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 |
小单元 |
细目 |
要点 |
一、药学服务与咨询 |
(一)药学服务的基本要求 |
1.药学服务的目标与基本要素 |
(1)药学服务的目标
(2)药学服务的基本要素 |
2.从事药学服务应具备的素质 |
(1)沟通的意义和技巧
(2)药历的作用、主要内容和格式
(3)药学服务中的投诉与应对 |
(二)药学服务的内涵 |
1.药学服务的内容 |
(1)药学服务的主要实施内容
(2)药学服务的具体工作 |
2.药学服务的对象 |
药学服务的重要人群 |
3.药学服务的效果 |
(1)治疗学效果
(2)安全性效果
(3)经济学效果 |
(三)用药咨询 |
1.患者用药咨询 |
(1)咨询环境与方式
(2)承接咨询的内容
(3)特殊情况下的提示及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
2.医师用药咨询 |
咨询的内容 |
3.护士用药咨询 |
咨询的内容 |
4.公众用药咨询 |
咨询的内容 |
二、处方调剂 |
(一)处方性质、分类与书写 |
1.处方的性质与分类 |
(1)处方的性质
(2)处方的分类 |
2.处方的书写 |
(1)处方书写的要求
(2)处方常见外文的缩写
(3)处方中容易混淆的中文药名 |
(二)处方审核 |
1.处方的形式审查 |
(1)审核资质
(2)审核内容 |
2.用药适宜性的审核 |
(1)处方用药与临床诊断的相符性
(2)剂量、用法的正确性
(3)选用剂型与给药途径的合理性
(4)是否有重复用药现象
(5)对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物,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
(6)是否有潜在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
3.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
(1)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药效学的影响
(2)药物相互作用对临床药动学的影响
(3)药物的体外配伍禁忌
(4)化学药与中成药的联合应用 |
(三)处方调配、核查与发药 |
1.处方调配 |
(1)四查十对的内容
(2)处方调配注意事项
(3)特殊调剂 |
2.核查与发药 |
(1)核查的项目
(2)发药注意事项 |
3.新技术在药品调配中的应用 |
(1)单剂量配方系统
(2)药品编码 |
(四)用药指导 |
1.依从性 |
(1)患者缺乏依从性产生的后果
(2)提高依从性的方法 |
2.药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
(1)部分药品服用的适宜时间
(2)剂型的正确使用(滴丸、泡腾片、舌下片、咀嚼片、软膏剂、含漱剂、滴眼制、眼膏剂、滴耳剂、滴鼻剂、鼻用喷雾剂、栓剂、透皮贴剂、膜剂、气雾剂、缓控释制剂) |
3.服用药品的特殊提示 |
(1)服后宜多饮水的口服药物
(2)饮食及吸烟对药品疗效的影响 |
(五)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与处理 |
1.处方调配差错的防范 |
(1)调配差错的内容
(2)调配差错出现的原因
(3)调配差错的防范与处理 |
2.调配差错的应对原则和报告制度 |
(1)调配差错的报告制度
(2)调配差错处理的步骤
(3)调配差错的调查
(4)改进措施 |
(六)药学计算 |
1.给药剂量的计算 |
(1)老幼剂量的换算
(2)药物剂量单位换算 |
2.浓度的计算 |
(1)百分浓度计算
(2)高浓度向低浓度稀释
(3)两种浓度混合的换算
(4)摩尔浓度的换算 |
3.抗生素及维生素质量单位的换算 |
(1)抗生素效价与质量的换算
(2)维生素类药常用单位与质量的换算 |
三、常用医学检查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
(一)血常规检查 |
1.白细胞计数 |
(1)正常值参考范围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
2.白细胞分类计数 |
3.红细胞计数 |
4.血红蛋白 |
5.血小板计数 |
6.红细胞沉降率 |
(二)尿液检查 |
1.尿液的酸碱度 |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
2.尿比重 |
3尿蛋白 |
4.尿葡萄糖 |
5尿胆红素 |
6.尿胆原 |
7.尿液隐血 |
8.尿沉渣白细胞 |
9.尿沉渣管型 |
10.尿沉渣结晶 |
11.尿酮体 |
12.尿肌酐 |
13.尿尿酸 |
14.尿淀粉酶 |
(三)粪便检查 |
1.粪外观 |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
2.粪隐血 |
3.粪胆原 |
4.粪便细胞显微镜检查 |
(四)肝功能与乙型肝炎血清学检 |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
(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正常值参考范围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
2.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
3.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 |
4.血清碱性磷酸酶 |
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 |
6.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
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 |
8.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
9.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 |
10.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
(五)肾功能检查 |
1.血清尿素氮 |
(1)正常值参考范围
(2)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
2.血肌酐 |
(六)血液生化检 |
1.淀粉酶 |
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
2.血清总胆固醇 |
3.三酰甘油酯 |
