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双汇”这个词,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想到火腿肠。从这点来说,双汇软件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而存在,无疑显得有些另类。而相比起许多狼狈的ERP案例,双汇软件仅用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帮助双汇集团成功上线ERP项目,这多少也让人大感意外。
让人意外的还不仅这些。双汇软件总裁刘小兵--这位来自加拿大的华裔老板也是个另类的人物:性情天真得像个孩子,充满童趣,仿佛没有半丝烦恼;但在打造“双汇软件”这个品牌的时候,他的手腕却出奇的老练。两年不到的时间,双汇软件便名声鹊起,“双汇模式”也成为业界的一个楷模。
一向忙碌的刘小兵终于有闲暇接受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并向记者透露了双汇软件的两条另类的“生存法则”。
集制造业与商业于一体
“很多人以为双汇软件是双汇集团进军高科技的一步棋,这其实并不恰当。双汇软件的产生,主要是为了解决双汇集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刘小兵坦言。
和许多传统的制造企业所遇到的问题一样,双汇在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肉制品企业后,也开始面临各种方面的巨大压力:作为年产值超过80亿元,拥有40多家子公司,上百家办事处,员工18000多人,出口美国、香港等地的跨国大型企业集团,双汇的管理成本也在呈直线攀升,而管理的效率却在直线下降。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走到了尽头,建立有效的信息化系统势在必行。
更大的压力来自于,随着竞争的加剧,双汇集团急于加大对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控制力度。拿双汇高层的话说就是:“采购到源头,销售到终端。”双汇对这种产业链扩张模式寄予厚望。按照规划,双汇集团将在“十五”期间在全国范围内建立2000家连锁店,从而进一步控制国内的肉制品市场。
如果没有可靠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建立这么庞大的连锁店体系无疑是痴人说梦。“在没实施信息化的时候,光200家连锁店就已使集团无法负荷了。由于手工报表统计,很多工人累得辞职。”刘小兵透露。而在实施了双汇软件为之量身打造的信息化系统之后,双汇集团的连锁店得以迅猛膨胀。如今,双汇连锁店已超过400家,集团高层每天只需坐在电脑前,就能立即知道几千里外任何一家连锁店的销售状况,这在过去则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在采购方面,双汇集团每年采购金额达到了40亿元,今年上半年比同期节约了7000万元。
双汇集团不过是我国各个产业的一个缩影。根据刘小兵的判断,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制造业巨头和销售巨头都希望能控制更多的产业链环节,从而为自身创造更多的盈利空间。“比如说沃尔玛,它一旦控制了销售终端,便会扩张到制造领域。现在很多商品都是沃尔玛委托厂家定制生产的。双汇则相反。”
产业调整的大势所趋,反过来对信息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ERP仅仅能解决生产或销售某一个产业链环节,一旦产业链出现了融合或变化,传统的信息化系统就一筹莫展。“双汇软件为双汇集团建立了庞大的销售系统,并得以成功实施。这种集制造业和商业于一身的综合信息化系统在国内并不多见。这也是我们生存的优势。”刘小兵向记者透露了第一个“生存法则”。
做企业的“私人医生”
相比起其它传统企业,双汇集团集养殖业、饲料业、屠宰加工业、肉制品加工业、化工包装、彩色印刷、物流配送、连锁商业于一体,既是集团化运作,同时又独立核算;下属有属于工业的生产厂商,有属于商业的直销门店,又有属于代销方式的批发商,形成了工商一体化。这么复杂的产业结构,在生产经营上都有自身特殊的业务和管理特点,单纯购买和实施成型ERP产品根本不能满足企业的信息化要求。这就需要真正有能力和实力的ERP厂商为其量身定做,提供贴身式的服务。
“就像做私人医生,不仅能帮助企业就病看病,对症下药,还能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历史,更大的发挥效率和节省资源。”刘小兵打了个形象的比喻。他认为,双汇软件之所以能提供贴身式服务,一是靠技术实力:采用面向对象的组件式软件开发技术,使得在原型产品上边进行客户化修改,边实施、边补充改进成为可能;二是紧紧围绕企业需求,提供终身的、全方位的服务,包括专业的管理咨询和企业诊断,为企业制订高效的实施方案、培训计划,利用各种手段及时提供技术支持等。
以双汇集团项目为例,贴身式服务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原集团信息中心的员工真正参与到ERP项目中去,与软件公司人员共同进行了实施工作,在此期间他们得到了软件公司在产品技术及管理思想等方面的系统培训,虽然他们没有参与产品的开发工作,但业务水平的确得到了相当的提高,这种“捆绑实施”的作法,调动了信息中心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了ERP项目的实施主力。由于原信息中心的员工最了解企业的需求和人际关系,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周到的贴身服务,而由他们实施,有效的减少了企业信息化的阻力,真正做到了难度小、力度大。
如今,双汇软件的贴身式服务正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据悉,国内知名的德隆国际战略投资有限公司麾下的德农农资超市与双汇软件公司正式签署协议,为其连锁超市定制信息化服务方案。对于刚刚“走出去”的双汇软件来说,这显然是个十分不错的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