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消耗掉了,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部分能量为净初级生产量。下图表示某人工林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能量值得单位均为1010 J•m-2 • a-1)。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水杨酸(SA)在植物体许多代谢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以黄瓜幼苗为材料进行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6.设计实验时,应遵循的是______。
①所选幼苗长势相同
②幼苗进行随机分组
③每组均用一株幼苗作为材料
④重复进行实验
7.实验中A组为________组,B组幼苗叶面应喷洒_____。检测光合速率之前,可________(填“诱导气孔开放”、“诱导气孔关闭”或“不作处理”),以使结果更科学准确。
8.G基因的表达产物是光合作用中需要的一种酶,它依赖于[H]发挥作用,推测这种酶参与光合作用中C3的_______过程。
9.实验检测结果如右图。
①检测结果表明,在低温、弱光条件下黄瓜幼苗的净光合速率________,但提前外施SA可明显减轻________的影响。
②G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表明,SA的上述作用机理之一可能是________光合作用相关酶的合成以达到适应不良条件胁迫的能力。
10.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水稻叶片宽窄受细胞数目和细胞宽度的影响,为探究水稻窄叶突变体的遗传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
11.科研人员利用化学诱变剂处理野生型宽叶水稻,引起野生型水稻DNA分子中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突变,获得水稻窄叶突变化体
12.测定窄叶突变体和野生型宽叶水稻的叶片细胞数目和单个细胞宽度,结果如右图所示。该结果说明窄叶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所致。
13.将窄叶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杂交,均为野生型,自交,测定水稻的____________,统计得到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株。据此推测窄叶性状是由____________控制。
14.研究发现,窄叶突变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科研人员推测2号染色体上已知的三个突变基因可能与窄叶性状出现有关。这三个突变基因中碱基发生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推测,基因I的突变没有发生在________序列,该基因突变________(填“会”或“不会”)导致窄叶性状,基因突变蛋白质长度明显变短,这是由于基因的突变导致________。
15.随机选择若干株窄叶突变体进行测序,发现基因的36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的碱基35次为T,基因的21次测序结果中该位点均为碱基TT缺失。结合上述实验结果判断,窄叶突变体是由于基因 发生了突变。
16.群体野生型122株,窄叶突变体39,仍符合3:1的性状分离比,其原因可能是 。
研究者将乳腺细胞M诱导成为乳腺癌细胞(记为),研究细胞癌变后的代谢水平变化。
17.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________减少,使细胞粘着性降低,但增加了一些癌细胞特有的蛋白质成分,所以可用________的方法来鉴定细胞是否癌变。
18.实验一:研究都测定了M及的葡萄粮摄取量,结果如图1。由图可知,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大约是M的_______倍。
19.实验二:研究者将一种作用于线料体内膜的呼吸抑制剂加入到M和细胞的培养液中,与______细胞相比,计算获得图2所示数据。结果说明______对该抑制剂更为敏感。由于该抑制剂______阶段,为确定癌细胞的呼吸方式,研究测定了乳酸在细胞培养液中的含量,发现组的乳酸含量明显升高,可确定______。
20.为了探究癌细胞发现这一代谢变化的原因,研究者测定了M和中某种葡萄糖转运蛋白mRNA的量,结果见图3。结果说明癌细胞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提高葡萄糖摄取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