4.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5.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6.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四、常见病症的自我药疗 |
(一)常见症状的自我药疗 |
1.发热 |
(1)发热的指标与病因
(2)临床表现
(3)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4)用药注意事项 |
2.头痛 |
(1)头痛所提示的先兆症状
(2)头痛与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的区别
(3)药物治疗
(4)用药注意事项 |
3.咳嗽 |
(1)咳嗽的临床表现与分型
(2)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3)用药注意事项 |
4.消化不良 |
(1)消化不良的病因
(2)临床表现
(3)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4)用药注意事项 |
5.腹泻 |
(1)腹泻的分型
(2)腹泻的临床表现
(3)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4)用药注意事项 |
6.便秘 |
(1)便秘的病因
(2)便秘的临床表现与分类
(3)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4)用药注意事项 |
7.痛经 |
(1)痛经的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3)用药注意事项 |
8.鼻黏膜肿胀 |
(1)鼻黏膜肿胀的病因
(2)鼻黏膜肿胀的临床表现
(3)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4)用药注意事项 |
(二)常见疾病的自我药疗 |
1.口腔溃疡 |
(1)口腔溃疡的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3)用药注意事项 |
2.咽炎 |
(1)咽炎的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3)用药注意事项 |
3.感冒与流感 |
(1)感冒与流感病原体的区别
(2)感冒、流感的临床表现
(3)抗感冒药的组方原则
(4)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5)用药注意事项 |
4.缺铁性贫血 |
(1)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2)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3)缺铁性贫血与恶性贫血的区别
(4)药物治疗与常用铁剂的作用特点
(5)用药注意事项 |
5.蛔虫病 |
(1)蛔虫病的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3)用药注意事项 |
6.脓疱疮 |
(1)脓疱疮的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3)用药注意事项 |
7.寻常痤疮 |
(1)寻常痤疮的病因
(2)寻常痤疮的临床表现
(3)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4)用药注意事项 |
8.冻伤(疮) |
(1)冻伤(疮)的临床表现
(2)治疗局部冻疮的选药(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3)用药注意事项 |
9.荨麻疹 |
(1)荨麻疹的病因和分型
(2)荨麻疹的临床表现
(3)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4)用药注意事项 |
10.手足浅表性真菌感染 |
(1)类型与临床表现
(2)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3)用药注意事项 |
11.沙眼 |
(1)沙眼的病原体
(2)沙眼与睑缘炎的区别
(3)沙眼的临床表现与分期
(4)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5)用药注意事项 |
12.急性结膜炎 |
(1)急性结膜炎临床表现与分型
(2)药物治疗(非处方药和处方药)
(3)用药注意事项 |
五、十种疾病的药物治疗 |
(一)高血压 |
1.临床基础 |
(1)高血压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2)高血压的分类
(3)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4)高血压的危险分层 |
2.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 |
(1)高血压的治疗目标、原则
(2)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
(3)抗高血压药治疗原则
(4)常用抗高血压药的种类
(5)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 |
(二)高脂血症 |
1.临床基础 |
(1)血脂的分类
(2)高脂血症的病因
(3)高脂血症的分型与各型特点
(4)各种脂类水平的临床意义
(5)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 |
2.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 |
(1)血脂调节药的选用
(2)常用血脂调节药的种类
(3)血脂调节药的合理应用 |
(三)脑卒中 |
1.临床基础 |
(1)脑卒中的分类、病因及临床表现
(2)脑卒中的先兆症状 |
2.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 |
(1)脑卒中的非药物治疗
(2)脑卒中药物治疗原则
(3)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
(4)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治疗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
(6)治疗脑卒中药的合理应用 |
(四)消化性溃疡 |
1.临床基础 |
(1)消化性溃疡病因与促成溃疡的外部因素
(2)临床表现
(3)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区别 |
2.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 |
