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ER中国经济观察:财税政策更有可为

来源:网络发布时间:2008-07-31
最新发布的朗润预测显示,宏观经济学家对3季度经济走势几点预测意见值得关注。一是通胀压力将有所减缓,CPI同比增长率有望从2季度7.8%下降到3季度6.1%-6.3%。二是经济增长降幅收窄并趋于平稳,GDP同比增长率预计从10.2%小幅回落到10%。三是投资、工业增长、商品零售等分项增长指标会大体呈现高速平稳增长态势。四是进出口增速预测分别为29.1%和19.7%,贸易顺差继续保持与2季度类似的同比下降和环比回升格局。五是利率变动可能性较小,汇率将继续小幅升值。总体而言,以应对通胀为中心的政府宏观政策组合正在取得预期结果。
  6月26日,“CCER中国经济观察”第14次报告会发布了这组数据。就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走向,与会经济学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资源价格和汇率是当今的两个焦点问题”摩根大通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龚方雄指出。
  财税政策应及时出手
  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是1994年税制改革的起草人之一。他在讲演中结合1994税改历史背景和现实情况,分析了我国税制改革涉及的营业税扭曲效果、增值税改革、流转税与所得税关系等重要问题。
  许善达认为,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制约,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局面可能还将维持相当一段时间。在此背景下,一个可以考虑的能够较快见效的办法,是实现增值税和营业税的相互抵扣,这在运费方面已经做到了,还需扩展到其它方面。另外我国流转税在税收总量中比例过高,收入税种比重过低,也是需要研究改革的问题。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认为,在全球经济局势扑朔迷离的环境里,中国应力争独善其身。他指出,通过改革可促进的经济增长,更有巨大的可能性空间。例如主动降低进口税收、降低房地产税收,改革供地机制、发展民间金融、适度开放粮食合法出口等,都可能较快收到促进增长的成效。
  从紧货币政策不应放弃
  “真正‘过热’的不是经济增长,不是投资,也不是个别产业部门,而是货币总量过多”,周其仁说,中国近年来的通胀,不是财政透支、滥发货币造成的,而是货币政策受制于汇率政策的结果。固定汇率机制迫使央行被动增发了大量基础货币,当过多的货币未被对冲干净、并得不到利率政策遏制时,在中国经济体内就累积起资产价格飙升与通胀抬头的压力。
  他认为,只要在短期压力面前松一松货币,什么结构调整和深层次改革都难以推进,因为根本没有动力和压力。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宏观政策就是货币政策不要放松;再坚持一下,同时用更灵活的结构政策和改革政策来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
  同样,宋国青指出,去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领域出现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末“滞销”的情况。1988年抢购买不到东西然而通货膨胀率高,说明当时通货膨胀预期影响很严重。通货膨胀最严重的危害就是通货膨胀预期,1989年发生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政策含义是在应对通胀问题上不能犹豫,要防止把通货膨胀预期培养起来。从根本上说,只有稳定的通货膨胀率才能稳定公众的预期,所以,采取放松货币政策是很危险的,合适的政策是对总需求实行坚决而比较温和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