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三方物流现状与发展模式(一)

来源:来源于网络发布时间:2009-11-12

  中国现在掀起了一轮物流热,各种各样的企业都谈物流、搞物流,其中不乏一些作出成绩的企业。比如海尔的物流推进本部,使企业的零配件的采购实现了零库存,企业内的物流实现了高效率的运转;上海联华的超市配送系统,实现了在低成本下的高效率配送;广州宝供物流利用先进的管理系统,为P&G等公司提供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但是我们也清楚看到,中国多数企业虽然接受了物流的概念,但距真正理解运用还有一段距离;虽然提出要建现代化的物流,但真正实施却步履缓慢。

  1 国外第三方物流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方物流(Third Part Logistics)的概念源于企业业务的外包(out-souring)。企业利用外部的资源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将一些业务承包给第三方企业去完成,这就是企业的业务外包。企业将自己的物流业务外包,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接各个企业的外包物流业务,就产生了第三方物流的概念。所谓第三方物流是指既承包供方物流、又承包需方物流的专业化物流,一般以合同方式规定这种承包形式,因此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物流(Contract logistics)。

  在欧洲:“第三方物流”作为一项外包行业,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物流领域许多著名的企业在中世纪都有踪迹,其祖先提供组配、仓储、运输以及在几百个公国和侯爵领地之间的通关服务。目前,“第三方物流”在欧洲的比重远远大于美国。欧洲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大致可以分为四个层次:一、服务范围广泛的大型物流企业。二、从事传统物流的物流公司。三、新兴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四、大型国有机构加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欧洲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以汽车制造厂家和家电生产厂家为主要顾客,以制造业为中心而进行物流服务。

  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以两位数速度持续发展。冷战过后,世界经济重心更加倾斜,美国就成为绝对的霸主。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走在前列,物流业在其经济中的比重也不断加大。很多企业更是瞄准了“第三方物流”,利用其在信息通信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其物流行业,以此占领更大的市场,提供更优的服务,获得更丰厚的利润。同时,也促进其它行业在更多更广的范围发展。据美国咨询企业卡斯信息公司统计,1992年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营业额为350亿美元。占物流市场总营业额的2%-3%,1996年已达到500亿美元,增长到物流市场总额的5%~6%。同时,美国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已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57%。

  在日本;规模较大的零售商如大荣、西友、伊藤洋华堂等都有自己的配送中心。此外,还有约160万个中小企业则靠社会化配送中心维持正常的运营,如三菱商社的物流配送中心等。“第三方物流”就是为中小企业配送服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经济濒临崩溃,几乎一切都是从头再来。而物流业的发展,对其经济腾飞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现在日本的物流业利用其自身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使“第三方物流”也得到快速发展。

  2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2.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引入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引入是近几年的事情、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商家之间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为了保持较高的利润,如何降低成本成为当务之急。而第三方物流这种以合同制提供系统全套物流的方式,可以使商品减少库存及运输的费用,成为商品“第三利润”的来源。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是发展迅速,市场潜力非常大。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约有19 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比重的20%左右。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2001年的市场规模在400亿人民币,70%的物流服务商在过去三年业务中平均增幅高于30%,而整个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2000-2005年,估计年增长率将达到25%。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我国工业企业中,82%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己和供应方承担,商业企业比例更高,两者相加达到94.1%。中国仓储协会对全国45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则显示,45%的企业将在未来一两年内选择新的物流商,其中75%的企业将选择新型物流企业。而不是原来的仓储运输企业,并且60%的企业将把所有的综合物流业务外包给新型的物流企业,以便获得更低成本的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加工、代理、营销策略、信息服务等全面物流服务。企业对新型物流服务的需求迅速扩大,使第三方物流市场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和丰厚利润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