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某家庭有甲、乙两劳力,城镇化建设中,该家庭承包的6亩地以每年每亩1100元转包给一私营农业公司经营。当年该公司聘用甲在公司打工,月工资1200元;乙在一家中型国有企业工作,工资、薪金年收入30000元,当年乙专利技术转让所得为3000元。则该家庭当年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收入为( )
2.2014年7月广东省出台新规:政府购买服务。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能够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服务项目的建设
②社会力量提供的公共服务是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③这意味着社会能办好的事都应交给社会力量来办,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
④购买公共服务能拉动投资和扩大消费需求,但会削弱化政府宏观调控
3. 2015年8月23日,国务院印发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指出:投资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股票型养老金产品的比例,合计不得高于养老基金资产净值的30%;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只能以套期保值为目的。养老金入市( )
①拓宽了居民投资理财的渠道
②稳定性、安全性应是养老金入市的首要原则
③有利于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④通过社会保障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4. 为了支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亚洲地区的互联互通,中国使用一部分外汇储备资金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该项战略有利于 ( )
①打破贸易壁垒,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盘活外汇储备,规避美元贬值风险
③提升开放水平,创新对外投资方式
④扩大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5.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 讲话中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并提出了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即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这表明中国( )
①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
②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③主导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④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
6.“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了上述改革举措。这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农业”和“非农业”二元户籍管理模式将退出历史舞台。本次户籍制度改革( )
①基于我国城乡居民政治权利差异
②旨在确立城乡居民政治权利平等
③必将推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④有助踏上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7. 2015年10月9日,我国交通部在南海华阳礁和赤瓜礁建设的两座大型多功能灯塔正式发光并投入使用,填补了南沙水域民用导航设施的空白。建设灯塔利于( )
①更好的承担和履行海上航行安全方面的国际责任和义务
②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益产品和服务
③更好控制南海地区国际事务
④确保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8.中国商品已遍及全球市场。有专家提出观点,“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这一观点告诉我们(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④要借助经济活动推销我国的价值观念
9.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多次重复“数落”会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甚至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从哲学角度看,克服超限效应需要( )
①尊重规律,因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
②坚持适度,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③注意方法,因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④避免刺激,因为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0. 教育部官员近日表示,我国即将实现两类人才、两种模式高考,将技能型人才和学术性人才的高考分开。对此,媒体评论指出:尽管高考双轨制尊重了人才培养规律,但只是改变供给,如何激活需求实现人尽其才才是关键。这一评论:( )
①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②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
③坚持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④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11. 今年是农历马年。“马上有钱”“马上有房”“马上有一切”等祝福语“万马奔腾”,“马上体”成为今年最流行的文体。这其中有对新年的期待,也有对现实的焦虑;有励志的愿景,也掺杂一些浮躁的心态。“马上祝福”可以有,但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马上心态”不可长。因为( )
12.一座山寨版的埃及狮身人面像亮相河北石家庄,引起埃及方面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投诉。对此,《法制日报》评论认为,山寨成瘾折射出地方官员、建筑师想象力的贫乏乃至枯竭——比山寨建筑更可怕的是山寨思维。山寨思维之所以比山寨建筑更可怕,是因为( )
①思维具有主观能动性,对事物发展具有能动反作用
②思维具有直接现实性,能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
③思维具有相对独立性,对实践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
④思维具有主动创造性,能调节和控制人的生理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改革”,要求在适度扩大内需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剧,企业投资萎缩,缺乏活力,这使得“供给跟不上需求”的矛盾逐渐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障碍。与此同时,中国消费品供需正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失衡:一方面,衣服鞋帽玩具等传统的中低端消费品供给严重过剩,价格持续下滑;另一方面,高品质消费品供给不足,中国居民在海外疯狂扫货,价格极高。
材料二:“供给侧”涉及商品的价格问题。当前,我们的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交由市场决定,剩下的都是些难啃的、由历史形成的“硬骨头”,放开价格管制的阻力主要来自垄断生成的利益让既得利益部门不愿松手。
2015年10月,中共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逐步确立竞争 政策的基础性地位为价格改革的核心,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剑指重点领域、政府定价、依法监管与宏观调控。价格市场化改革迎来了闯关夺隘的关键搏杀。
13.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加强“供给侧改革”。
14.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在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搏杀中应发挥的作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疟疾是仅次于艾滋病的“第二号杀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率领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成功创制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研究初期,屠呦呦团队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并筛选出了最有希望的青蒿,但实验结果并不十分理想。之后,他们查阅中医药典籍《肘后备急方》,从“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等文字记载中获得灵感,在尝试用水、乙醇等方法提取失败后,最终采用沸点较低的乙醚提取青蒿,先驱性地发现了具有100%抗疟作用的青蒿素。后来,他们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等西医常用的技术手段,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全新的抗疟药,打破了过去认为“抗疟药必须含氮杂环”的断言。针对青蒿素成本高、难以根治疟疾等缺点,他们又创制出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的双氢青蒿素。世界卫生组织评价 “青蒿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治疗恶性疟疾的唯一真正有效的药物”。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提议”在中国举行会议,屠呦呦被安排向西方医药学家介绍研发青蒿素全面情况。中国人自己发明的青蒿素在毫无保护状况下流失了。
15.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说明屠呦呦在创制青蒿素的实践中是如何推动认识发展的。
16.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青蒿素的创制和推广应用对我们发展中医药文化的启示。
17.权已成许多国家发展、参与竞争的重要手段,请就如何保护知识产权提出两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