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调查分析表明:员工个人发展因素成为继薪酬之后的最重要的离职原因。为求得稳定和更好的发展, 员工开始认识并审慎为自己设计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种新兴的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也逐步得到了众多企业的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企业开发员工潜力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它以双赢为目标,强调发挥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并有效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高度结合。通过对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不仅满足自身的人力需求, 而且还能创造高效率工作环境及和谐的人力资源氛围。
那么,在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HR工作者究竟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在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管理经验,谈谈个人对此问题的一点见解,权当抛砖引玉。
一、宣传鼓动者
不可否认的是不少的企业认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做秀",是"炒作",是为了对外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以此可见,HR工作者面临的现实环境可算是一个挑战!这一观念上的偏差需要HR工作者坦然面对。
科学研究得出的结论:人的潜能很大,人之一生开发利用的潜力可能不到本人潜能的十分之一。所以我们常听到有人在绝望环境下或者高度的压力下潜能发挥到极致的例子。可以知道,人的潜力往往有很多浪费,而最大的浪费是未能开发运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这项技术正是有效开发员工潜能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是这种方法,至今为止,至少有80%的中国企业仅知道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却没有真正加以运用。有企业经营管理者说:"我们的管理很现实,我们只是找来需要的人才,他进来工厂就要发挥效益,我们也不需要对他做什么培训,因为企业不是培训学校。我们更不需要谈什么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人才的合理配置当然是对的,但是,短视行为并不可取,科学的人才观告诉我们不能不重视员工的个人发展,我们必须寻求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平衡。因此,我们HR工作者应站在人力资源开发的高度,当一个吹鼓手,当一个文化传播者去大力宣传人力资源理念,从而寻求观念上的支持、共鸣。我们要让企业经营管理者理解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要想办法让他们知道员工发展对引才、留才的作用。
二、制度建设者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技术手段,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成功依靠相关制度作保障。毫无疑问,HR工作者正是这些制度的建设者,我们要根据企业的具体实际策划、设计、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操作制度并付诸实施。
制度建设首当其冲的是规划多路线的晋升管道。"自古华山一条道",在官本位思想观念很重的中国,历来人们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就是做官。今天,这个观念已经完全过世了,这个格局已经被打破。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本观念大行其道,人才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因此,不同类型的人才可以规划出不同的晋升管道。
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了"职业锚"的概念。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
施恩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技术或功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主与独立型、安全型等五种职业锚。这五种职业锚类型将人进行了一个基本的职业上的区分。比如,具有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管理型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创造型的人都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署着他们名字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们的成就的个人财富等等。" 自主与独立型的人期望独立工作。安全型的人会觉得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职业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利用职业锚的概念,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规划多条晋升通道。
除了晋升管道规划之外,与之相匹配的薪酬管理制度、绩效管理制度都非常重要。其他配套制度,如员工晋升管理制度、企业辅导员制度、培训制度、内部讲师制度、轮岗制度、师徒帮教制度等等都有待于HR工作者深入实际去研究、规划、建设。
三、职业导师
职业生涯规划中,我们运用"能力+意愿+个性+职位"的基本模型。我们应全面、深入测量个人的能力状况、意愿状况、个性特质状况及职位说明,客观认识和调整这四个方面以达到高度统一。作为HR工作者,我们一方面要指导员工进行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要用HR的专业去指导直线经理人有效地对其属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这个意义上讲,HR工作者应该扮演职业导师的角色。
要做好职业导师的角色扮演,HR工作者应当是职业指导方面的专才。HR工作者应该具备绩效考核、性格分析、人才测评、心理学等专业领域的知识并熟练运用。HR工作者应该具备较强的分析力、判断力及沟通力。
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作为导师的HR工作者有一些具体工作要做。
