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的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引。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
7.研究者对黑藻的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图1是根据相关实验绘制的曲线,图2为黑藻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黑藻是 (填“有”或“无”)核膜的细胞生物。科研小组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以灯为光源,通过移动灯,改变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观测黑藻放出气泡的情况,结果如图1中曲线X所示。该实验研究的是 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 作为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
(2)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y和曲线z。D点的限制因素是 。
(3)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由45cm逐渐改变为90cm的过程中,图2中反应Ⅱ中的两个化学反应过程先变慢的是 ,因此导致A点的C3含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
(4)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将14C02注人小球藻悬浮液,给予实验装置不同时间 (0<t1<t2<t3<t4<t5)的光照,探明14co2去向,结果见下表。据表分析14c的转移途径为14co2→ (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注:表中①〜⑥依次表示3-磷酸甘油酸、1,3— 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己糖、C5化合物、淀粉
(5)卡尔文还通过改变条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固定C02的化合物,他改变的条件是 ,这时他发现C5含量快速升高,由此得出固定物质是C5
8.冬天,同学们从温暧的教室里出来到操场上跑操。由于教室内外温差很大,机体需经过一系列调节活动才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皮肤内分布着多种感受器,其中的温度感受器又分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初入寒冷环境中,冷觉感受器 (填“兴奋”或“抑制”),而温觉感受器不会产生相应的反应,该实例说明感受器感受刺激时具有 性。寒冷状态下,由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传出神经调控的效应器主要有 (答出其中2项即可)。
(2)刚到寒冷的环境时,甲状腺直接 在 激素的作下分泌活动增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同时存在 调节和 调节,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查发现,学生在寒冷的室外比温暧的室内“精神头”要大,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的角度可以判断甲状腺激素还有 的功能。
(4)在寒冷环境中待的时间过久,机体对葡萄糖的消耗趋于 (填“增加”或“减少”)。胰液和胰高血糖素均来自胰腺,若将来自胰腺的导管结扎,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对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及运输 (填“有”或“无”)影响。
9.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孤岛上生存着大量女娄菜植株(2N = 24),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女娄菜正常植株呈绿色,部分植株呈金黄色且仅存在于雄株中(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为B、b),以下是三组杂交实验及结果。
(1)根据表中数据,推测该岛上没有金黄色雌株的原因是 。
(2)请写出第Ⅲ组子一代中“绿色雌株”的基因型 。若第Ⅲ组的子一代植株随机交配,则子二代中B基因的频率为 。
(3)女娄菜控制植株高茎(A)和矮茎(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将矮茎绿叶雌株(甲)和高茎绿叶雄株(乙)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绿叶雌株:高茎绿叶雄株:高茎金黄色雄 株=2:1:1。若把F1中的尚莲绿叶雌株和F2中的尚莲金黄色雄株进行了杂交,则F2中矮莲金黄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
(4)重复题(3)中甲X乙杂交实验1000次,在F1中偶然收获到了一株矮茎绿叶雄株(丙)。科研人员通过对丙植株相关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组成的检测,对此异常结果进行了以下分析。请将分析结果填入下表:
10.下图为某条小河流从高山湖泊进人大河的示意图及A处水域浮游植物在一年内的 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食品工厂会向河流排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高山、河流、村庄在生物种类上的差异属于群落中的 结构,其中该河流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包括 。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含大量有机物的污水,导致在排污口附近细菌数量 (填“增多”或“减少”),同时浮游植物的数量 (填“增多”或“减少”),最终鱼类主要因为缺少 而大量死亡,使水体变浑浊。但是村庄附近的河流却保持清澈见底,这依赖于该河流的 能力。
(3)根据右图推测,A处在1〜2月份无机盐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在12月份限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4)调查表明,村庄周围被踩踏过的地方,很难见到高大的植被,取代的是低矮的草,甚至出现不长草、土壤板结的现象,这说明人类的活动正影响着 。
(5)有同学调查食品工厂附近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时,取一些土壤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导致统计结果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1.为获得果胶酶高产菌株,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分离、筛选、鉴定工作。
(1)为分离果胶酶产生菌,科研人员配制了下表所示成分的培养基,该表空白处的两种成分是 。制备的培养基常用 法进行灭菌。
(2)科研人员将采集的果园土壤放入无菌水中,震荡混匀,制成悬液。为获得较均匀分布的单菌落,还需要将悬液进行
,用 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基 状态放
人培养箱。
(3)选择单菌落数目适宜的培养基,加入一定浓度的刚果红溶液(果胶与刚果红结合后显红色),一段时间后洗去培养基表面的刚果红溶液,观察并比较菌落和直径的比值,筛选果胶酶高产菌株。
(4)将获得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后,从培养液的 (填“上清液”或“沉淀物”)获得粗提的果胶酶。将一定量的粗提果胶酶与适量果胶溶液混合,一定时间后测定吸光值来测定酶活性。进行吸光值测定时,需将 与等量果胶溶液混合,作为实验的对照。
12. |网Z|X|X|K]美国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培育出膀胱,并顺利移植到7名患者体内。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属于细胞工程中的 ,其培养基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含有的营养成分的主要 不同点是前者含有 。
(2)b过程由数万个细胞繁殖到15亿个细胞是 的结果,上述过程中不但需要无菌、无毒的环境,适宜的营养,还需要适宜的 环境。
(3)新器官与老器官的“重组” (填“是”或“不是”)基因重组,因为新器官与老器官的 相同。
(4)“新膀胱”移植后, (填“会”或“不会”)成为抗原,因为新老器官具有 的蛋白质等物质。
(5)除上述方法外,还可将患者的体细胞核移人去核的 中,这是利用体细胞核移植,形成相应的组织、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