(1)消化性溃疡病的常规治疗
(2)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3)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的种类
(4)抗消化性溃疡药的合理应用 |
(五)糖尿病 |
1.临床基础 |
(1)糖尿病的分型
(2)临床表现与主要并发症
(3)糖尿病诊断标准 |
2.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 |
(1)治疗糖尿病药物的选用
(2)胰岛素制剂的种类与特点
(3)口服降糖药的种类
(4)治疗糖尿病药的合理应用 |
(六)骨质疏松症 |
1.临床基础 |
(1)骨质疏松症的病因
(2)妇女绝经后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点
(3)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 |
2.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 |
(1)治疗骨质疏松药的种类
(2)不同病因所致骨质疏松的治疗
(3)治疗骨质疏松药的合理应用 |
(七)肺炎 |
1.临床基础 |
(1)肺炎分类
(2)肺炎的临床表现 |
2.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 |
(1)抗感染治疗
(2)对症和支持治疗
(3)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 |
(八)尿道炎 |
1.临床基础 |
(1)尿道炎的病原体分型
(2)尿道炎的临床表现 |
2.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 |
(1)不同病原体所致尿道炎的治疗
(2)治疗尿道炎药的合理应用 |
(九)结核病 |
1.临床基础 |
(1)结核病的感染途径
(2)结核病的临床表现 |
2.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 |
(1)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的目的与作用
(2)化疗初始方案与复治方案
(3)对症治疗
(4)抗结核病药合理应用 |
(十)艾滋病 |
1.临床基础 |
(1)艾滋病的病原体
(2)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3)艾滋病的临床表现与机会性感染 |
2.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 |
(1)艾滋病的基本治疗
(2)抗艾滋病药联合治疗的目的
(3)抗艾滋病药的合理应用 |
六、特殊人群的用药指导 |
(一)小儿和老年人用药 |
1.小儿用药 |
(1)小儿不同发育阶段的用药特点
(2)小儿用药注意事项
(3)小儿禁用的药物 |
2.老年人用药 |
(1)老年人患病的特点
(2)老年人药动学特点与药效学特点
(3)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4)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
(二)妊娠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
1.妊娠期用药 |
(1)药物对孕妇的影响
(2)不同孕期的用药特点
(3)药物对胚胎和胎儿的不良影响
(4)妊娠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5)妊娠期妇女禁用药物的常见品种 |
2.哺乳期用药 |
(1)可在乳汁中排泄的药物
(2)哺乳期妇女用药注意事项
(3)哺乳期妇女禁用药物 |
(三)驾驶员和运动员用药 |
1.驾驶员用药 |
(1)驾驶员应慎用的药物
(2)防范措施 |
2.运动员用药 |
(1)兴奋剂的概念、分类及主要品种
(2)兴奋剂的危害 |
(四)肝、肾功能不全者用药 |
1.肝功能不全者用药 |
(1)肝功能不全时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
(2)肝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
(3)肝病患者慎用的药物 |
2.肾功能不全者用药 |
(1)肾功能不全时药动学与药效学特点
(2)肾功能不全患者用药原则
(3)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的药物 |
(五)透析患者用药 |
1.常用的透析方法 |
(1)血液透析的适应证和相对禁忌证
(2)腹膜透析的适应证 |
2.透析患者用药注意 |
(1)透析患者给药剂量的调整
(2)透析患者用药注意事项 |
七、临床常见中毒物质与解救 |
(一)中毒处理原则 |
1.中毒的一般处理 |
(1)清除未吸收毒物的方法
(2)加速毒物排泄的方法
(3)中毒后药物的拮抗 |
2.特殊解毒剂 |
临床常用的特殊解毒剂种类及适应证 |
(二)常见中毒与解救药物 |
1.镇静催眠药中毒 |
巴比妥类、苯二氮类药物的中毒症状与解救 |
2.三环类抗抑郁药中毒 |
阿米替林、氯米帕明的中毒症状与解救 |
3.抗癫痫药中毒 |
苯妥荚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的中毒浓度和解救 |
4.杀虫农药中毒 |
(1)杀虫农药的分类
(2)中毒解救
(3)解救有机磷中毒应用阿托品、胆碱酯酶复活剂的注意事项 |
5.灭鼠药中毒 |
中毒解救 |
6.其他物质中毒 |
麦角胺、异烟肼及瘦肉精、亚硝酸盐中毒症状与解救 |
八、治疗药物监测及个体化给药 |
(一)治疗药物监测(TDM) |
1.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
(1)生理因素
(2)病理因素
(3)药物因素 |
2.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 |
(1)治疗药物需要监测的原则
(2)常用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比较
(3)临床常需TDM的药品种类 |
(二)个体化给药 |
1.个体化给药方案制订的方法 |
(1)比例法
(2)一点法预测维持剂量
(3)重复一点法
(4)血清肌酐法 |
2.个体化给药的原则 |
(1)肝功能受损者给药个体化
(2)肾功能受损者给药个体化
(3)遗传药理学在个体化给药中的应用 |
九、药品的临床评价 |
(一)药品临床评价的阶段与特点 |
1.药品临床评价的阶段 |
(1)药品临床评价的分期
(2)上市前药物临床评价的局限性
(3)上市后药品临床评价的必要性 |
2.药品临床评价的特点 |
(1)药品临床评价的特点
(2)药品临床评价的意义 |
