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2)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9.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
C申:陈述,申明。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考题这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 “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 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如本题c项中,“要必申其意”这个句子,结合语境来看,上文说的是欧阳发论事是非分明,坚持原则,对居高位的人也不迎合,下文则是说无人敢作用欧 阳发,由此可以判断“申”解释为“施展”是不正确的。
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属于传统题型。所选词语皆是高中学习阶段应掌握的常见常用实词,难度较低,指向明确。选项设置合理,所考查四个实词的含义皆是词语的常用基本意项,考生易于解答。而且A项的“欺”,D项的“问”其考查义项在现代汉语中也是常用义项。而“治”,解释为“研究”的意思,现代汉语中仍有“治学”等词。
“申”解释为“陈述”“申明”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有“申述”“三令五申”等词。
D张冠李戴。由原文“而宪来求铭”可知让张耒写下了这篇墓志铭的是欧阳发的儿子欧 阳宪。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本题属于“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本题与14年相比属于新增题型,这是15年江苏卷中为数不多变化中的一处。本题四个选项设置合理,重点突出对欧阳修长子品格的分析判别。A项信息在第一段,B项信息在第二段,C项信息在第三段,D项信息在最后一段,这种选项肢的设置方式,符合文言文阅读此类题目命题规律,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张冠李戴”这一设错方式,也是这类题目常用的命题手段。
(1)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法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2)欧阳发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
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通常会涉及对重点实词、虚词的理对与现代汉语不 同的句式和用法的把握,对句意的整体理解和通顺表达的能力。本题需要注意的重点字词有(1) 号, 号称;以,用、拿;检束,检点约束;“徒”,学生。(2) 治宫,担任官职;无,无论;荀简,草率简略;所创立,创立的东西。
本题属“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的解答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最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两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难度适中。
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皆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重点内容,考生做好课内知识迁移即可得分。
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这类题目解答时考生可通读全文,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归纳概括。由第一段“刻苦于学”可 总结出他勤奋刻苦;由第二段“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可总结出他学习内容广博,涉猎广泛;由第二段“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可总结出他治学喜欢追根溯沉,刨根间底并能将所学习 的内容分门别类进行归纳整理;由第三、第四段讲解服制,著书立说,都可以看出欧阳发能够做到学 以致用。
参考译文
先生姓欧阳,名字叫发,字叫伯和,江西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文忠公欧阳修的长子。为人纯朴诚实,不会欺骗他人,表里如一,淡薄名利,没有特殊的爱好,他志向坚定,爱好礼义,学习刻苦。胡瑗掌管太学,人称大儒,用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欧阳修已官居高位,先生已经十五岁,就拜胡瑗为师,恭谨温顺,又完全能够传授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已经长大以后,先生更加重视学问,不去研究那些应对科举考试的文章词藻,只去探究古代那最早出现的议论文字,从上古时代始有文书以来直到现在,君主臣宦世代相传的系统,每个朝代的法令规范以及礼乐制度,其它至于天文地理等学问,没有不学习研究的。先生学习这些不是为了追求应对眼前而肤浅学习,而一定探本溯源,了解学问的前因后果。编辑整理资料都分门别类,考查研究一定要有收获,有收获还要能有所用。啊,先生的志向也算够大的了!但是,他与人相处不随意迎合他人,议论事情坚持原则,即使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会有一点屈居其下的意思,关键时一定要陈述自己的意见,因此大家不敢轻易试探他的才华,任用他为官,因而,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的。现在,先生去世了,眉山苏子瞻(苏轼)为他而哭泣,认为先生继承了其父欧阳文忠公的学问,可以称得上是东汉蔡邕(字伯喈)、西晋张华(字茂先)一类的人了。
先生做殿中丞时,曹太后去世,皇帝下诏确定皇曾孙服制。负责仪礼的官员陈襄犹豫不决,正要前往哭吊时,召见先生,询问服制之礼,先生从容应答,陈襄当即奏禀皇上,采纳了先生意见。在这时候,正值司天监讨论古代测候风云星月的占卜的书籍是否有不同,准备协调不同意见,创制天文书,很长时间没能完成,这时,陈襄正总管这件事,就推荐先生参加修订。先生推求考证,判断是非,取舍比较,编订完成后,皇帝下诏将此书藏于太史局。
先生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编著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他未完成的著述还有几十篇。
先生夫人吴氏,是原丞相正宪公吴充的女儿,封寿安县君。儿子一个,名宪,做过滑州韦城县主簿。女儿七个。先生于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于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欧阳修)的墓地,其子欧阳宪前来,要我为先生写一篇墓志铭。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要点的概括,与往年相比,题型没有变化,仍是采用简答题的形式,要求考生筛选并概括出文本主要人物某一方面的优秀品质,难度适中。今年的选文延续江苏历年考查的唐宋文传统,回归往年常考的墓志铭,由去年的论述类文本回到写人叙事类文本,降低了阅读难度,本题的难度也相应有所降低。
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通读全文,按照题干要求筛选出有关信息,然后归纳概括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