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2月12日傍晚的上海港码头人头攒动。17时左右,人们期待的目光都聚集到了一个“重无霸”身上,一旁记者们的闪光灯不停闪烁。
这是一件重达821吨的进口化学反应设备。船务公司将它运抵上海港后,再由上海交运大件起重运输有限公司(交运大件)负责其陆路部分的运输,它最后的目的地是上海化工区巴斯夫项目安装工地。这类超大件的特殊运输来不得半点疏忽,必须考虑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任何问题,甚至精确到了计算出每一个点上的承受力。为了这一运输任务,交运大件前后准备了几个月。
那一刻,在水中的“向阳4号”400吨浮吊与岸上的500吨码头岸吊齐心协力下,“重无霸”终于被缓缓地抬吊了起来,最后被平稳地放在了大型平板车上。“重无霸”长56.4米,交运大件动用了两组900吨级的液压平板车组承载,共有432只轮子驱动。从港口到工地一共4公里路程,“重无霸”一路上缓缓地拐了4个弯,用了两个多小时才终于到了它的新家。
“重无霸”之旅
这个大家伙是德国巴斯夫委托一家韩国公司制造的。这次运输业务最特殊之处是货物的重量,821吨创下了上海地区单件运输最重的记录。
两个月前,交运大件接到了上海胜兴国际货代公司的委托,公司上下顿时忙活起来。交运大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考察货物。对于货物的尺寸、形状以及重量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计算,甚至对它的质量也要有所了解。“重无霸”的宽是11.7米,交运大件采用了两组900吨级的液压平板车横向拼接,一辆900吨级的液压平板车的货台宽是3.6米。
货物的情况了解后,还要检查路况。一要看路面是否平整,有没有坡度,如果有坡度就要计算会不会造成危险。路程中是否有弯道,如果有弯道,需要计算弯道半径有多大,因为900吨级的平板车转弯半径是44米。在“重无霸”需要经过的4公里路程中,有4个弯道,幸好弯度都不是很大。除此之外,在这趟短程旅途中,还省去了对桥梁与涵洞的考虑。
至此,整个运输方案出台。随后安排具体的人负责具体的工作,有做整体指挥的,有专门作业的,还有负责检查的。
人是比较好定的,难定的是时间。根据客户的要求,交运大件原本把运输时间安排在2月3日,但在之前的空车试行过程中发现,有一处高压电线必须清空,因为“重无霸”的身高是12.5米,在高压电线下经过时,由于距离太近,会造成一定危险。在运输车经过电线时,必须保证电线处在断电状态,于是交运大件紧急向电力部门提出了申请。
经过这个插曲,运输时间被拖至2月12日。交运大件办公室主任陈忠达说:“一切都是为了保证安全。”暮色下,上海化工区的道路上,庞大的车队缓缓前行,前面一辆开道车,中间是载有“重无霸”的液压平板车,后面还跟了辆维修车。一行人马就这样浩浩荡荡地驶入了巴斯夫的项目基地。
大件运输先驱
古埃及金字塔重型石料的搬运,明清时期北京故宫中巨型大理石的运输,都是传统道路大件运输方式的典型。
中国公路特重件运输的先驱大约出现在68年前。位于长江入海口吴淞的上海永安纺织二厂从国外进口了一台30余吨重的新式圆柱型锅炉,但偌大的上海滩却找不到一家汽车运输行承运。作为当时远东最大城市的上海没有一辆能承载20吨级以上大型设备的汽车平板车,而拥有唯一一辆20吨汽车平板车的英商茂泰公司,当然不愿做这等杀鸡取卵的赔本生意。
最后,中国榻车运输行接过了这个烫手山芋。榻车工人们就地取材,找来三辆铁轮大榻车,铺上几层垫木,增加了榻车的整体负荷量,于是,成三角形排列的人力铁轮榻车组就这样问世了。整整一个星期,四五十名榻车工人肩拖手拉绳子,使载着锅炉的铁轮榻车在20多公里的路上一寸一寸缓缓前行。
上个世纪50年代,有很多从前苏联进口的重型生产设备需要运进各个工业制造基地,上海市大型物件汽车运输公司于1958年诞生,这是交运大件的前身。同年,一台长28.5米、重30吨的行车架,急待从华东建筑机械厂运往江南造船厂码头,然后再水运至上钢三厂安装。当时没有专用的超长件运输车,仍用两辆木结构的榻车一前一后“抬轿子”。人拖不动,就用一辆汽车结上绳索牵引,转弯时需要靠人站在第一辆车前,来影响榻车组的转向。
这奇特的车队,缓缓驶进外白渡桥,牵引的汽车慢慢地将载着行车架的榻车组拖上桥头。从桥头缓慢下行时,突然有人听见“啪”的一声,榻车之间连接的绳索被拉断了。最后采用了工人陈友龙的提议,在榻车改装的前拖车上装上转盘,这样就可以不用人力,而由货物自动转向了。不出一个月,一辆装有转向磨盘的钢结构前拖车便诞生了,这是中国公路大件运输史上第一辆专用超长运输车,上海话叫“活络平板车”。
1978年2月,当时的上运六场接到了承运金山石化总厂二期工程关键设备—从国外引进的524吨重的加氢裂化反应器—的任务。参加谈判的西德代表得知中方没有现成的500吨级以上的特种车辆,便从皮包中掏出印有德文字母的大平板车图纸,放在了中方的面前。难题一下子摆在了桌上。买,从国外进口一辆载重600吨级的平板车,当时需要资金500万美元;造,国内自行设计制造,也将耗资400万元左右人民币,而且时间上也不允许。
最后,上运六场的工程技术人员决定利用现有的国产200吨与300吨平板车横向拼接。但是,两辆国产平板车长短相差4米,转弯半径也各不相同。于是,技术人员设计了一个转向同步自动补偿装置,经过十几次从空车同步转向试验到重载模拟试车,终于成功拼成了可随意转向的500吨级双拼平板车,全部花费仅35000元。
1981年1月26日下午,这辆特殊的中国式“双体车”载着524吨的庞然大物,安全抵达了安装工地。一个月后,还是这辆“双体车”,在宝山钢铁总厂工地,又成功承运了从日本引进的长18.7米、宽10.7米,高12.34米、重156吨的苯加氢模块,创造了中国道路大件运输单件体积最大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