首先,HR工作者必须了解公司的职位总量,进行全面、细致的职位分析,形成详细的职位说明书。职位说明书成为HR工作者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
在进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时,我们遇到最大的难题是对员工的评价。之前我曾提到过"职业锚"的概念。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核心。一个人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自己的能力、动机、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认知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但是,要想对职业锚进行预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总是在不断发生变化,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
如何才能找到员工的职业锚,这要求HR工作者要更审慎、更专业,要获得全面、准确的针对员工所进行的定量或者定性的评估。有效的面对面的沟通、绩效面谈、运用专业的人才测评工具、员工满意度调查都是必要的手段。
HR工作者之职业导师的角色扮演成功的话,我们就能够帮助员工在最短的时间期限内找准自己最适合的发展位置及发展方向,这不仅有利于员工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及潜力的发挥,也有利于企业减少资源配置的浪费。
四、培训管理者
在经过诊断分析之后,我们对员工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知识结构、经验、教育背景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与此同时,我们对企业的现状,如企业文化、组织架构、职务职掌、企业外部环境也有了明确、清晰的认识。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补强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上存在的不足。因此,HR工作者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应扮演培训管理者的角色。
首先,我们应建立员工个人发展计划。个人发展计划主要由员工与其上级一起根据个人工作发展需要而制订。建立职业发展辅导的导师制度是过去我们采用过的比较理想的措施。举例,就一般文员而言,上层的直接主管或资深员工可以成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导师。在新员工入厂时我们就告诉新员工他的职业发展导师是谁。之后,职业发展导师会与新进员工进行多次的正式或者非正式的面谈。试用期结束时,职业发展导师与该员工进行交流沟通,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使用专业人力资源测评工具对员工进行特长、技能、职业取向等多项调查,帮助新员工深入了解自己,帮助新员工根据自己的兴趣、资质、技能、个人背景等明确职业发展意向、设立未来职业目标、制订出一份详细的发展计划表。个人发展计划的周期一般为一年。当然,我们也会针对一些特殊、关键职位的员工制定3至5年中长期个人发展计划。这份个人发展计划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职业发展目标、员工事业发展存在的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应展开的各项专门针对性教育训练。
在获得员工发展计划之后,培训项目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具体实施很显然是由HR部门来组织实施。其他各部门经理及相关人员负责协助,并负责组织部门内部的专项培训。HR工作者一方面要以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绩效及竞争力为目标,另一方面要实现员工个人成长。我们要使员工素质能很好地适应公司不断发展的要求,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为完成上述目标,HR工作者应建立适应企业策略和发展方向的培训体系,形成"学习型组织".这一培训体系应包括阶层别、职能别、专业别等多个层次。
培训方法的选择灵活多变,不拘一格,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有不同的选择。对基层人员来讲,师傅帮教制度是很好的一个教育训练办法。我们为每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员工指定专门师傅,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训练。这种训练有针对性,实用有效。在实务工作中,工作现场的主管教导、工作内容扩大化、职位轮调、储备干部实习等都是非常有效的培训手段。这些都有赖于HR工作者去加以分析、组织。
五、组织协调者
HR工作者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项目的直接推动者。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属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范畴,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HR工作者需要扮演组织协调者的角色。从舆论宣传到项目的策划、实施及改善,这一些都需要HR工作者发挥沟通桥梁功能,需要HR工作者付出智慧及艰苦努力方能收到成效。
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委员会,HR部门成为其执行部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委员会的功能之一是确立员工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的宗旨、原则、程序及主要文件。很显然这些协调工作都需要HR工作者来组织实现。
HR工作者要协助各直线经理确定展开职业生涯规划的人选。根据80/20管理原则,企业不可能对全部人员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只针对关键岗位、特殊人才、管理人员等职位进行此项规划,有限的资源只能用在最有需要的地方。
其次是在整个企业及员工的评估过程之中,HR工作者需要向各直线经理人提供专业工具上的支援及方法上的指导。在培训实施过程中,HR工作者需要整合企业内部教育训练资源,力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并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综上所述,HR工作者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中主要扮演宣传鼓动者、制度建设者、职业导师、培训管理者、组织协调者等五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