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题19.0分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何真,字邦佐,东莞人。少英伟,好书剑。元至正初,为河源县务副使,转淡水场管勾,弃官归。元末盗起,真聚众保乡里。十四年,县人王成、陈仲玉作乱,真赴告元帅府。帅受赂,反捕真。逃居坭冈,举兵攻成,不克。久之,惠州人王仲刚与叛将黄常据惠。真击走常杀仲刚海寇邵宗愚陷广州真以兵破走之复其城擢广东分省参政寻擢右丞。赣州熊天瑞引舟师数万欲图真,真迎之胥江。天大雷雨,折天瑞舟樯,击走之。广人赖以完。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二十六年,复围成,募擒成者,予钞十千。成奴缚成以出。真予之钞。缘海叛者皆降。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屡遣使由海道贡方物于朝。累进资德大夫、行省左丞。

洪武元年,太祖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帅舟师取广东。永忠至福州,以书谕真,遂航海趋潮州。师既至,真遣都事刘克佐诣军门上印章,籍所部郡县户口兵粮,奉表以降。永忠闻于朝,赐诏褒真日:“朕惟古之豪杰,保境安民,以待有德。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此汉、唐名臣,于今未见。尔真连数郡之众,乃不烦一兵,保境来归,虽窦、李奚让焉。”永忠抵东莞,真帅官属迎劳,遂奉诏入朝。擢江西行省参知政事,且谕之曰:“卿输诚纳土,不逆颜行,可谓识时务者。”真顿首谢。在官颇著声望,尤喜儒术,读书缀文。已,转山东参政。四年命还广东,收集旧卒。事竣,仍莅山东。九年致仕。

大军征云南,命真偕其子兵马指挥贵往。规画军饷,置邮驿。寻命真为浙江布政使,改湖广。二十年复致仕,封东莞伯,禄一千五百石,予世券。卒。

(选自《明史·何真传》,有删改)

【注】①尉佗:赵佗,曾任秦南海郡尉,《三国志•吴书•陆瑁传》中有“昔尉佗叛逆,僭号称帝”的记载。②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赐予功臣,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中原大乱,岭表隔绝,有劝真效尉佗故事者,不听。

(2)若窦融、李勣之属,拥兵据险,角立群雄间,非真主不屈。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找出该段中的专有名词如名词,“真、海寇,熊天瑞”,表官职升迁的动词“擢”,表示时间的副词“寻”。大致推断该段文字的意思:何真攻打黄常,黄常逃走,何真杀了王仲刚。海寇邵宗愚攻陷广州。何真带兵击退他们,夺回了广州城,他被提拔为广东分省参政,不久又被提拔为右丞。根据上下文的内容初步判断后与选项比照,进行选择。

考查方向

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用法

解题思路

先根据上下文大致推断句意,然后找出该段文字中的标志性词语,如专有名词、句首句末语气词,动词,然后做出初步判断,根据选项综合分析。

易错点

大意理解出现误差而错选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D

解析

“致仕”指交换官职即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修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回家。

考查方向

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

解题思路

将选项中出现的相关词语放到原文,看是否符合原文的意思,做初步判断;然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平时识记来判断。

易错点

望文生义,“致仕”不是“当官”的意思,而是辞官。

第3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B项,“最后这二人都被何真杀掉”错,原文“先是真再攻成,诛仲玉而成卒固守。”说明陈仲玉被杀,但并没有交代王成是否被何真杀掉。

考查方向

归纳内容要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解题思路

将题枝中表达的意思在原文中找到对应语句进行比较即可。

易错点

文章解读不仔细,不能分清传主不同时期、地点所做的不同事情或担任的不同官职而错选。

第4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

正确答案

(1)当时中原大乱,岭南与中原隔绝,有人劝何真效仿尉佗称帝的旧例。何真没有听从。

解析

(1)时,是“当时”的意思;“效”是“效仿、模仿”的意思;“故事”是“旧制、旧例”的意思。

(2)若,在本句是表示假设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像”;“之属”是“这一类的人”的意思;“角”在本句中是“卓然、突出”的意思。

考查方向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解题思路

抓住文中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看是否有特殊句式,直译后根据意思进行适当调整,保证语句通顺理出,重点词语理解准确。

易错点

“角”的理解不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