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加坡经验看我国化工物流的发展

来源:来源于网络发布时间:2010-02-07

  新加坡裕廊化工区是亚洲最大的石化生产和物流基地,也是全球第三大的石油炼制基地。当前,我国化工园区的发展如火如荼,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紧锣密鼓,而与之相配套的化工物流体系也逐渐发展起来。无论是从规划理念,还是从建设经验来看,新加坡裕廊岛石化产业的发展,都能为我国新兴化工园区的发展和物流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借鉴。
  新加坡石化工业发展
  新加坡的石化工业的基地是裕廊岛(Jurong Island),它是以填海造陆方式衔接而成的。裕廊岛拥有得天独厚的海运条件,造就了新加坡石化工业在亚洲甚至世界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上个世纪60年代,裕廊岛上只有两家外资的炼油厂。从9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政府开始对裕廊岛开始进行填土工程,将七个小岛连成一片,并建成了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裕廊岛已形成了完整的石油和化工体系。200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约312亿美元,其化工业产值占新加坡制造业总产值的比例2004年达到28%,是全球重要的石油炼制中心和乙烯生产中心。
  裕廊岛通过集中投资,形成了“化工簇群” (Chemical Cluster) -- 即上下游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企业和企业之间形成上下游的关系,物料通过管道在园区内输送,企业之间共享基础设施和公用工程,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原料和产品的物流成本和企业的投资成本。
  目前裕廊岛的产业以炼油、乙烯及下游石化产品为主,投资者包括伊斯曼(Eastman)公司、杜邦(DuPont)、帝人(Teijin)、塞拉尼斯(Celanese)、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壳牌(Shell)、三井化学(Mitsui Chemical)等大型石化企业。
  新加坡化工物流园区的建设
  由于产业的发展和市场分工的细化,国际化工生产型企业本身几乎很少从事化学品的物流业务,而是将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3PL)。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包括水路、陆路运输经营者,码头和仓储设施经营者,化学品仓库和化工储罐和管道经营者。无论是作为生产企业还是贸易企业,都希望产品能快捷,准确且低成本地在供应链上传递给客户。石化原料中以液体为主,通过管道运输是最为经济的方式。因此,与化工园区配套的物流园区便应运而生。
  新加坡裕廊岛化工区的物流设施包括原油、液体化工码头、管道和仓储设施等。这些物流设施为化工簇群的形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裕廊岛的原油和液体仓储分为两大类:业主自备储罐和专业第三方仓储。业主自备储罐主要为各企业的中间罐区,以及壳牌(Shell)炼厂所需的原油和供新加坡本岛的成品油罐区。
  与我国企业基本依靠自身建设码头和储罐不同,裕廊岛的炼化企业的储罐主要依托专业第三方仓储公司。在裕廊岛,专业仓储主要三大运营商:Vopak (孚宝) Oiltanking (欧德油储)和Tankstore。 孚宝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的油品和液体化工品仓储公司,该公司在新加坡有三处罐区,其中两处在裕廊岛,总罐容150万方。欧德油储是全球第二大独立的油品和液体化工品仓储公司,该公司在裕廊岛总共占地面积27公顷,总罐容近90万方。
  借鉴与启示
  我国目前初具规模的化工园区主要有上海化学工业区(SCIP),南京化学工业园区(NCIP)和张家港扬子江国际化工园区(YCIP)以及宁波化学工业区等。其中,主要的大型化工园区开发也借鉴了“化工簇群”的理念,如上海化工区提出的“五个一体化”,其中就包括“产品项目一体化”和“物流传输一体化”的内容。另外几家园区在进行生产规划时,也都有“物流服务一体化”建设的设想。
  化工物流园区(包括原油码头、储罐、液体化工品管道和储罐等)与化工区(包括炼厂、乙烯厂和其它大型的石化生产装置)互相补充和需要。一方面,化物流园区的物流功能满足了化工区的生产和发展需要;另一方面,化工区的原料输入和产品的输出又支持了化工物流园区的发展。两者相互配合,发挥了良好的互补作用。
  作为化工园区,随着项目的不断引进和投产,土地资源日渐稀缺。因此提高码头和仓储的使用效率显得非常重要。降低业主自备的仓储和码头的比例,增加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份额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因此,从新加坡的经验来看,至少有两点值得我们国内园区借鉴,其一是化工物流园区和化工生产区的配套建设;其二是大幅增加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