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利用B、L 两个品系的大鼠进行肝移植实验,统计手术后的大鼠生存率,得
到图1 所示实验结果(移植关系用“供体→受体”表示)。
6.在不同品系的大鼠间移植肝脏时,供体肝作为 会诱导受体大鼠产生 细胞,大量裂解供体肝细胞,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受体大鼠死亡。而有些大鼠上述反应不明显,出现“免疫耐受”。
7.移植后,三天内死亡的大鼠不计入生存率统计范围,以排除 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8.丙组结果说明 。由实验结果分析, 组大鼠肝脏移植后出现了“免疫耐受”。
9.为进一步研究“免疫耐受”机理,科研人员测定了上述三组大鼠血清中淋巴因子IL-2的含量,结果如图 2 所示。
①据图分析,甲组大鼠在第3-7天IL-2的表达量显著增高与该组大鼠出现 反应相一致,推测IL-2能够 甲组大鼠 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②乙组大鼠在第3-5天IL-2表达量很高,并且发现大量 T 淋巴细胞的凋亡。由此推测,乙组大鼠手术后3- 5天高表达量的IL-2的作用是 ,从而建立“免疫耐受”。
③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用 的L 品系大鼠重复乙组实验,并与甲、乙两组大鼠的生存率进行比较。
10.免疫抑制剂常作为器官移植的手术后用药,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易导致感染性疾病发生。依据“免疫耐受”的研究,你认为既能克服免疫排斥,又能避免免疫抑制剂副作用的新的医学途径(或设想)可以是 。
研究人员发现, M 和P 两个品系果蝇杂交过程出现一种不育现象,子代性腺发生退化,无法产生正常配子,此现象与P 品系特有的P 因子(一段可转移的DNA )有关。用两个品系的果蝇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
11.由实验结果可知,这种子代不育现象仅在 时出现,据此判断不育现象的发生除了P 因子外,还有 品系的细胞质成分有关。由此分析,1 组和2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的原因是 。
12.研究发现,P 因子可以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到相同或不同染色体的其他位置上,会导致被插入基因发生 ,进而导致不育现象。体细胞阶段, P 因子能表达出抑制P 因子转移的阻遏蛋白,在细胞质中大量积累。受精后, P 品系卵细胞中积累大量阻遏蛋白 ,因此第3 组子代能正常产生配子; P 品系精子只提供 ,因此第4 组子代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13.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殖细胞阶段, P 因子能表达出P 因子转移所需的转移酶。这种转移酶总长度大于阻遏蛋白,并且前面2 / 3 左右的 序列与阻遏蛋白完全相同。科研人员推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P 因子 。
14.雄果蝇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交叉互换,但是将P 因子导入到雄果蝇染色体上,可以引起P 因子处发生交叉互换。若下图所示基因型的雄果蝇进行测交,测交后代中aabb 基因型的个体所占比例为n ,则该雄果蝇产生的重组配子所占比例为 。
当过量的UV(紫外线)照射人体时,会诱导细胞凋亡。为探究相关蛋白在UV 诱导的
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者做了系列实验,部分结果见下表。
15.为了敲除J 酶基因,研究者构建 ,导入正常细胞,与J 酶基因部分序列互换,导致该基因不能 出正常的J 酶,筛选得到J 酶基因敲除细胞。
16.表中数据表明,UV 照射条件下,J 酶基因敲除细胞组凋亡细胞比例 ,据此推测J 酶可以 UV诱导的细胞凋亡。
17.实验研究发现,J 酶催化B 蛋白的磷酸化反应,磷酸化的B 蛋白又可以与J 酶结合抑制其活性,这种调节方式是 调节。可推测,B 蛋白通过影响J 酶活性 (填“促进”或“抑制”)UV 诱导的细胞凋亡过程。若要验证上述推测,实验组的设计及结果应该为 (填选项前的字母)。
a.正常细胞
b.J 酶基因敲除细胞
c.B 蛋白基因敲除细胞
d.用UV(20J,20h)照射
e.不用UV(20J,20h)照射
f.J 酶活性较高
g.J 酶活性较低
h.细胞凋亡率较高
i.细胞凋亡率较低
18.上述实验表明,机体通过调控细胞凋亡使细胞对UV 刺激的反应维持在平衡水平,从而_____UV对自身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