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重点章节辅导5

来源:中大网校发布时间:2012-11-09

查看2012年心理咨询师考试重点章节辅导汇总

  第九章 领地与个人空间

  1.领地是可见的、相对固定的,并有明显的界限,且多以居住地为中心。

  2.奥尔特曼认为,领地表明了个体或群体彼此排他的、独占的使用区域。

  3.人类领地性与动物领地性有何异同?

  (一)动物领地性是指动物个体或群体占领一定地区,以保卫它不被侵入的一种倾向或特性。动物领地性的功能:⑴繁殖功能:领地性与动物交配繁殖之间的关系,确保动物种群繁殖的高质量和延续性;⑵保护功能:动物多会占据那些周围有食物源的地方作为自己的领地,所以,领地性不仅有利于动物寻找食物,也有利于保护食物;⑶减少冲突的功能:有一种现象叫做“优先居住效应”,指的是动物在自己占据的领地上有优先于其他个体的支配性。

  (二)人类领地性,领地是由个体、家庭、相互作用的群体所控制的区域。虽然对人类领地性的定义各种各样,但无论哪种定义都提到领地具有排他性、控制功能和有一定的范围限制。人类领地性是指建立在对物理空间的拥有权知觉上,由一个人或一个群体表现出的一套行为系统,它是个体或群体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要求占有和控制特定空间范围的一套行为习性。

  可分为三种形式:主要领地、次级领地和公共领地。⑴主要领地是指被个体或群体完全拥有和控制,并受使用者和他人共同确认的领域,它是建立在长期使用的基础之上,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⑵次级领地不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使用者对它的控制力较弱,没有明确的归属。如酒吧、教室里的座位等。⑶公共领地是指任何人都可以进入、极为临时的领域,人一旦离开就会对它失去控制。不是使用者生活的中心,使用者也不会因为他人的占用而采取强硬措施。如电话亭、公共汽车上的座位等。

  人类通过使用的物品或自己的行为,使领地个人化或保护自己的领地,这称为给领地注上标记。主要领地的标记用的是能反映使用者征的一些记号。主要领地的标记形式多为物理标记,次级领地和公共领地的标记形式,比较多的表现为一些精细的行为或简单直接的方式,如放置一些物品等。

  人类领地性的功能:①保护、调整私密性。个体能够拥有一个可以调节私密性和自由控制支配的地方,对维持身心健康和正常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个体发现自己没有能力维护自己的领地,可能产生压力和其他严重的心理问题。艾德尼的研究发现,领地性行为有个体差异,有的人领地性行为表现的尤其强烈,还发现,领地性强的人对未经允许入侵的人极为敏感,以致于他们对门铃的反应要更快。②组织功能。与动物不同,人类领地性的主要功能不在于维持生存,更多地表现出来的是组织的作用。这里的组织是多方面的,包括组织日常生活,使生活可预测、有条理和更稳定;提供稳定的社会组织,维持和发展社会组织;此外,领地还是地位的象征。领地个人化充分体现出来,当个体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如到了新的办公室或新居的时候,他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领地装扮的具有个人特色。对群体而言,人类的领地性行为也有与动物领地性行为相同的一个作用,就是社会组织功能。领地性可以支持和清楚地划分社会角色,调整人际关系并减少冲突的发生。③人类领地性的优先居住效应。人类领地性的优先居住效应类似于动物减少冲突的防卫功能。在体育比赛上也体现出优先居住效应,它可以称为“主场优势”,在主场赢的机会更多。人们在自己的领地内会更自信,做得更好。

  4.试举例说明领地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①病人能够拥有一个可自由支配的空间,有利于其身体的康复。②在公共领地,没有明显标记的地方会更容易遭到破坏,如工厂、学校和空地都是被破坏最多的地方。③拥有适当的个人领地对犯人也很重要。④住宅设计的领地性标记,可以使被盗的可能性减小。

  5.个人空间一词最早由凯特兹于1937年在《Animal and Men》一书中提出。个人空间是指围绕在我们周围的,不见边界的、不容了人侵犯,随我们移动而移动,并依据情境扩大和缩小的领域。霍尔得出人在社会交往中有四种距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在0~45厘米的范围内称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的范围大约在45~120厘米之间,这个距离通常是与朋友交谈或日常同事间接触的空间距离。社交距离分为近距离社交距离和远距离社交距离,较近的社会距离是1.20~2.10米,多出现在非正式的个人交旆中;较远的社交距离为1.20~3.60米,一般正式的公务性接触中是这种距离。公众距离的范围是在3.60~7.60米间。

