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外销员考试辅导:国际价值与价格

来源:微学外销员考试网发布时间:2011-09-02

  国际价值与价格

  一、名词解释

  1.国际价值:由世界平均劳动强度或熟练程度所决定。

  2.国际价值量:

  由世界劳动的平均单位决定的。这个平均的劳动单位就是在世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某种商品时所需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3.国际价格:

  国际价格是国际价值的货币表现,围绕着国际价值上下波动。国际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4.贸易条件:

  又称为国际商品交换比率, 指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比率。通俗地表现为,一个单位的出口商品可以换回多少进口商品。它是用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来计算的,公式为: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

  5.相互需求方程式:

  约?穆勒提出,在由比较利益所决定的两国交换比率上、下限内,实际的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由贸易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所决定。

  6.提供曲线:

  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明一个国家为了进口一定量的商品,必须向其他国家出口一定量的商品的交换比率。曲线本身是由一个国家的供给(出口)、需求(进口)曲线合成的。

  7.雷布津斯基定理

  在要素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增加而另一种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其结果是密集地使用前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增加,而密集使用后者进行生产的产品数量将绝对减少。(这一定理的意义在于说明,如果两种要素同比率增加,则要素增长的结果是“中性”的,因为要素增长后,一国的比较优势并未因此而发生改变;若增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此时的比较优势比原有的优势更大,这种要素变化是有利于贸易的;反之,增加的要素所生产的产品不是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则不利于贸易。)

  8.贫困化增长

  贫困化增长是某些特定发展中国家发生的情况,它的含义为:当一国由于某种原因(一般总是单一要素供给的极大增长)使传统出口商品的出口规模极大增长,其结果是不仅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严重恶化,而且还导致该国国民福利水平绝对下降。

  二、思考题

  1.贸易条件即国际商品交换比率是如何确定的?

  答:国际商品交换比率的原则有二:

  一是从供给角度讲,国际商品交换比率介于贸易国国内商品交换可换得的商品数量之上、贸易伙伴国可提供交换的数量之下;

  二是从需求角度讲,在这一交换比率的上限与下限的区间内,贸易国对彼此商品的需求强度决定实际国际商品的交换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