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历年试题考点纵览—— 预防医学

来源:无忧考网发布时间:2008-05-05
第一章 绪 论

  【考纲要求】

  1.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①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②定义、内容和特点。

  2.医学模式与健康观转变:①医学模式;②健康观;③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考点纵览】

  1.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对象。利用流行病学统计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对健康有益的因素。控制或消除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达到预防疾病、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2.预防医学研究的特点: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主要为群体;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方法是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由于疾病谱及死亡谱发生变化,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上升为主要死因,这些疾病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污染、社会环境及心理、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所致。使传统的生物学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3.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行为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

  4.一级预防是最积极的,主要适用于病因明确的疾病的预防。如传染病、职业病。二级预防又称临床前期预防,主要是对病因不甚明确的或多病因的疾病采取的预防措施,做到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如肿瘤。三级预防是防伤残,促康复,预防并发症,一般针对病因不明、难以察觉预料的疾病。

  【历年考题点津】

  1.下列各类疾病中,主要应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A.职业病

  B.冠心病

  C.糖尿病

  D.高血压

  E.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答案:E

  2.预防医学是研究

  A.人体健康与环境的关系

  B.个体与群体的健康

  C.人群的健康

  D.社会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E.健康和无症状患者

  答案:A

  (3~4题共用备选答案)

  A.预防为主

  B.三级预防

  C.强化社区行动

  D.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E.群众性自我保健

  3.体现了新公共健康精神的项目是

  答案:C

  4.属于健康观内容的项目是

  答案:B

  5.医学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标志是

  A.疾病从单纯治疗向群体预防发展

  B.个体预防向群体预防发展

  C.个体预防向治疗与预防相配合发展

  D.群体预防向社会医学发展

  E.疾病从单纯治疗向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发展

  答案:B

  第二章 人类和环境

  【考纲要求】

  1.人类环境特点:①环境的组成;②人类环境的生态平衡。

  2.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来源及特点。

  3.环境污染与健康: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考点纵览】

  1.人类环境的组成:①自然环境:有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②社会环境:生产关系、社会阶层、社会关系。预防医学研究的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以及与健康有关的卫生保健问题。如人口、经济、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

  2.生态系统可理解为是由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信息联系共同构成的综合体。食物链实现了生物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及信息的传递。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功能和特征。

  3.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中的NO和烃类在强烈的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具有很强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主要成分为臭氧、过氧酰硝酸酯、醛类和酮类等。

  4.人为污染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来源是工业生产的"三废".一次污染物包括汞、SO2、可吸人颗粒物、NOx、CO、CO2等。二次污染物包括 光化学烟雾、酸雨、甲基汞等。

  5.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广泛性、长期性、多样性、复杂性。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特异性损害:急性作用,慢性作用,远期作用(包括致畸、致癌、致突变)。

  如1984年印度博帕尔化工厂的异氰酸甲酯毒气泄漏事件,介水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伤寒、痢疾、霍乱等,一旦发生,多以暴发的形式出现,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如日本的水俣病是人们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汞中毒性疾病;痛痛病是人们长期用受镉污染的大米、水而引起的慢性镉中毒等;此外还有生产环境发生的各种职业病等。

  6.SO2和NOx等污染物能形成酸雨,在我国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SO2.环境污染物耐健康损害的影响因素:剂量、作用时间、多因素联合作用、个体感受性。其中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独立作用、相加作用、协调作用、拮抗作用。

  【历年考题点津】

  下列均为环境污染对健康的直接损害,除外

  A.急性中毒

  B.机体免疫力下降

  C.儿童佝偻病的发生增加

  D.变态反应

  E.致癌作用

  答案:C第三章 物理因素与健康

  【考纲要求】

  1.噪声:①噪声的来源;②对机体的影响。

  2.高温:①高温作业;②类型;③对机体的影响。

  3.电离及非电离辐射:①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②电离及非电离辐射的主要防护措施。

  【考点纵览】

  1.听觉适应、听觉疲劳及永久性听阂位移的概念。①听觉适应:听阈提高10~15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数分钟即可恢复;②听觉疲劳:听阈提高超过15dB甚至30dB以上,离开噪声环境需较长时间如数小时甚至二十几小时以后听力才能恢复;③永久性听阈位移: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

  2.中暑4型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特点。热射病:多发生于强干热型或湿热型高温作业。散热困难,引起体内蓄热,主要特点是体温过高。热痉挛:多发生于干热高温作业。大量出汗。钠、钾丢失,电解质紊乱引起。特点是体温正常,肌肉疼痛。热衰竭:也称热晕厥、热虚脱。多发生于高温、强热辐射的气象条件下。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体温不高或稍高,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晕厥。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日射病:多发生于夏秋露天作业及强热辐射作业。颅、颅内组织受热,脑膜温度升高,脑组织充血水肿而引起。