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续资治通鉴长编》中记载:“(宋太宗)因谓近臣曰:‘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王用心,常须谨此’。”下列对此段史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26.(南宋临安)御街中段的酒楼茶坊之间,“有珠子市、花市、方梳市、销金行、冠子行、鲞团等。”最引人注目的是五间楼至官巷口的“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它是南宋新设立的交易所,……所谓“盐钞引”是政府发给商人的证券,是运销盐茶之类管制商品的凭证。这段材料表明当时的临安( )
29.晚清岳麓书院斋长宾凤阳曾说:“专以异说邪教陷溺士类,且党与蕃众,盘踞各省。吾湘若仍听其时务学堂,是不啻聚百十俊秀之子焚而坑之,吾患中国之患不在强邻之窥逼,而在邪说之诬民也。”据此言论可得出( )
30.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曾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所用的方法是和平的方法。对于这种方法,过去在共产党内和共产党外,都有许多人表示怀疑。但是从去年夏季以来,……他们的疑问已经大体解决了”这说明( )
31.有人这样描述1848年的欧洲:“从前如果有人把富有手艺的工匠叫做工人,他会跟你反目……如今人们告诉工匠,工人是国内最高职衔,于是,工匠都说他们要做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35.1946年美国对法国的贷款,法国总理利昂•布卢姆和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协商后,包括了给予好莱坞影片更为容易地打入法国市场的特殊条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乡村也不断发生变化。随着人口增加、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以及农业耕作 技术的进步,过去被视为鄙野之地的郊野,逐渐繁荣起来,有的甚至成为新兴商业都市。荒野也陆续开垦,新的居民点不断出现。为了加强对乡村地区的控制,各诸侯国逐渐采用县制 ,在原来的鄙野地区或被灭亡的邻国,根据需要,设立县制行政机构。县成为以管辖农村为主的基本行政单元。战国时代,又在县的基础上再设立郡,从而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组织。拥有一定数量土地,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同时兼营家内手工业的自耕农成为乡村的主要劳动者。
材料二 宋代城市打破了坊与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意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开封城内,到处都有商铺、邸店、质坊、酒楼、食店,而且还有晚上交易的夜市。城内还有多处供居民娱乐的场所,叫做瓦肆,里面有“勾栏”(歌舞场所)、酒肆、 茶楼。入元以后,许多历史悠久的城市继续保持着繁荣局面,而且随着运河的恢复和海运的开通,在运河沿线和沿海出现了一批非常活跃的城市。早在唐代出现的在大城市周围的定期草市墟市,到宋代已经普遍存在于大、中、小城市周围和一些村落,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交易场所。许多草市逐渐发展成镇市,镇市发展为城市。
材料三 明清农村……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给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是更多地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农户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都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奴仆或雇工。
请回答
36.根据材料一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实行郡县制的原因。
37.根据材料二,概括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情况?
38.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农村的新变化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
39.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的城乡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唯物史观关于历史发展动力的理论所要回答的是:社会历史运动时哪些动力推动着前进的,哪些力量是起着怎么样的作用,又是怎样起作用的?右图是《历史运动过程中的根本动力和各种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示意图》(见图 ?)
表示历史运动的根本动力的运动方向,→ 表示多种作用力的运动方向,--→表示多种反作用力的运动方向。下层和上层各项之间的关系,是“实践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产物”之间的关系。
4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图中反映的历史发展动力理论。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清末新政在假维新中有真改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1年1月,慈禧太后发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
1901年,清政府令各省裁汰原有旧军,“精选若干营,分为常备、续备、巡警等军,一律操习新式枪炮,认真训练”。1903年,清政府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1904年,练兵处会同兵部奏定《新军营制饷章》、《陆军学堂办法》以选派陆军学生出洋游学章程。
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了商部,由皇亲贵族载振任尚书,掌管商务和工矿铁路等事。商部成立后,先后颁行了《奖励公司章程》、《商人通例》、《公司法》、《破产律》、《奖给商勋章程》等。
1901年以后,清政府多次选派和奖励青年和官员出国留学。1905年,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制。同年12月,清政府又谕令设立学部,作为管理全国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
——摘编自陈旭麓《中国近代史》
4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新政的时代背景。
4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清末新政“假维新中有真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