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陕西宝鸡出土的西周时期弓鱼国墓地是弓鱼氏宗族的墓地,墓葬可分为七个等级,其中国君墓规模最大,其余几类墓的规模依墓主身份等级而逐次降低。类似的这种“族坟墓”,在多地考古中均有发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10.康熙统治后期,米价持续上涨,特别是康熙五十二年风调雨顺,不仅“田禾大收,即芝麻、棉花皆得收获”,是丰收的大好年成,然米价仍居高不下。这一时期米价的非正常上涨原因最有可能是
13.1895年,谭嗣同等人联名禀请湖南学政江标,希望将浏阳南台书院改为浏阳算学馆。这一建议虽得到江标的批准,但浏阳知县在当地很多士子的要求下借故拖延,拒不执行,使这一计划未能成为现实,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14.甲午战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这是因为
15.某一时期的《广州民国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近有所谓新青年者,好规人过失,不满于民国纪元前之革命运动。徒震惊于俄国革命,认为创举,仅以成败论英雄,完全不把国人崇敬之先烈放在眼内。材料反映的是
18.图3是汪子美的漫画《首挫其锋》,它描绘了全副武装的日本侵略军看着手中的怀表计算着时间,反侵略的中国军人愤怒地举起步枪,狠狠将枪托砸在日寇的钢盔上,给日寇以迎头痛击。该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图3《首挫其锋》
21.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60%以上。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29%。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22.公元前450年,伯利克里改革公民权法案,将之前只要其父为雅典人即可获得雅典公民身份,调整为新生儿必须父母双方均为雅典人才有资格获得雅典公民权。伯利克里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23.有学者指出,罗马时代的法律并不直接反映人们的行为,而只是行为的可能性。我们不能设想所有的罗马人都理性地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从法律条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是帝国所需要解决的种种问题以及帝国解决这些问题的意向。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
24.汉萨同盟是德意志北部城市之间形成的商业、政治联盟。13世纪同盟逐渐形成,14世纪达到兴盛,加盟城市最多达到160个。15世纪转衰,1669年解体。导致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是
27.美国独立战争初期,各州立宪严格限制政府官员权力,其中宾夕法尼亚州甚至取消州长一职,但1780年各州修订新宪法时又加强了政府的权力,宾州又设置了一个强有力的州长职位。这一现象
28.19世纪90年代起,英国的许多铁路公司由于互相竞争而合并,最后只剩下4家较大的公司。在航运业方面,美国银行家摩根用3400万英镑创立了英美大西洋商船托拉斯,垄断了大西洋的航运。这一现象说明
29.1929年苏联创建了拖拉机站。拖拉机站拥有农用机械(如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并负责维修工作,使其随时可以使用,而费用则由集体农庄负担。拖拉机作业从1928年到1936年急剧上升了差不多100倍。这主要反映当时苏联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统治受到威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力量削弱,蒋介石以为除去了心腹之患。国内外政局的变化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把主要精力移到国内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来。1935年4月,蒋介石在贵阳发表谈话,提出要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同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提出要把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尤其把重工业的建设放在首位。由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加上调整进出口关税,币制的统一,工业,农业,交通等其它社会经济在一定时期得到了某些发展。抗战爆发打断了这一运动,但它仍为后来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运用行政力量干预经济生活以适应战时需要,提供了某些范本。
——摘编自《中国军事经济全史》
材料二 罗斯福大胆地采取了一些促使经济通货膨胀的措施,缓解由大萧条引起的饥饿状况。他的解决经济灾难的建议包括阻止银行破产的立法,提供就业机会和农业补贴,给老年人提供社会保障口这个大规模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项目被称为“新政”。它的基本前提:即政府干预经济来保护人们的社会和经济财富是正当的。这标志着美国政府政策的重大改变,开始了社会改革立法的趋势,而这种趋势在大萧条后仍持续很久。最后,二战时期大规模的军费开支对结束美国范围内和其他地区的大萧条起到了比新政策或者类似的措施更加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新全球史》
33.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归纳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和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作用。
3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美经济政策的共同特征,分析造成两者不同结果的原因。
材料 梁启超认为“中国学术,以研究人类现世生活之理法为中心,古今思想家皆集中精力于此方面之各种问题。以今语道之,即人生哲学及政治哲学所包含之诸问题也。盖无论何时代何宗派之著述,未尝不归结于此点。”这表明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家所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如何经国治军。治国思想一直是思想史发展的主流,全面而深刻地为人们从事经国治军活动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据纪宝成主编《中国古代治国要论》
35.结合材料与所学相关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治国思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选做题一
材料 后周初年,沿用旧的法律,律、令、格、敕很多,积至一百五六十卷,律、令文词简单而意义难明,格、敕条目繁多,容易发生疑误。各级官吏更是利用这一点滥用律令陷害人民以谋取私利。周世宗即位以后,意识到依法治国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意义,于是命御史知杂事张浞等对五代相沿之律令格敕进行删节、注释和评议,再由兵部尚书张昭等编订成《大周刑统》21卷。周世宗下诏颁行天下,要求各级官吏严格依照法律行事,限制刑讯逼供等不法行为,规定各级官吏必须按时审理刑狱,不得故意拖延稽留等,有力地加强了法制建设。周世宗所制定的《大周刑统》结束了五代以来天下无法的时代,对后世影响很大。宋代的法律《宋刑统》就是在此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
——摘编自《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和改革家》
36.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周世宗制定《大周刑统》的原因。
37.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周刑统》作简要评价。
选做题二
材料 到1916年初,德国的战略形势有所改善。战线东移,消除了对柏林的威胁。占领俄国大片土地,使战争物资供应得到改善。本国武器生产有所增加,步枪、飞机和弹药生产增加50%,机枪、大炮的生产增加2.5倍。但总的形势对德国是不利的。协约国军队已有365个师,同盟国只有286个师,武器弹药明显落在协约国后面。在这种形势下,德军总参谋长法尔肯汉提出突击西线凡尔登要塞。因为凡尔登是协约国军防线的突出部,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组。
2月21日,德第五集团军开始炮轰凡尔登,拉开凡尔登战役的序幕。2月28日出现第一次进攻高潮。德军占领了都蒙炮台,把法军切为数段。法国任命贝当元帅为凡尔登守军司令。他在几天内用汽车运来了19万军队和2.5万吨军火,同德军展开激战,终于保住凡尔登。3月6日,德军再次发动进攻,遇到法军的强大抵抗。到4月份双方军力已经相当,法国还占有了制空权。第三次进攻是6月7日开始的。这时俄军开始加里西亚战役,英法开始索姆河战役。7月11日,德军最后一次进攻停止。11—12月份,法军反攻,收回德军占领的阵地,12月18日凡尔登战役正式结束。
——摘编自丁建弘主编《德国通史简编》
38.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发动凡尔登战役的背景。
39.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法国取得凡尔登战役胜利的经验。
选做题三
材料一 1954年9月,毛泽东在审阅刘少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时,对涉及辛亥革命的部分作了修改,使之最终形成文字为:“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使人们公认,任何违反这个观念的言论和行动都是非法的。但是当时的革命派是有缺点的。他们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纲领,没有广泛地发动和组织可以依靠的人民大众的力量,因此他们不能取得对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彻底胜利。这次革命终于失败了。”
材料二 1956年11月是孙中山诞辰90周年,毛泽东特意撰写《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号召大家“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纪念他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的丰功伟绩。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
40.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理山。
41.材料二表明毛泽东对孙中山的看法有何变化?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孙中山与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