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为获得果胶酶高产菌株,科研人员进行了下列分离、筛选、鉴定工作。
(1)为分离果胶酶产生菌,科研人员配制了下表所示成分的培养基,该表空白处的两种成分是 。制备的培养基常用 法进行灭菌。
(2)科研人员将采集的果园土壤放入无菌水中,震荡混匀,制成悬液。为获得较均匀分布的单菌落,还需要将悬液进行
,用 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基 状态放
人培养箱。
(3)选择单菌落数目适宜的培养基,加入一定浓度的刚果红溶液(果胶与刚果红结合后显红色),一段时间后洗去培养基表面的刚果红溶液,观察并比较菌落和直径的比值,筛选果胶酶高产菌株。
(4)将获得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后,从培养液的 (填“上清液”或“沉淀物”)获得粗提的果胶酶。将一定量的粗提果胶酶与适量果胶溶液混合,一定时间后测定吸光值来测定酶活性。进行吸光值测定时,需将 与等量果胶溶液混合,作为实验的对照。
(1)果胶和蒸馏水 高压蒸汽灭菌 (2)梯度稀释(或系列稀释),(稀释)涂布平板 倒置 (3)水解(透明) (4)上清液 等量失活的粗提果胶酶
(1)由于实验目的是分离果胶酶产生菌,所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果胶,在配制过程中,需要用蒸馏水先配制成液体培养基,再凝固成固体培养基.制备的培养基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
(2)为获得较均匀分布的单菌落,还需要将悬液进行梯度稀释,并用稀释涂布法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接种后的培养基倒置状态放入培养箱,防止培养皿盖上凝结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3)选择单菌落数目适宜的培养基,加入一定浓度的刚果红溶液(果胶与刚果红结合后显红色),一段时间后洗去培养基表面的刚果红溶液,观察并比较菌落和水解直径的比值,筛选果胶酶高产菌株.
(4)将获得的菌株进行液体培养后,从培养液的上清液获得粗提的果胶酶.将一定量的粗提果胶酶与适量果胶溶液混合,一定时间后测定吸光值来测定酶活性.进行吸光值测定时,需将等量失活的粗提果胶酶与等量果胶溶液混合,作为实验的对照.
本题考查分离和培养果胶酶高产菌株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微生物的分离是研究和利用微生物的第一步,也是微生物工作的基本方法和重要环节.土壤中的微生物很多,本题中要从土壤中获得果胶酶高产菌株.接种最常用的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微生物的培养和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