弃;而对自然的法则、事物的规律、历史发展的潮流我们则要“畏”,逆流而上只会成为“一介莽夫”,遭到惩罚。也可从“敬畏和勇气”背后的深层原因来思考。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动因会使人作出不同的抉择,对“敬畏和勇气”的抉择和评价,我们要因时、因地、因势、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我们的思辨才能全面、客观、深入、辩证。
孔子提倡敬畏天命、大人、圣人言,天命关于信仰,大人关于社会规范,圣人之言关于思想权威。一个人只有有了这些敬畏,信仰才会有所皈依,生活才会有所规范。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这些敬畏,就会恣意妄行,无视社会思想和行为规范,无所不为。
而王安石认为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对前人制定的法规制度也不能盲目继承效法,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总之,孔子的话体现了“敬畏”,王安石的话体现了“不畏”;孔子的话围绕“规范”,王安石的话围绕“革新”。考生可选择一人的观点来论述,也可以谈论两者的辩证关系,后者会更有深度,更能体现思辨性。
下面的问题应视为议论文的硬伤:观点不明或骑墙,没有自己基本的立场;堆砌名人名事,只有例子,缺乏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