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日知录》卷二十二《郡县》记载“春秋之世,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左传》哀公二年(公元前493年)记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材料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提供的重要信息是()
2.先秦某思想家说:“姑尝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无补也。”……故……曰:“为乐,非也!”下列选项属于该思想家观点的是()
3.“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共调随乡土产绫绢施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施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凡丁户皆有优复蠲免之制(诸皇采籍属宗飞者,及诸亲王茹以上父祖兄弟子孙及诸色杂有职掌人) ……恶免课役。”与该税制特点不相符的选项是()
4.李唐的《村医图》(见图6)描绘了走方郎中(村医)用灸艾治疗为村民治病的情形, 艺术表现手法比较纤巧清秀,人物描绘用笔细劲精致,毛发晕染一丝不苟,造型特征准确,各有特点,显示出作者有着对生活深入地观察和丰富的体验。下列作品中与《村医图》同属一类的是()
5. 1905年春,严复与孙中山在伦敦会面。严复说:“以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之乙,泯于丙者将发之于乙。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中山先生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材料中严复和孙中山关于救国问题的不同之处是()
7.“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材料可以佐证罗马法()
8.此书被誉为“乌托邦”的开山之作,内容相当丰富,涉及神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艺术学,甚至优生学等许多问题,在人类思想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爱默生说它的价值足足抵得上一个图书馆的藏书。此书的作者是()
9. 美国宪法不是制宪者们凭空设计的产物,而是在已有的法律、思想、文化及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美国宪法不是纯理论的产物,而是深深根植于当时社会的宪政文化土壤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之中。美国宪法形成的基础是综合性的,美国宪法基础的综合性为宪法的稳定性奠定了稳固的基石。下列有关美国1787年宪法长期稳定的原因分析不准确的是()
10.(19世纪后期)电灯发明后,新的光源将使世界面貌焕然一新。而当时在英国,电灯的推广却遭到煤汽照明公司的反对,千方百计保护自己取得垄断地位的煤汽照明,致使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新型工业部分发展迟缓。以下有关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述错误的是()
11.经斯大林亲自审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中写到:“……农村中也开始了农民群众建立集体农庄的劳动高潮。……农民们一批批地来到国营农场和机器拖拉机场,观看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操作,看得眉飞色舞,马上决定加入集体农庄。……现在他们终于找到了出路,找到了走向美好生活的道路。”对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12.2014年,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基金建立,这是二战以来全球范围内第一个以新兴市场国家为主的银行,被视为全球金融格局正在发生巨变的标志性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乾盛世”,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据史料记载,顺治十八年(1661年)全国人口约0.2亿,康熙五十年(1711年)约1亿,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约2亿,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约3.1亿。康熙50年(1711年)人均耕地为28.15亩,乾隆31年(1766年)为3.56亩。乾隆年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围打坝,填塞日多”。这时,南北各地湖泊大多出现类似情况。
——摘编自《清史稿·食货志》等
材料二 整个不列颠岛的人口从公元1100年到1500年400年间增长了66%左右,大约达到250—300万人;而从工业革命前10年的1750年到工业革命大致结束的1840年的90年里英国人口就增长了155%,大约达到2673.1万人,其中1550—1801年平均每十年约增长108万人,1801—1841年平均每十年约增长271万人。
——摘编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统计集》
材料三 新中国的人口政策经过多次变化和人为干扰后,最终由节制生育向有计划生育的过渡,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初步形成了“晚、稀、少”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进入80年代以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晚婚、晚育、少生、优生”,除父母双方为独生子女可以生二胎等特殊情况外,强调一对夫妇只生育一胎。进入到21世纪后,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形势的变化,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随后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实施;2015年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12月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全面二孩”政策从2016年1月1日开始实施。
——摘编自百度
13.根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康乾盛世”与英国工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原因的相同点,并分析“康乾盛世”时期的人口增长对当时中国带来的影响。
14.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并指出进入21世纪后进行生育政策调整的意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 新经济体制 ,全称“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的新体制”,是苏联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的以利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它是柯西金于1965年在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上所作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同年10月,苏联政府批准了《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正式决定推行新经济体制。经过了一段时期的试点工作,到1970年,工业企业基本上都完成了向新经济体制的过渡。新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在集中领导和按部门管理的基础上,扩大企业在经营和生产上的自主权;采取经济与行政相结合的方法管理经济,并逐步过渡到以经济方法管理经济,加强经济杠杆和物质刺激的作用;依照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完全经济核算制”、“生产基金付费制”和“鼓励基金”制度,以发展生产,调动职工的劳动积极性;运用价格、利润、奖金、贷款等手段加强对生产的经济刺激;提高国家经济计划工作者的科学水平;设立“新奖励制度”和“经济刺激基金制度”,激发全体劳动者对生产成果的关心。
16.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说明苏联新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17.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新经济体制改革存在的局限;从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