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下图甲、乙分别表示温度、pH与酶活性的关系;人的骨骼肌细胞中ATP的含量只能维持剧烈运动3 s以内的能量供应。某运动员参加短跑比赛过程中,肌肉细胞中ATP的相对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丙所示。请据图分析,不能得出的相关结论是
18.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睾丸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1所示,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0.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如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噬菌体、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甲图为酵母菌细胞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是甲图局部放大。请回答下列问题。
26.酵母菌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无________。
27.甲图中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序号),能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填序号)。
28.在酵母菌的无性繁殖过程中,乙图中的结构[ ]________和[ ]________有消失与重建过程。
29.⑧彻底水解可得到的物质主要是________。
30. 丙图中⑪⑬均代表细胞的某种结构,⑬是________;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结构具有________的特点。
下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相关实验流程,分析回答
31.提取色素时为了研磨充分应加入________,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__。
32.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结果①”如右图所示,其中共有的色素带颜色是________。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将等量刚制备的韭菜和韭黄色素滤液分别放在阳光与三棱镜之间,“结果②”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________光区域。将制得的韭菜滤液在强光下曝光1~2 h.再重复上述实验。其结果与韭黄滤液的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 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韭菜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________的颜色相似,呈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菱鲆是我国重要的海水经济鱼类。研究性学习小组尝试对大菱鲆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进行研究。
图1
35.查询资料得知,18 ℃时,在不同pH条件下大菱鲆消化道各部位蛋白酶活性如图1。由图可知,在各自最适pH下,三种蛋白酶催化效率最高的是________。
36.资料表明大菱鲆人工养殖温度常年在15~18 ℃之间。学习小组假设:大菱鲆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在15~18 ℃间。他们设置15 ℃、16 ℃、17 ℃、18 ℃的实验温度,探究三种酶的最适温度。
①探究实验中以干酪素为底物。干酪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可用________试剂鉴定。
②胃蛋白酶实验组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实验组的pH应分别控制在________。
③为了控制实验温度,装有酶和底物的试管应置于________中以保持恒温。单位时间内________可以表示蛋白酶催化效率的高低。
④实验结果如图2,据此能否确认该假设成立?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图2
37.研究还发现大菱鲆消化道淀粉酶和脂肪酶含量少、活性低,所以人工养殖投放的饲料成分中要注意降低________的比例,以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下图甲表示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中A、B、C表示三种化合物,图乙表示在密封恒温小室内测定的该植株上一组幼叶和成熟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间的关系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8.图甲所示过程发生的场所为________,图中B物质的作用是________。A、B、C中可循环利用的是________。
39.图乙中曲线E代表________(填“幼叶”或“成熟叶”)的光合作用强度。当光照强度为0 klx时,E组叶肉细胞中能产生[H]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40.图乙中光照强度为3 klx时,相同时间内,等面积的E、F两组叶片合成葡萄糖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光照强度为8 klx时,F组叶片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E组的,主要限制因素有____________。
41.若给植物只提供含18O的C18O2,一段时间后,植物周围空气中出现了18O2,请用文字或图解简要说明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
下图1中①②③④⑤是某动物细胞分裂的部分时期图像,图2曲线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时期核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42.①~⑤中属于减数分裂的图像有________(填标号),⑤中含有染色体、核DNA、染色单体数分别是________。
43.①所处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该时期含有________个染色体组。
44.曲线A为细胞核内________变化曲线。④所处分裂时期对应于图2曲线中的________阶段,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
45.②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________。
如图甲中a、b、c、d表示某植物根尖的不同区域,图乙是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到的该植物组织切片有丝分裂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46.观察根尖有丝分裂时应选择________区细胞,请按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排列图乙中细胞A、B、C、D:________。
47.细胞是独立分裂的,但不能选定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8.观察细胞质壁分离时可选择________区细胞,③和④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物质________(填“会”或“不”)发生改变。
49.若下图E、F、G、H表示该个体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a、b、c、d表示某四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
根据a、b、c、d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变化规律;判断a、b、c、分别是指什么结构或物质: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雾霾环境中的致癌因子可能通过改变正常细胞中遗传物质的结构或功能使其变为癌细胞。年老体衰的人细胞发生癌变后,癌细胞特别容易冲破细胞识别作用,逃避机体的免疫监视。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50.老人易患癌症原因可能是________能力降低,导致机体无法识别并杀死癌变细胞。
51.癌细胞的特点之一是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从该特点看,致癌因子改变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__。癌细胞的特点之二是具有转移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2.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肺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①方法步骤
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肺癌细胞。
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3、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2、4、6μg/mL蜂毒素溶液。
c.培养48 h后,检测并统计肺癌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如图1所示。
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的表达,结果如图2所示。
②分析讨论:
a.图1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图1、图2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肺癌细胞凋亡与________有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________趋势时,将会诱导肺癌细胞凋亡。
线粒体的功能由其中的约1 000种蛋白质来执行。右图是真核细胞中线粒体蛋白X从细胞质基质转运到线粒体基质的图解,导肽(一般含10~80个氨基酸残基)是该蛋白质一端的肽段,在引导蛋白质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定位作用。
注:① Hsp:热休克蛋白,按照分子的大小分为Hsp 70,Hsp 60等。
53.组成线粒体前体蛋白X的肽链中,N端特指的是含有游离的—NH2一端,则肽链的另外一端应该含有的化学基团是________。
54.线粒体前体蛋白X是由细胞结构中________内的基因控制合成,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据图可知热休克蛋白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据研究,线粒体内的DNA也参与线粒体中许多酶复合物的生物合成,由此可见线粒体属于______(填“自主性”“半自主性”或“无自主性”)细胞器。
56.高等哺乳动物进行受精作用时,受精卵中的线粒体几乎全部来自________,不考虑基因突变、细胞器衰老等因素,在受精作用前后,同一线粒体中的蛋白质组成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有差异,其原因是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