(二)药物利用研究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
1.药物利用研究 |
(1)药物利用研究的目的
(2)药物利用研究的应用范围 |
2.药物利用研究的常用方法 |
(1)日规定剂量(DDD)
(2)药物利用指数(DUI)
(3)用药频度分析 |
(三)药物流行病学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
1.药物流行病学 |
(1)药物流行病学的作用
(2)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 |
2.药物警戒 |
(1)药物不良事件的范围
(2)药物警戒的背景 |
(四)循证医学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作用 |
1.循证医学 |
(1)循证医学的核心内容
(2)循证药物信息的主体 |
2.循证医学的要素与证据分类 |
(1)三个要素
(2)证据五级分类 |
3.循证医学实践 |
应用范围 |
(五)药物经济学方法在药品临床评价中的应用 |
1.药物经济学 |
(1)成本的种类与计算
(2)用药结果的评价 |
2.药物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分类
(2)几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
3.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实践 |
应用范围 |
十、药物临床使用的安全性 |
(一)影响安全性的因素 |
1.影响因素 |
(1)药物因素
(2)患者因素
(3)医务人员因素 |
2.用药差错 |
(1)分类
(2)用药差错监测 |
(二)常用药物的安全用药 |
1.抗菌药物 |
(1)滥用的危害
(2)抗菌药物应用指导原则(包括治疗性应用、预防性应用和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应用基本原则)
(3)合理应用 |
2.糖皮质激素类 |
(1)滥用危害
(2)用药原则
(3)合理应用 |
3.维生素 |
(1)滥用危害
(2)合理应用 |
4.非甾体抗炎药 |
(1)滥用危害
(2)用药原则
(3)合理应用 |
5.输液剂 |
(1)滥用危害
(2)用药原则
(3)合理应用 |
(三)药源性疾病 |
1.常见药源性疾病 |
(1)引起药源性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
(2)引起药源性肝病的药物
(3)引起药源性肾病的药物
(4)引起药源性血液系统疾病的药物
(5)引起药源性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 |
2.诊断与治疗 |
(1)药源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2)药源性疾病的治疗 |
十一、药品的保管 |
(一)药品质量与检查 |
1.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 |
(1)环境因素
(2)人为因素
(3)药品因素 |
2.变质药品的外观检查 |
(1)外观质量检查的内容
(2)检查方法 |
(二)药品的保管方法 |
1.药品的一般保管方法 |
(1)易受光线、湿度、温度影响而变质的药品及其保管方法
(2)中药饮片和中成药的保管方法 |
2.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保管方法 |
(1)危险品的主要特征及性状
(2)保管方法 |
十二、药物信息服务 |
(一)药物信息特点与来源 |
1.药物信息特点 |
(1)药学信息和药物信息的区别
(2)药物信息的特点 |
2.药物信息的来源 |
获取途径 |
(二)药物信息源分类 |
1.一级文献 |
内容及特点 |
2.二级文献 |
(1)常用索引服务和文献数据库的名称及特点
(2)常用国内外文摘的名称 |
3.三级文献 |
不同文献的特点和应用 |
4.互联网 |
主要药学网站的网址及特点 |
(三)药物信息的评价与管理 |
1.药物信息的评价 |
(1)评价的原则
(2)评价的标准
(3)提供药物咨询信息的步骤 |
2.药物信息的管理 |
药物信息管理的原则 |
十三、医疗器械基本知识 |
(一)医疗器械 |
1.基本质量特性 |
安全性与有效性 |
2.产品的分类 |
分类原则及各类产品的主要品种 |
3.监督管理 |
产品注册、广告管理及监督抽查管理要点 |
(二)家庭常用医疗器械 |
1.卫生材料及敷料 |
(1)医用纱布、医用棉花、医用绷带、医用橡皮膏、创可贴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2)医用绷带的分类及用途 |
2.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器械 |
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和注射针、一次性使用输液器的基本质量要求、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3.体温计 |
(1)水银体温计的分类及测量范围
(2)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的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4.血压计 |
(1)电子血压计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2)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的基本质量要求及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5.手持式家用血糖分析仪 |
(1)基本质量要求
(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6.制氧机 |
(1)不同类型制氧机的特点
(2)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7.助听器 |
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8.避孕套 |
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 |
9.拔罐器 |
(1)常用拔罐器具的种类、特点
(2)拔罐法的禁忌 |
10.针具 |
(1)针具的种类
(2)各种针具的材质、结构、规格、选购和使用注意事项、常用消毒方法 |
11.灸具 |
(1)灸法的种类
(2)艾灸的材料、制品及其规格
(3)温灸器的种类及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