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四

来源:中大网校发布时间:2012-11-10

查看2012年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复习资料汇总

  第五节 态度

  20、态度三成分又叫ABC模型,A(情感)B(行为)C(认知),三者常是协调的,不协调时,情感往往占主导地位。态度有工具性、自我防御、价值表现、认知功能,个体倾向于发展给自己带来利益的态度是态度的工具性功能,个体对情境中的客体通过态度来赋予其意义是态度的认知功能。态度的内化是个体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观点,使之纳入自己态度体系。态度是行为的重要决定因素,但不是直接决定因素。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影响,但态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个体赋予对象的主观价值。

  中等强度的畏惧、重复(倒U型)说服效果最好。威信高的说服者,原有与当事人态度差异的情况下,差异大时,态度转变量最大。

  。海德提出了态度转变的理论(平衡)称为POX模型,P为个体;O为另一对象,X一人或一事

  。社会交换论从个体的得失权衡后产生的趋向与回避来解释态度的形成与转变,但关键是诱因的强度。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态度是行为的直接决定因素,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行为;B、价值观对态度有直接影响,这种影响是通过个体对对象赋予价值来实现的;C、个体赋予对象的主观价值对态度有重要影响,但态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客观价值;D、价值不具有直接、具体的对象,也没有直接行为动力意义。

  。POX全负与二负平衡,全正、二正一负为不平衡

  。认知失调论认为,失调的原因是:A、逻辑矛盾;B、文化价值冲突;C、新旧经验相悖;D、观念的矛盾

  第六节 沟通与人际关系

  21、目光接触是最重要的体语沟通方式,面部表情是另一种可以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人在触摸和身体接触时的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人际距离依次是亲密、个人、社交、公众距离,朋友属个人距离,商业交往属社交距离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联系,自我暴露程度是人际关系深度的“探测器”。人际关系的原则有相互性、交换性、自我价值保护、平等原则

  。舒茨的人际关系三维理论:三种基本人际需要与六种人际关系取向。群体的形成是先包容、再控制再情感,群体解体是先情感不和再失去控制,再难以包容

  。人际吸引:亲合是较低层次的人际吸引,喜欢是中等,爱情是最强烈的人际吸引。

  。自我暴露依次是:情趣爱好、态度(对人对事看法)、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情况、隐私

  。人际吸引中的互补指:需要、社会角色,人格特征互补

  。人际互动主要形式是合作、竞争

  。合作的条件是:A、目标一致;B、共识与规范;C、相互信赖的合作气氛;D、彼此平等

  。竞争的条件是:A、目标稀有难得;B、可能出现零和冲突或双赢;C、按规范进行

  第七节 社会影响

  22、从众行为特点是:引起从众的群体压力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想象的;群体压力可以被意识到也可以不被意识;从众行为是自愿的(重要特点)。从众有两种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形成共同规范、价值观;让个体适应社会生活。从众的原因是:寻求行为参照、避免偏离恐惧、群体凝聚力。自我评价高、自信心强者不易从众。从从分真从众、权宜从众、反从众。性别与从众没有确定关系。

  。什么是社会促进?(他人在场,提高了绩效)什么是结伴效应(个体感到社会比较压力、提高绩效)什么是观众效应

  。什么是社会惰化(原因是责任意识下降,被评价焦虑减弱)

  。在没有外界压力下,个体受他人影响仿照他人,使自己与之相同或相似的现象称为:A、模仿;B、感染;C、暗示(模仿的下降率、几何级数率、先内后外率)。

  。通过语言、表情、动作及其它方式引起众人相同的情绪与行为,这种现象是:A、模仿;B、感染;C、暗示

  。在较大群体内产生循环感染,引发强烈的冲动情绪,导致非理性行为产生,这说明社会感染具有:A、全面性;B、双向性;C、接受的迅速性;D、爆发性

  。球迷闹事、宗教的狂热属于:A、个体间的感染;B、大众传媒感染;C、大型开放群体的感染

  。什么是暗示:在非对抗条件下,通过语言、表情、体语、符号等对他人的心理行为发生影响,使之接受影响者的意见或按所示方式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