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11分)
谢池春
陆游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烟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吊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8.全词主要采用了哪一种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5分)
9.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什么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诗句简析。(6分)
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词中运用了今夕对比、梦中与现实也进行了对比,上片写过去壮岁从戎的豪迈气概,一往无前,下片写今天归老江湖的寂寞心情,万般无赖。“功名梦断”与“壮岁从戎”形成鲜明的对比。
文本中,有“壮岁”“曾”与下片的“流年虚度”,形成时间上的对比。上片中的壮年时的戎马生涯与眼下功名梦断泛舟吴楚的无奈对比。可见,词中运用了今夕对比、梦中与现实也进行了对比,上片写过去壮岁从戎的豪迈气概,一往无前,下片写今天归老江湖的寂寞心情,万般无赖。“功名梦断”与“壮岁从戎”形成鲜明的对比。
鉴赏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第一步,通过解读文本,找出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文本具体诗句,分析该表达技巧是如何运用的。
第三步,阐述这种表达技巧阐述的艺术效果。
注意“对比”与“衬托”之间的区别。
要准确找出表现手法,然后结合文本分析。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写出词人军旅生涯中表现出的振奋人心的英勇与豪气(2分);“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愿望落空,作者被迫隐居家乡,泛舟镜湖等地,以自我解闷消遣(2分)。“望秦关何处”写出了词人对祖国河山长久无法收复的沉痛的爱国之情(2分)。(形象分析3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
上阕追昔,回忆年轻时驻守边疆、保家卫国的军旅生涯,洋溢着作者青年时代飞扬的意气和爱国的情怀;下阕伤今,词人渴望收复被金人占领的中原故地,但空有满腔热血,却无处施展,只得寄情山水,为虚掷光阴而感叹,字里行间充满了失落。
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首先找出对词人形象描写的词句,从人物描写的方法的角度,分类概括,从形到神。
结合文本的内容分析,不可架空议论。
要从对文本的具体分析中得出要点,要基于文本,不可空头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