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据《中国通史》记载,所有新建的封国大都是少数周族贵族统治多数被征服族人,其土既非周人所有,其民也与周人不类。这些新来者的统治地位,如果没有坚强的武力作其后盾是支持不住的。这表明( )
5.晚清梁廷栋在《夷酋闻记》中对林则徐的抗英活动称赞有加,但在书的结尾却说,“天朝全盛之日,即资其力,又师其能,延其人而受其学,失体孰甚”,“反求胜夷之道于夷也,古今无是理也”。这反映出( )
6.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被迫开商埠16处。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这些开放在沿海沿江的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被视为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这反映了( )
10. 19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鼓励学生学习和掌握新科技。到20世纪初,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这表明德国( )
8.从1957到1978年,中国农村的一个生产队未能向国家交售1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却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
7.1943年11月,中美中英签订的新约规定:“废除英美在华的领事裁判权,通商口岸特别法庭权,使馆区及一些铁路沿线的驻兵权及沿海贸易与内河航行权”。英美自动放弃这些特权的主要原因是( )
11.1967年《美国的挑战》一书谈到,欧洲没有一个国家足够强大能单独支持在所有高科技领域的有效生产,因为国家框架太狭窄,不能为这样的生产提供足够的市场。而且这些生产不断增长的多样化要求一种专门化,这使任何国家自足的尝试根本不可能。这反映出作者(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在法治的原则下,可以不废除君主,但“天下不能一人而治”。他认为“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还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其中最主要的观念是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他主张“公其是非于学校”,学校是参与国家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进行批评和监督。……他的启蒙思想完全没有外来思想的影响。
——摘编自历史必修三及《国学人物——黄宗羲》
材料二 可以肯定的说,法国启蒙运动的先行者都是直接地受了英国影响的。伏尔泰从青年时的《哲学通信》到晚年的《路易十四时代》,都历历可见培根.洛克和牛顿的影响。孟德斯鸠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欣赏和认可,他的著作《论法的精神》更是洛克《政府论》的神话和具体化。在法国还是王权专政和宗教斗争与迫害正制热的时候,英国已实行“虚君”的议会民主制和“宗教宽容”;英国的知识分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尊重,牛顿的葬礼如同“国葬”,而法国的笛卡尔却孤寂的死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由的思想和民主的制度,在19世纪已覆盖了欧罗巴和北美,形成了一种称之为“大西洋的文化(或文明或思想)体系”.在这个体系里包含着“同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相对于“大西洋”,“太平洋”则不存在这样的体系。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13.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的政治设计并对其进行评价(10分)
1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法国启蒙运动受英国影响的因素,并以中国为例分析太平洋不存在这样的体系的观点。(15分)
材料 中国从秦汉开始,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司法,行政与司法合二为一。中央虽然有专门的司法机关,但是其活动受皇帝的左右和行政机关的干涉,始终没有独立。……1902年晚清法律修订大臣沈家本逐渐认识到,“东西之国家之萌芽,俱在于司法独立”,“司法独立为异日宪政之始基”。1906年,沈家本主持拟定并颁行了有关司法体制改革的法规,中央的刑部改为法部,负责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不在兼理审批;地方按察使司改为提法司,负责长官地方司法行政。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革地方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审判的旧制,设立专门的审判机关。在审判中实行公开审判、合议、回避、辩护、陪审等制度。引进西方的检察制度,在中央大理院和地方各级审判厅内设各级检察厅,实行审判与检察合署分工制。引进西方与日本法律,设置律师制度。先后两次举行司法官考试,规定所有充任的司法官必须应司法官的统一考试,并获得相关的资格才可以。
——摘编自刘双舟《简析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近代化》
16.根据材料,概括晚清司法监督改革的新特点。(6分)
1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监督改革的原因和积极作用(9分)
材料 20世纪30年代后,一些科学家相继论证了核裂变的相关理论如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和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的过程。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经他和另几位从欧洲依据美国的科学家推动,1939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兹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课原子弹。而在1948年,美国存储的原子弹已经由13枚增加到50枚,极大地保持着对苏优势。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
1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原子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1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9分)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柏入侵并分裂新疆。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则认为,“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瓜果类类,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而且从战略意义上考虑:“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1875年清廷命左宗棠统兵出征。收复新疆后,左宗棠下令“扶辑流亡,修葺城堡”;“战争余暇,即令卒持锄犁开渠引水,屯田垦荒,以充军粮”;“为新疆划久安长治之策,缓朝廷西顾之忧,则设行省和郡县”。下令兴建义学,让各民族百姓读书识字。刊印《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等启蒙书籍,传播中原儒家文化。
——摘编自《左文襄公全集》.《新疆图志》
20.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左宗棠力主收复新疆的理由。(6分)
2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左宗棠实施的主要措施及分析其作用。(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