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心理咨询师《变态心理学》复习概要第二章

来源:微学网发布时间:2014-03-28

  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

  ①能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②能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

  ③能使人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的描述是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方法不包括半标准化区分法。区分方法包括:①标准化的区分;②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一、标准化的区分(4类判别标准,)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不属于“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的表达是伦理学标准。

  1.医学标准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符合“医学标准”的涵义的表述是精神障碍是躯体疾病。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不符合“医学标准”的内涵的表述是将心理问题与统计学标准联系起来。

  2.统计学标准

  不符合“统计学标准”对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分析判断的描述是“心理异常”是绝对的,它是一个恒定的因子。

  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反映了“统计学标准”局限性的表述是有些心理特征和行为不一定成常态分布。

  3.内省经验标准

  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形下,符合“内省经验标准”涵义表述的是病人的内省经验。

  自知力判断属于李心天关于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标准的内省经验标准(0511-2-72)

  4. 社会适应标准

  在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时,按照“社会适应标准”的要求,正常人的行为符合社会准则,能够根据社会要求和道德规范行事。

  不属于“社会适应标准”的内容的表述是人能按照自我认可的方式行事。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包括:①主一客观世界统一原则;②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③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判断正常与异常、病与非病的三原则

  不符合“心理学标准”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原则的说法是个人理想与他人理想的一致原则。

  (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在临床上,可以将“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作为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

  不符合“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的描述是对“自我”概念的错误认知(双重否定题)。

  “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是指:①判断精神病的指标之一;②“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③患者对自身状态的错误反应

  (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表述是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描述是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

  不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描述是人格类型与心理结构之间具有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