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影响性技术
(一)面质
1、面质,又称质疑、对质、对峙、对抗、正视现实等,是指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我们把在咨询中常见的这种矛盾归纳如下:
言行不一致;理想与现实不一致;前后言语不一致;
咨访意见不一致
2、咨询中使用面质的目的:协助求助者促进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及所处境况的深入了解;
激励求助者放下自己有意无意的防卫心理、掩饰心理来面对自己、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促进求助者实现言语与行动的统一,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一致;
使求助者明了自己所具有而又被自己掩盖的能力、优势,即自己的资源,并加以利用;
通过咨询师的面质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以便将来自己有能力去对他人或者自己作面质,而这一点是健康人生所需学习的课题。
3、使用面质技术时要注意的问题:要有事实根据避免个人发泄;避免无情攻击;要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可用尝试性面质。
正如Egan所说,没有支持的面质会发生灾害,而没有面质的支持则是贫血的。
(二)解释
解释,即运用某一种理论来描述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
解释使求助者从一个新的、更全面的角度来重新面对困扰、周围环境及自己,并借助于新的观念和思想来加深了解自身的行为、思想和情感,产生领悟,提高认识,促进变化。解释被认为是面谈技巧中最复杂的一种;
解释与释义的差别;解释与内容表达的关系;
进行解释时,首先应了解情况,把握准确,同时应明确自己想解释的内容是什么,再者要把握对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时间运用什么理论怎样解释最好。影响解释效果的因素并非是单一的,它不仅取决于掌握知识的多少,还在于灵活地、熟练地、创造性地在实践中运用知识的程度。
(三)指导
指导即咨询师直接地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指导是影响力最明显的一种技巧。
心理分析学派常指导求助者进行自由联想以寻找问题的根源。
行为主义学派常指导求助者作各种训练,如系统脱敏法、满灌法、放松训练、自信训练等。
人本主义中的完形学派习惯于作角色扮演指导,使求助者体验不同角色下的思想、情感、行为。
理性情绪学派则针对求助者的各种不合理观念予以指导,用合理的观念代替不合理的观念。
(四)情感表达
咨询师告知自己的情绪、情感活动状况,让求助者明白,即为情感表达。
情感表达与情感反应有不同。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后者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叙述中的情感内容。
咨询师的情感表达既可以针对求助者,也可以是针对自己的,或针对其它的事物。
正确使用情感表达,既能体现对求助者设身处地的反应,又能传达自己的感受,使求助者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咨询师形象,了解咨询师的人生观。同时,咨询师的这种开放的情绪分担方式为求助者做出了示范,易于促进求助者的自我表达。
(五)内容表达
内容表达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褒贬和反馈等。
其实咨询过程中各项影响技巧都离不开内容表达,都是通过内容表达起作用。广而言之,指导、解释、影响性概述、自我开放等都是一种内容表达。
内容表达与内容反应不同,前者是咨询师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后者则是咨询师反映求助者的叙述。虽然内容反应中也含有咨询师所施加的影响,但比起内容表达来,则要显得隐蔽、间接、薄弱得多。
求助者中心学派、非指导型咨询师多用内容反应,而希望直接施加影响、表达自己观点的咨询师则多喜欢内容表达。
(六)自我开放
自我开放:亦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咨询师提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与求助者共同分享。它与情感表达和内容表达十分相似,是二者的一种特殊组合。
自我开放在面谈中十分重要。咨询师的自我开放与求助者的自我开放有同等价值。它可以建立并且促进咨询关系,能借助于咨询师的自我开放来实现求助者更多的自我开放。
自我开放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咨询师把自己对求助者的体验感受告诉求助者。第二种形式的自我开放是咨询师暴露与求助者所谈内容有关的个人经验。
自我开放应以有助于促进咨询关系、促进求助者进一步自我开放和深入地了解自己、加强咨询效果为准则。
(七)影响性概述
咨询师将自己所叙述的主题、意见等经组织整理后,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出来,即为影响性概述。
影响性概述可使求助者有机会重温咨询师所说的话,加深印象,亦可使咨询师有机会回顾讨论的内容,加入新的资料,强调某些特殊内容,提出重点,为后续交谈奠定基础。
影响性概述与参与性概述不同,前者概述的是咨询师表达的观点,而后者概述的是求助者叙述的内容。因而,前者较后者对求助者的影响更为主动、积极和深刻。
影响性概述既可在面谈中间使用,或在结束时使用。有时常和参与性概述一起使用。
(八)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非言语行为在咨询中的作用:
加强言语。重音、手势和面部表情与言语一起出现,可使言语的意义更丰富,情绪色彩更鲜明。
配合言语。例如,讲话者如果想继续说下去,那么他会把手停在空中。
实现反馈。听话者对讲话者做出持续的反应,如用嘴和眉毛表示同意、理解、惊讶、不满等。
传达情感。交流者常用非言语形式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喜欢、理解、尊重、信任的程度,像面部表情和声调这样的非言语暗示比言语信号影响更大。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目光注视
面部表情
身体语言
声音特质
空间距离
衣着及步态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目光注视
在传递信息的所有部位中,眼睛是最重要的,它可以传递最细微的感情。一般来说,当一方倾听另一方叙述时,目光往往直接注视着对方的双眼。而当自己在讲话时,这种视线的接触会比听对方讲话时少些,即讲者比听者更少注视对方。人开始说话时,会先把目光从对方身上移开,说话结束时,则一般又会重新看着对方。
目光大体在对方的嘴、头顶和脸颊两侧这个范围活动为好,给对方一种舒适地、很有礼貌地的感觉,并且表情要轻松自然。目光范围过小会使对方有压迫感,而目光范围过大则会显得太散漫、随便。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面部表情
在理解面部表情时,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体动作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根本没意思,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十分有内容,但内容含义可能很不一样。
比如,皱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句话的中间停顿,在另一种情况下也可能是“心里冒火”或“讨厌”的信号,或者是思想集中的表现。
如果仅仅研究皱眉或面部表情,就难以确切把握含义,还要知道这位皱眉者在干什么,要联系其它一系列的非言语行为所表达出来的含义。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身体语言
咨询师和求助者的身体、手势的运动和位置在相互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的变化往往能反映咨询状况的某种变化。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声音特质
声音通常包括嗓音的音质、音量、音调和言语速度。人们借助于声音的轻重缓急来自觉不自觉地表达自己错综复杂的思想和感情。
咨询师不仅要善于判别求助者声音变化所表达的涵义,还要善于运用声音效果加强所表述内容的意义及情感。
咨询师要善于利用声音停顿的效果。这种停顿有时是一种强调,以引起求助者的重视;有时是一种询问,以观察求助者的反应;有时则是为了给求助者提供一个思考的机会。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空间距离
咨询时咨访双方的空间距离也具有非言语行为的特征。
一般来说,在专用咨询室里,座位可能相对固定,咨访按各自位置就坐即可。但座位的布置则应符合有助于咨询关系建立、彼此感到适宜的原则,距离以1米左右为好。有些喜欢面对面交谈,觉得这样有更多的目光和面都表情交流,言语沟通比较直接。有些则喜欢成直角而坐,觉得可以避免太多的目光接触。
非言语行为的运用-衣着及步态
衣着也可以视为非言语交流的一部分,因为衣饰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经济地位、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等等,尤其是较能体现出求助者来访时的某种心情。
求助者进咨询室的步姿、动作、神情,对于咨询师把握求助者亦是有价值的。那些垂头丧气、痛苦不堪的求助者从他们进门的一刹那就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