  6.个人空间具有哪些功能?⑴边界调整功能。边界调整功能是由奥尔特曼于1975年提出的,认为边界调整可以维持个体或群体处于独处状态,满足个体和他人交往中需要保持的空间范围。个体可以根据所获得的感觉信息量调整边界范围,当这一愿望达不到时,消极影响就会产生。要消除消极影响就需要调整个人空间。⑵平衡亲密程度模型。平衡亲密程度模型是由阿盖尔和迪安提出的,埃罗后来把它称之为舒适模型。在很多人际互动过程中,个人都想维持一个最佳亲密距离。如果个体间的亲密水平太高,平衡作用就会发挥它的功能,个体采取各种补偿行为,如把身体移远一些、调整眼睛的注视和脸的方向;如果个体认为亲密水平不够高,平衡作用会促使个体缩短个人空间距离,如更多的眼睛接触等。个人空间的这一作用使个体之间的互动处在最佳水平。⑶保护功能。个人空间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控制他人的侵犯,保护自己免受情绪威胁或物理刺激的威胁,减少压力。个人空间的保护功能还体现在可以调整感觉输入,这其实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边界调整功能。这只适用于两个女性或异性间的交往;在两个男性间,亲密关系并不会使他们的互动距离减小。个人空间可以作为身体缓冲区。⑷交往功能。个人空间可以传达和调整人际交往中的相互沟通。他人传递给人体的感觉信息,如气味、身体接触、眼神接触和言语信息,都决定了互动中的个人空间距离。较近的距离既会增强积极的反应,也会增加消极的反应。

  7.个人空间的测量方法有:实验室止步距离法、投射法和自然观察法。①实验室止步法是让被试站着不动,另一人逐渐靠近他,当被试感觉到对方已经达到适当的距离时便要求停止。②在个人空间的研究中,投射和社会情境模拟是运用最广的方法。投射法是假设被试与剪影的相对距离反映了真实社会情境中的距离。③自然观察法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研究者用摄像机或照相机拍下自然情境中人们的行为,并利用地上的砖、人行道上的区间等线索测量被试间的距离。

  8.影响个人空间的因素:总的可以概括为情境因素和个体差异。

  情境因素:⑴物理情境。物理空间的特征或结构会对个人空间产生影响。①个体对空间的利用情况反了他们对安全的需要程度。当容易逃离威胁时,所需个人空间较小,坐着比站着需要更大的个人空间。②个体在房间中的位置也决定了空间的大小。③在室内比在室外需要更大的空间。④建筑的特征也会影响到个人空间。⑵相互吸引与人际距离。①当异性在一起时,人际距离随相互吸引的增加而缩短。②当都是女性时,人际距离也随相互吸引的增加而缩短;③但如果同为男性,相互吸引并不会使人际距离减小。⑶相互作用的类型与人际距离。①当相互作用表现为讨厌等负面情绪时,个体间的人际距离较大;②当表现为喜欢等积极情绪时,人际距离较小。③互动双方的合作情况也影响个人空间距离:处于合作状态,人际距离较近,④处于谈判竞争状态,人际距离较远。

  个体差异:⑴文化和种族。霍尔把不同文化差异总的分为两种:接触文化和非接触文化。地中海、阿拉伯和西班牙等国家属于接触文化;而北欧和高加索属于非接触文化。⑵性别。女性比男性拥有更小的人际距离,而男性对较小人际距离的忍受性要比女性低,男性入侵者给他人带来的恐惧和压力要大于女性。⑶年龄。埃罗和海达克通过研究得到三个结论:首先,他们发现在5岁以前,儿童的个人空间模式与成人的不一样;6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空间要求稳定地增加;到青春期以后,形成了大小与成人相似的个人空间。⑷人格因素。内控的个体与外控的个体对个人空间的需求不一样,外控的人要求有更大的个人空间。

  9.斯基恩做了一个实验,给被试一系列难度不同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和主试的空间距离分别为亲密距离和个人距离的情况下进行学习。结果,被试在个人距离下的学习成绩最好。米勒按霍尔划分的四种人际距离,让学生分别在这四种距离下接受教师的传授,结果表明,亲密距离下的教学果好于其他三种情况。

  对侵犯他人空间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受侵犯者的反应,事实上,侵犯者本身也会有很多体验。当实验人员距离泉30厘米时,与距离为150厘米和300厘米相比,使用喷泉的人数较少了。

  10.简述私密性的形式及其功能。①私密性是指个体有选择地控制他人或群体接近自己。个人或群体都有控制自己与他人交换信息的质和量的需要,私密性是个人或群体对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度与他人相互沟通的一种方式。②威斯汀把私密性分为四种形式:独处、亲密、匿名和保留。独处是指个体把自己与其他人分隔开,或者避免被他人观察到的状态;亲密指和某些个体相处时不愿受到干扰,如和亲人、朋友或配偶亲密相处时的状态;匿名是指一个人隐姓埋名或乔装打扮,即使在公众场合仍然不被别人认出的状态;保留是指个体需要隐瞒自己的一些事,不愿意其他人了解。保留经常通过利用个体周围的建筑等来实现。③私密性的功能可以划分为四种:自治、情感释放、自我评价和限制信息沟通的功能。自治可以使个体自由支配个人的行为和周围环境,从而获得个人感;情感释放可以使个体放松情绪,充分表现自己的真实情感;自我评价是使个人有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设计的空间;限制信息沟通是让个体与他人保持距离,隔离来自外界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