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物流师课程 全面的了解物流师考试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 2011年物流师复习相关资料 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3、进行合理的车辆配载
各零售店的销售情况不同,订货的品种也往往不一致。这就使一次配送的货物可能有多个品种,这些商品不仅表现在包装形态、运输性能不一,而且表现在密度差别较大,有的甚至相差甚远。密度大的商品往往达到了车辆的载重量,但体积空余很大;密度小的商品达到车辆的最大体积时,达不到载重量。单装实重或轻泡商品都会造成浪费。如果实行轻重商品配装,即会使车辆达到满载,又充分利用车辆的体积,大大降低运输费用。最简单的配裁是轻重两种商品搭配。分别测定两种商品的密度和体积,通过二元一次方程式,求得满载满容的最佳搭配。假定需配送的两种商品。商品A,密度为A密,单件商品体积为A体;商品B,密度为B密,单件商品体积为B体;车辆载重K吨,车辆最大容积v立方米。在既满载又满容的前提下,商品A装件数为x件,商品B装件数为Y件。建立二元一 次方程式为:
所求得的X、Y值即为A、B两种商品的配装件数。
在很多情况下,要配装的商品品种很多,每种商品的密度和单件体积可能都不相同,能提供的车辆种类较多,车辆的技术指标即K、v值不同。这里只能采用以下方法解决。一是利用计算机,将商品的密度、体积及车辆的技术指标值储存起来。配装时,输入将要配装全部商品的编号及目前可以使用的车辆的编号,由计算机输出配装方案,指示配装人员使用什么型号的车辆,装载什么商品,每种商品装多少。二是在没有计算机时,从待配送商品中选出密度最大和最小的两种,利用上述二元一次方程式手算配装。当车辆的体积和载重尚有余地时,从其他待配送商品中再选密度最大及最小的两种。依此类推。直到满载满容。这种渐次逼近法虽然没有计算机算得迅速,但是由于每次都选密度最大和最小两种搭配,最终的搭配结果是平均密度与车辆载重量和体积的比值最接近。所以具有科学性。
五、我国配送中心的建设
为了加速商业储运业的社会化发展,逐步建立起以搞活储运企业为核心的新体制,形成一个畅通的商品物流配送体系,商业部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于1992年5月20日发出了《关于商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建设的意见》,提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应具有储存保管、集散转运、流通加工、包装、商品配送、信息传递等功能。
《意见》中对大中型储运企业提出要向物流中心发展。《意见》指出大中型储运企业物流中心发展要分两步走:第一步,调整经营结构,打破地区、部门界限,全方位向社会开放,通过代储、代运、代购,代销等方式直接为工农业生产企业提供多种物流服务。充实改造现有设施,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发展成集储存、运输;代购、代销多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中心雏型。第二步,应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和技术,根据市场需要,对储存保管的一些商品进行再加工、再包装,逐步完善与储存业务配套的代保险、代报关及理赔、结算、修理、食宿等多功能服务,发展储运联合,建立以运输为龙头,以仓储为依托的企业集团。并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一体,形成高效、畅通、优化的物流体系。
《意见》中对大中型批发企业储运部门提出主要向配送中心发展,在总结批发企业送货上门的基础上,从大宗的比较固定的商品开始,逐步开展商品配送业务,从对本城市的客户的配送逐步发展到经济区域内的配送。根据订贷方的要求,进行商品加工。逐步完善挑选、整理、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多功能系列化服务。
为了提高商品配送能力,商业部要求充分利用原有设施,能改造的不再新建,避免重复建设,因地制宜,建设配送中心。
为了探索配送中心建设经验,商业部于1992年上半年组织上海市、广东省商业储运公司这两个较现代化的物流中心,杭州、鞍山、壮丹江市商业储运公司、天津商储唐家口分公司,以及北京、重庆市果品公司等六个配送中心进行专项试点。经有关专题论证后,于1992年下半年陆续批转了广东物流中心和杭州、鞍山、牡丹江三个配送中心的试点方案。与此同时,陕西、齐齐哈尔等地的商储部门也在按商业部下发的《意见》要求,组织区域性的配送中心的试点。
思考题:
1、配送的概念与形式?
2、配送在物流中的作用?
3、配送中心的功能?
4、配送中心可供选择的作业模式?
5、配送成本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