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考试辅导:心理治疗中善用言说与倾听2

来源:心理咨询师考试网发布时间:2011-08-02

  为了帮助考生系统的复习心理咨询师考试,全面的了解心理咨询师考试的相关重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2011年心理咨询师考试各章复习的重点资料,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

  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如何看待被治疗者的言语行为本身,这一问题又直接决定着治疗师企图在对方言语中倾听到的内容。之所以不同学派的治疗师对同一治疗者的症状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正是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差异。

  这样我们看到,能指符号的共时性运动意味着,任何一个语言符号在呈现出它特定的指代意义时,必然是要排斥其他不合适的符号并唤起其他类似关系的可比较符号,这一运作机制就决定了修辞学中隐喻手法成为可能的先决条件。如“山”不但可以使人联想到“泰山”、“黄山”等等各山峰山脉,同时还可喻示着成年人在儿童眼中所显示的如山般的“高大”、“力量”和“威严”。再如前例所举的“我很想喝一杯”这样的话语,在特定环境中很可能用来隐喻两性之间的性要求。而言说中所指的历时性运动的基础,在于语言符号之间的连接或邻近关系。言说的本质就是在这些符号中寻找并造成连接关系,形成句子或段落。由于符号之间存在着的邻近或连接关系,因而一个符号可替换另一个与已有邻近或接近关系的符号。如“我很想喝一杯”中,言说者以“一杯”替换了“杯中之物”,该话语的意义借助于杯子与其杯中所盛内容的连接关系而得到呈现,能指运作的这一机制对应着修辞学上的换喻方法。

  拉康认为,无意识的运作机制与意识操作的语言运作机制类似。在弗洛依德那里,物表象的运作机制为凝缩与移置。拉康认为,隐喻和换喻的运作机制显示,能指相对于所指而言具有自主性。语言可以被用来言说与它所说的完全不同的东西。因而,意识中的隐喻与换喻的工作,可分别与无意识的凝缩与移置相匹配。[8]正是借助于以上机制,无意识的愿望才在梦、语(笔)误及神经症状中获得了象征性地言说。

  患者的症状往往表现为妨碍患者心理与社会功能的顽固性观念、由这一观念支配的不可理喻的行为、以及伴随二者的情绪体验三个部分。患者能自知其不合理性,但却无法用自我言语来摆脱其困扰,因之造成了长期的痛苦。根据精神分析的观点,症状的起因往往源于患者个人生活史、尤其是早年生活史中当时曾被意识到(但对孩子来说未必理解),并能以外部或内部语言言说的某种过去经验,其性质往往是未得到充分满足的某种愿望,由于该经验不能通过超我代表的检查机制,不能被意识系统所接纳,因而构成该经验的能指(词表象)与所指(物表象)部分被压抑的心理机制所割裂。

  压抑导致了两种后果。其一,所指被压抑在无意识系统中不能被患者所意识。由于无时间性是无意识愿望的一大显著特征,正如弗氏所说“不可破坏性构成了无意识过程的持久特征,在无意识中,没有什么可以被结束,也没有什么是过去了的,亦没有什么是被遗忘了的”,[9]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愿望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弱其想得到满足的冲动,因此它总是在患者的心理生活中以不能觉察的方式过分地在场,并通过隐喻的方式不断地象征性地言说看自身,影响着患者的心理面貌。同时,由于它不能被能指所标定,所明晰化以及被患者在现在的认知水平上给以重新解释,导致患者长期地为自己的症状感到痛苦,且不能明白何以无法摆脱其症状的原因。

  例如,在笔者的一例治疗个案中,一位22岁容颜美丽的女性医科大学学生自述自己长期以来“视觉异常”,即她在教室或其他公众场所,眼睛余光总是无法控制地被迫注视到周围异性的一举一动,并担心这些异性也能发觉自己的余光所指,对自己作出“不好”的猜疑。由于对视觉余光问题极度苦恼且又不知为何无法摆脱,患者时常独自以泪洗面,甚至产生轻生产头。不难看到,患者在意识的层面上言说的话语是“我没有性愿望”。这一话语不但通过患者对自己“视觉异常”行为的批判—如认为这“很不好”——以及对这一行为的痛恨不断得到表达,它还通过患者对自己体相、智力、性格的过度贬低,认为自己太糟,不值被异性关注的观念,通过她随时避免与异性接触并发誓不谈男朋友的行为所反复言说。并且,它还通过患者即使已经在非暴力的情景下,与某位她评价相当低的异性多次有过拥吻等性接触,仍坚持说当时自己完全是由于性格懦弱因而产生了服从行为这样的症状性表现所再次重复。但在治疗中,这一话语被治疗师解读为由于患者童年期性创伤经历而被压抑在其无意识层面的真实话语:“我有性愿望”。这一推测在治疗过程中一步步得到了证实。我们看到,这一个案中,无意识中的真实所指正是通过反向形成的方式完成其换喻的。

  压抑导致的第二个后果是,能指失去了所指的规范与约束,必将从原有的位置上漂移和滑动,在患者的个人生活史中与原初的所指拉开距离,演变成衍生为另外的能指符号。这样,我们可观察到上述个案中患者不喜接触异性的种种症状表现与其下方被压抑的愿望之间的距离:二者并非直接的对应关系,前者必然是后者以“乔装和歪曲”伪装起来的隐喻式表达。同时还可从这里找到为何患者曾一度运用过的自我宽慰、自我言语鼓励等能指层面的调整,均因不能触动其原初所指而告无效的答案。

  根据拉康的理论,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隐喻是用一能指代替另一被压抑的能指,换喻是以一能指代替另一不在场的能指。隐喻的概念可阐明症状,换喻的概念可解释欲望。换言之,症状就是隐喻,而欲望就是换喻。[11]这样,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角度,精神分析理论对意识操作的语言、无意识操作的话语、以及症状三者的关系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同时也就规定了心理治疗中治疗师倾听治疗者言说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